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自古以來我國都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自西周的禮樂制度開始到後來遵從儒學思想的各個朝代,不同的社會禮儀都從上而下的被認可。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不同的人群會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國家實行一定的社會禮儀與規範,主要理由有:一方面為了鞏固統治者對整個中央集權的控制;另一方面為了維護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秩序與穩定。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每一個新建立的朝代都會根據當下時期所具有的時代特點而定立新的社會禮儀。《舊唐書》中記載唐高祖李淵建唐時“末遑製作,郊廟宴享,悉用隋代舊儀”,到了太宗時期又令房玄齡等人修撰了《貞觀禮》,高宗時又有長孫無忌等人奉命制定的《顯慶禮》。唐代是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為了保證社會穩定前進,其禮儀貫穿與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內容也是繁雜多樣,涉及君臣、官民、親朋、夫妻、兄弟、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社會交往等。而且這些禮儀規範在不同的場合均有具體的使用方法,它們的存在使得繁榮昌盛的大唐能夠有序而行。正如司馬光在其著作《資治通鑑》中寫到:“自天子、諸侯至於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倫,若綱條之相維,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可見全面的禮儀規範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前文我們提到過唐代禮儀很多,涉及到的場合也很多,像所謂的舞蹈禮、叉手禮、趨步禮、拜禮等光名稱就多達幾十種。另外朝堂、宴會、交友等職場和社交上還有各種明文規定的禮儀。不過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些高級禮儀之外的普通人所常用的禮儀,以此來探究在唐朝普通人的生活中禮儀是如何存在的?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王梵志”,畢竟我們今天是要從他的詩作中來看看唐朝普通人的做客之道。首先這王梵志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歷史上關於王梵志的資料比較少,他的家世背景等至今都是不詳,一般情況下認為他出生於隋煬帝時期。他的詩歌有種大白話的感覺,讀起來簡單直白,直達文意。其內容多記錄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繁瑣之事,而且經常借詩來諷刺當時社會上的世態炎涼,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功能。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如果你讀過王梵志的詩這種看法就會有所改變了。因為太白話,一部分人認為他的詩歌沒有藝術氣息,太過於粗糙。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種通俗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正好是當時社會風土人情的真實寫照。雖然王梵志沒有李白、杜甫等人名氣大,但後世之人對於他的評價並不低。宋代文人黃庭堅在《豫章黃先生文集》中寫到:“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王梵志能得黃庭堅如此高的評價,也可見他詩文之魅力與實力了。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如果想了解大唐人的作客之道,直接看王梵志的詩句就可以了。其詩文內容如下:

(一)

主人相屈至,客莫先入門。若是尊人處,臨時自朾門。

(二)

親家會賓客,在席有尊卑。諸人未下筋,不得在前椅。

親還同席坐,知卑莫上頭。忽然人怪責,可不眾中羞。

尊人立莫坐,賜坐莫揹人。存坐無方便,席上被人嗔。

(三)

尊人對客飲,卓立莫東西。使喚須依命,弓身莫不齊。

尊人與須吃,即把莫推辭。性少由方便,圓融莫遣之。

尊人同席飲,不問莫多言。縱有文章好,留將餘處宣。

巡來莫多飲,性少自須監。勿使聞狼相,交他諸客嫌。

(四)

坐見人來起,尊親盡遠迎。無論貧與富,一概兌須平。

我們可以看到詩中的文意並不複雜,其主要展現的是應邀作客是應有的禮儀。從進門到入席、對飲以及見人相迎等方面展現的都很細緻。

第一方面,在唐朝如果接到好友的邀請去家裡作客,為了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作為客人是不能夠率先進門的。因為進門之內的狀況身為客人是不清楚地,所以一定要在主人的安排下入門進院。當然在唐朝,家中如果有客人到來,主人會提前打掃庭院並在大門口親自恭迎。正如《掃雪迎賓》中記載“每至冬月大雪之際,令僕伕自本家坊巷口掃雪為逕路,躬親立於坊巷前,迎揖賓客,就本傢俱酒炙宴樂之,為暖寒之會”。可見作客時的進門之道是彼此互相尊重的道理。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第二方面就是入席了,正所謂“親家會賓客,在席有尊卑”,傳統社會中因社會地位的不同,每個人在席間的座位也會有長幼尊卑的差別。按照傳統,席間最尊貴的位置是坐西向東,其次為坐北向南,然後是坐南朝北,最卑的位置則是坐東向西。簡而言之就是“東向是尊,西向是卑”。所以在唐朝的人家作客,一定要分清自身在席間的位置,避免鬧出尷尬的場面。而且長輩或地位高的人站立時,自己也要跟隨站起來,安排下坐的時候千萬不要背對著他人同時坐的姿態不要隨便,否則在席上就會讓別人生氣。這些都關乎對他人的尊重。當菜上齊後,長輩或者地位高的人未下筷時,自己也是不能先下筷夾菜的,這都體現的是席間秩序與禮儀的問題。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第三方面就是飲酒交談了。既然是來作客,在席間當然少不了飲酒之事。按照當時的禮儀,當長輩或者尊貴的人與你對飲時一定不能東張西望,要親自躬身相迎。而且“尊人與須吃,即把莫推辭”即如果尊人給你吃的,千萬不要去推辭。同時雖然在席間有飲酒的習慣,但切忌是不能貪杯多飲的,如果醉酒失態了,容易引起其他客人的嫌棄。關於席間交談禮儀王梵志是這樣寫的“尊人同席飲,不問莫多言。縱有文章好,留將餘處宣”意思就是繫上長輩或位高者沒有問話,是不能隨意發言的。即便你有好的文章,也要留在別處去宣揚。

透過唐詩來看,禮儀大唐裡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做客之道

最後一個方面則是“迎人之禮”。按照王梵志在詩中的記載,這一方面比較簡單即在席間看到有人來需要趕緊起身,如果是長輩或位高者的親屬來了,儘量離席遠迎,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敬重的態度。當然詩中還說到“無論貧與富,一概兌須平”來人無論貧窮或福貴,迎人之道都是平等對待。

王梵志的詩看起來樸實無華,但是其中記載的均是當時整個唐朝生活的真實寫照。通過他的詩作,我們看到在唐朝時人們在做客時從進門那一刻開始就要注重的禮儀。大唐作為鼎盛王朝,雖說其以開放包容之性示人,但禮儀之國的傳統並未丟掉。一個簡單的作客之道,便可深見其禮儀對於大眾生活的全面影響,而且其中部分禮儀我們當代仍在注重與延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