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太陽系,一個由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構成的集合體。在這其中,有四顆距離太陽最近的類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和人類的家園地球。它們被天文學家們稱為內行星,也是人類最早開始觀測的幾顆行星。除此之外,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有著四顆充滿液化氣體的外行星,它們分別是距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人類用來區分內行星和外行星之間的分界線,就是由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組成的小行星帶。對於太陽系內的亮眼關注度來說,小行星帶跟八大行星來相比,確實顯得有點暗淡無光。但就是這不太起眼的小行星帶,未來可能成為人類開闊太空礦產資源的淘金聖地。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舍夫提出,通過掌握不同能源控制的技術文明等級可以劃分為三類。其中I類文明可以主宰自己行星的所有能源,並且可以利用周圍衛星的能源為自己所用。就當時人類科技的發展程度來說,要實現這種I類文明對於能源控制的技術至少需要一到兩個世紀的時間。可他們沒有算到,科技會讓時代向前的步伐倍增。隨著現在的科技慢慢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指揮官,全球對科技研發上的投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要有需求,人類不僅可以在月球建設殖民地,甚至還在計劃火星移民。當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星際移民之類的大課題上時,有些商業公司已經把小行星採礦計劃提上了他們的日程。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能源的消耗在未來會成倍的遞增。溫室效應、能源匱乏、環境汙染、人口暴增這些問題的發生,使得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母星必須被保護起來。但是正所謂“汽車要加油我要喝紅牛”能源在未來文明發展中是剛需的,它就像是科技中的維生素,沒了能源,科技的活躍度將大大降低。那麼如何既不傷害我們的母親又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呢?跟隨小編的步伐,讓我們一起去太空淘金。看似很像科幻片中的情節,放在現在可能會成為現實。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近些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摻入到航天領域。你可能聽說過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他希望人類可以衝出地球向星辰大海進發從而讓成就人類的星際文明。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前提是我們需要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比如水,金屬以及能源。幸運的是這些自然資源在我們地球的附近都有,它們就在地球附近的近地小行星裡。一顆中等大小的小行內就可能含有比地球開採總量還多的稀有金屬,如果人類有辦法開採小行星的話,這不僅可以開啟星際文明得大門,還能滿足很多企業一夜暴富的願望。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光說不做那是假把式,已經有準備實施開採小行星資源的企業在蠢蠢欲動了。雖然說大量的小行星都存在與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帶內,但是仍有少量的近地小行星活躍在地球周圍的軌道上,自然這些小行星成為了企業的第一實驗目標。這些近地小行星內富含了大量的有機物、金屬和水資源,有機物可以作為星際移民所需的土壤和肥料,金屬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成星際飛船,而水不僅僅是人類的生命之源還可被分解成動植物所需的氧氣和宇宙飛船所使用的燃料氫。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目前人類面對小行星開採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貴”。據統計每向太空發射1升的水,需要花費將近13萬人民幣。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小行星本身的資源,並不是把地球的資源運送到外太空的話,性價比就提高很多了,甚至整個太空產業可能因此打開發展的渠道。

那麼該怎麼開採小型呢?其實跟我們地球上的採礦業大致如一,無非就是勘探、開採、提煉三個步驟。在美劇《蒼穹浩瀚》中小行星帶生存的人類就經過行星勘探後,開著採礦飛船使用類似漁網一樣的物質將一整顆小行星包裹起來拖拽至太空站進行分解。而在現實中如果遇到個頭較大行星也可以考慮直接在上面建設可開採、提煉的工廠。但是不管是使用哪種方案都是非常燒錢的,據NASA計算如果人類要將一顆重大500噸的小星拉到地球附近,總共需要26億美元來支撐這個項目。加上整個產業鏈採礦和提煉的投入,總計可能需要花費1000億美元。但是一旦成功,這個項目就可以帶來每年數百億的收入。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縱觀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超級工程的資費幾乎都是以國家為基礎所支撐的。這些耗資鉅額的科研項目卻很少很給人類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比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歷時11年的時間內耗資255億美元,資金的投入甚至佔據了全國GDP的0.57%。這種資費高昂的高新技術並沒有以實際的經濟利益回報給研發它的國家,所以這種超級工程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因為它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隨著民營航天公司的增多,企業會從如何賺錢這樣的根本問題上開發整個太空事業。比如最早殖民美洲、淘金時代和我國的改革開放,這些最初看起來就像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妄想,但由於跟經濟掛鉤,最終這些項目得到了自下而上驅動力,開啟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人類必須把太空探索轉變成一種類似的商業模式,而開採小行星就是一種太空商業模式的最好體現,只有這樣才能更良性的去發展利用太空中的資源。

開啟太陽系的淘金潮,小行星開採計劃,未來星際文明的維生素

太空採礦的時代離我們已經不遠了,目前各國都已經開始進行小行星採礦的相關研究。隨著回收火箭技術的日益成熟,航天工程的成本將直線下降。在未來,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將是人類突破星辰實現星際文明的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