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中,股票经纪商正式组织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现在伦敦交易所的前身),这就是现代证券市场的原型。早期的股票经纪人有些类似今天的房产经纪人,这些股票经纪人会汇集各类证券买卖信息,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寻找找证券的买卖双方,并进行撮合成交,然后收取佣金。在真正的证券交易所没有成立之前,这些经纪人活跃于城市的各个地方,有的在拍卖行,有的在咖啡馆,有的在街头。比如在纽约,1792年5月17日纽约的24名经纪人,相约在一棵梧桐树下,约定每天在梧桐树下聚会从事证券交易并订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标准及其他交易条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纽交所的前身。

由于固定的交易场所的出现,经纪人们每天去交易所帮助自己的客户购买或卖出股票,撮合买卖双方成交。每天在交易所的黑板上,经纪人会将自己客户手里需要做买卖的股票信息写上去,如果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即为证券成交。在往后发展,随着交易量的提升,开始了人工叫卖,无非就是我这里有某某证券数量多少,卖出价格多少,下面的经纪人会报价,最终价高者得。这就是我们证券交易市场的竞价交易机制,说白了更类似于一种拍卖。

早期的交易所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俱乐部,不是随便哪个经纪人都可以进去交易的,必须是交易所的会员才有这个资格。而这个资格在当时就是一张椅子的事,称之为席位。时至今日,由于电子交易技术的发展,席位一词我们仍在使用,只不过它已经被虚化了,变成证券经纪商在交易所电子交易通道上的一个交易单元。而之前经纪人手里握着的纸质证券,现在已经变成交易所服务器里的数字了。所以说今天我们说证券营业部里做客户营销的同事,称之为经纪人,是有点不恰当的。经纪人更多的职能已经由现代证券公司的委托交易系统和交易所的撮合主机来完成了。而交易所早起记录证券交易的黑板现在成了证券行情软件了,记录着证券交易的各种要素。

由于那个时代新技术发展的没有现在这么快,这种证券交易方式在随后的近一百年中没有大的改变,直到19世纪中叶,电报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由于电报的发明,客户在有电报机的地方就会获得交易所内证券交易的数量及价格等交易要素,也就是现在的证券交易行情报价,然后又能通过电报向自己场内的经纪人发电报,下达交易指令。尤其是1870年连接美国和欧洲的跨洋电报电缆铺设的成功,将美国证券市场和欧洲市场练成一个整体。这一新技术在证券交易上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场内的交易量,活跃了交易。交易量的活跃,使得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也极大的提高,很多经纪人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更多的经纪人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经纪商公司,从最早的个人经纪人已经变成了公司行为。其中有的后来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百年老店,行业翘楚,比如美林。

对了,在这不久之后,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向电报一样可以传递证券交易行情信息,也可以向场内的经纪人下达交易指令。电话较电报更为方便,传递沟通的信息量也更大,也省了电报中间莫斯码的转换,使得交易的效率得到提高。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大量电子设备进入交易所,极大的提高了交易效率。在这之前美国交易大厅每一笔交易几乎全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1971年,美国场外交易商们推出了全美证券交易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纳斯达克市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股票交易市场。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并自动完成成交机制,可以取代许多人工无法完成的股票报价及交易信息。纳斯达克的出现对证券界和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易各环节的快速,自动化。以及利用电子交易比传统的股票市场运作成本低,促使股票交易费用的大幅降低,促使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增强。

随着计算机的功能日益增强,计算机价格的不断下降。计算机系统为市场创新与竞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证券经纪商的业务也开始逐渐自动化。他们购买系统,或租用系统,更或者自己开发专用系统。证券经纪商的成本更低,业务量也更大。

我国现代证券交易市场成立较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的第一笔交易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撮合完成的。1992年2月28日,深交所电脑自动撮合竞价系统正式启用。两个交易所都采用了微机局域网的技术方案,都是应用了Novell网络操作系统,都采用了foxbase数据库。其中Novell网络操作系统因为比较适合当时的证券交易场景,使得他在证券技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2012年12月31日《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下发之前,凡是从事证券营业部技术工作的不懂Novell,你的工作简直没法干。很荣幸的是,我2012年进入证券营业部从事技术工作,直到2016年营业部系统变更,在这三年中对Novell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算是Novell操作系统退出历史舞台的众多见证人之一。

尽管最初交易所采用了电脑主机撮合,但是投资者进行委托时,还是要通过营业部的柜台的报单员人工报盘,而在交易所场内券商的代表一个接电话,一个写挂牌版,这些穿着红马甲的券商代表场内不停的来回跑。据说当时一个报单员及即使很熟练,一天也突破不了400笔委托交易。证券营业部的员工经常加班到深夜,仍然避免不了漏洞百出。证券营业部柜台交易手段的落后,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

1991年10月我国第一个交易柜台系统完成,只需两个无盘终端,一台286,全部投资3万元,已基本替代营业部的全部手工作业,而且无差错。

1992年5月,深交所与同城营业部搭建了国内第一个64K数字网络。接入这个网络的的营业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将投资者的委托信息传送到交易所的撮合主机里。而在场内活跃的红马甲已失去了作用,这样交易所的无形席位出现了。券商已不再需要有人在交易所打厅了,前提是你接入交易所的数字网络。开始的时候是投资者下委托单是由营业部柜员拿着单子手动录入营业部柜台系统,然后通过营业部与交易所的数字网络传输到交易所主机。因此,投资者要下达交易指令必须到券商营业部。后来,电话委托系统出现了,客户在家可以通过拨打营业部的委托电话,根据语音提示下单,查询。据说电话委托的出现使得营业部门前的排队长龙,一夜间消失。22年后的2015年随着柜台系统不再提供电话交易委托的维护更新,电话委托的功能定格在2015年,在之后新增的业务电话委托已不再支持。我所在的营业部虽然电话委托一直在运行,但使用的人已经凤毛菱角,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第一代电子交易的出现,使得上交所的营业部居然开到了西藏拉萨。

后面由于成交量的极速放大,证券交易所当时的数字网络受制于当时的带宽限制,大面通信瘫痪时常发生,经常出现延时。1993年交易所采用卫星数字广播方式传送交易信息,通过租用卫星频道发送信息,营业部通过卫星小站接收发信息。直到今天证券公司依旧通过卫星小站与交易所收发交易信息,直到近些年交易所地面交易专线的推出,也只是做了天地互备而已。由于给证券行业提供各种技术开发和支持,很多信息技术公司也从那个时候出现,后来这些公司都比较出名,如金证股份、恒生电子,乾隆等。尤其是乾隆,因为当时的营业部无盘站运行的都是乾隆的行情交易软件。

在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个人电脑价格的不断下降,券商开始布局网上委托,投资者在家里通过电脑上券商的行情交易软件进行投资活动。后面又开发了WEB页面行情委托,即通过网页的方式,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在这之后由于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2G移动网络的出现,很多券商开发出了手机交易软件,受制于当时的手机和网络技术,那时候的手机炒股软件用起来很不方便,功能单一。人们更多的选择个人电脑进行交易活动。

2008年后我国开始3G网络铺设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券商的手机炒股软件无论功能界面还是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更多的人接受手机炒股,由于其移动性,使得查行情、做委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2013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4G建设,4G网络的网络速度更快,带宽更大,延时更低,信号更强。同一时期智能手机无论从运算速度、内存、显示等各方面均有质的飞跃。各种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APP大量出现,人们日常生活和简单的办公活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用券商的炒股App,加之券商炒股APP功能的不断强大,已经不仅仅满足看行情、做交易,还增加了各种实时资讯,各类交易指标,智能选股,更有券商的APP可以实现简单的量化回测等功能,而且券商APP已经支持办理绝大数柜台业务,如果监管放开,全部的柜台业务都可以通过App实现。

如果说在这之前,信息技术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仅仅是作为一种促使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那么接下来将从技术支持的后台走出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出现,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从技术后台转为数字中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数字中台,为企业赋能。很多证券公司已经在做客户画像,通过客户了解客户情况和行为数据,通过计算机对客户进行画像,从而了解客户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将更合适的服务和产品推荐给更适合的投资者。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慢慢的将由业务驱动型变为数据驱动型。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顾已经兴起,随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硬件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未来智能投顾将会为大多数投资者提供理财计划,由于智能投顾有机器的理性,其投资理财建议更具有客观性,不带有人的主观性。对于客户理财产品的选择推荐更能做到公正。简单的告知类、问题解答类客户服务活动,语音机器人通过知识库学习,现在已经可以完成。各类流程、制式类的、机械重复性的劳动RPA机器人完全可以胜任。

技术带来的发展,传统的经纪业务已经发展为纯通道类业务,券商间的佣金战愈打愈烈,传统的经纪业务已出现大的滑坡,随着未来外资券商的搅局,不排除以后大量的散户投资者会通过类似于美国嘉兴理财的券商进行投资,在券商经纪业务同质化的时候,毕竟零售折扣经纪券商更具有吸引力。

业务高度同质化的营业部,没有特色的营业部将很难生存下去。大家都去做通道业务、都去做产品销售,因为没有特色,没有技术含量和门槛,最终结局还是一样。营业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自己特色的营业部。有些营业部客户基础量庞大,客户可以挖掘的空间很大,可以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财富管理人员去做财富管理转型,真正的财富管理不仅仅是给客户卖产品这么简单,需要引进更多的金融产品线,建立自己的金融产品评价体系,结合客户的行为数据(客户画像),依托智能计算,生成客户个人专属的理财报告,定时推送客户。然后根据客户理财配置后的情况在结合市场的情况,不断的做动态的调整。已适应客户自身情况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

对于机构户户数、资产做股票交易类占比比较高的营业部,可以引进量化投资系统和量化投资人才,为机构量化投资提供支持,培育机构转向量化投资。在美国量化投资交易量占比已占交易总量的70%以上,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或多或少采用量化作为投资手段。近日来,市场上炒的火热的股票T+0交易,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实施。量化的高频交易使的机构的交易量暴增,带来的收入不菲。(传统量化投资叠加现代的机器学习,神经对抗网络等新技术,也许在未来会颠覆证券市场的二级交易。)

对于客户质量较高、机构客户资产大且不做风险权益类投资的客户的营业部,可以引导高质量客户做CTA套利、期现套利、期权套利、ETF套利、可转债套利。这些客户的资产量庞大,厌恶风险,账面上的资产平时只做国债回购,在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市场利率比较低,一年下来收益不高。营业部可以请套利专业人士加盟,开发出一款追踪套利机会的软件,寻找到稳定的套利机会,抓住机会短时间内可以稳稳的赚几个点,由于资金量庞大,收益比较高。营业部可提取适当的服务费。

营业部特色类业务做好了,会有聚集效应,大量的潜在客户会被吸引过来,因为在某些业务上特色营业部可以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营业部的品牌效应高,业内知名度、公认度高。

从2012年从事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工作,转眼已经过了7个年头,7年间科技技术飞跃发展,对证券行业的改变和影响巨大。亲身经历了证券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证券业务各方面的变化。对于历史的回顾,对于未来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