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最近加了一個閱讀打卡群,每天親子共讀一本書,在朋友圈發圖片、文字、加上指定的圖片,堅持21天,可以獲得一本贈書。

贈書當然不是主要原因,每天打卡發圖片,是一種記錄。記錄下與孩子共讀的美好時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群裡的媽媽們都很勤奮,也很認真。打卡的孩子從2歲到9歲。

某天,有位媽媽在群裡著急的問大家:

孩子看了兩天再也不願意看了,叫他也不理人,又不敢叫太緊,怕他以後對書會有牴觸。問各位寶媽有什麼好辦法。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大家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看著大家的發言,讓我想到了最近在看的《當孩子遇見書》。書中講的就是閱讀有關的問題,如果寶媽之前看過這本書,應該能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吧。

因為,《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是具有17年保育院工作經驗的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川李枝子,有著豐富的兒童教育經驗,瞭解兒童心理。她的作品深受兒童喜愛,多次獲大獎。

在《當孩子遇見書》一書中,中川李枝子用自己從小到大的親身體驗,包括個人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經驗,採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大家關心的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什麼是英才教育,以及幼兒教育的根本等問題,值得每一位家長反覆認真研讀。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如何選書?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尤其在書籍挑選上。面對眾多的書籍,各種各樣的書單,有時候也會猶豫,會迷惑。

在作者中川李枝子看來,繪本的選擇與閱讀的方式,隨意一些比較好,不用想的太過嚴重。

“媽媽們只要隨著自己當天、當下的心情,和孩子呼應,一起享受繪本就行。”

無論是時間匆忙選擇速讀、略讀,還是瞌睡精力不足,都不影響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在選書方面,作為經驗豐富的育兒教師,中川李枝子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書。選擇孩子知道的,喜歡的東西,孩子就會開心。不知道讀兩天書就引起孩子拒絕的家長,挑選的是哪種書?

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書,最好根據孩子的認知情況,選擇童書。尤其對低齡兒童來說,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想去了解,想去融入,但是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連媽媽都無法理解自己的內心,最好選擇孩子熟悉的,認識的,喜歡的東西。

因為熟悉,所以覺得有安全感,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早教班,或者在保育院,託兒所。選擇孩子知道的,喜歡的東西,這條是老師或者媽媽應該知道的優先選擇項。

根據繪本內容選書。選擇有故事的,導向正確的繪本,不在意年齡的限制。市面上的童書,通常會有推薦閱讀孩子年齡的信息,有的家長會因此挑選與孩子年齡相符的書籍。作者中川李枝子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很高興,自己就一直是這樣做的,選書買書的時候忽視年齡的限制。雖然2歲孩子與4歲孩子,在認知上有差別,但是,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態度,應該是一致的。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小Y2歲的時候,給孩子買了一本恐龍百科全書(6歲以上),孩子很感興趣,有時候就陪著他一起閱讀,他指著圖片,我讀書上的文字介紹給他聽。那本書頁碼很厚,文字偏多,孩子不在乎。2-3歲期間反覆讀過好幾輪。帶他去自然博物館之前,或者回來之後,他也要看那本恐龍書。

因為這樣,才說長大了要當研究恐龍的科學家吧。

挑選反覆、重複閱讀也不會厭倦,越讀越喜歡的繪本。根據《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的標準,要挑選的是,兩歲時能以兩歲孩子的理解力充分感受快樂,到了五歲,又可以以五歲孩子的能力盡情享受的繪本。

日本兒童文學著名學者鳥越信曾經說過,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如果不能持續地被兒童閱讀25年以上,就不能說是好書。

如果一本書經過無數人閱讀,無數人挑選,又被無數人傳閱,那麼,這一定是一本好書。《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包括《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創作的第一本繪本《不不園》,《古利和古拉》系列,就是被世界各國孩子廣為傳頌的好書。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不受世風左右,冷靜思考選書。《當孩子遇見書》的作者中川李枝子認為,對孩子來說,作為讀書入口的繪本,也是人生的入口,必須仔細挑選,不能含糊了事。與孩子一起閱讀製作精美的繪本,是讓孩子感受“活著非常美好”,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媽媽講故事,擁有愉快豐富的內心體驗,會對人生懷又希望和自信。就算不是這樣,製作精美的繪本,也會極大的刺激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的各種活力。

我們常說,孩子是最聰明的,雖然有的孩子連話也不會說,但是,心裡明鏡似的。哪本書是好書,哪種東西好吃,孩子有自己的判斷,而且孩子的判斷往往超出我們大人的預期。因為孩子的選擇通常都是正確的。

繪本貴精不貴多。繪本的好與不好取決於內容,連四歲小朋友都知道便宜沒好貨,我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是我們一廂情願而已。因此,當財力有限的時候,寧願把錢攢起來買好的繪本。

擁有三本真正喜歡的繪本,遠比擁有十冊無聊的繪本更有滿足感。——中川李枝子

某寶上有兩塊錢一本的繪本,用腳想一想都知道,是什麼情況。要麼是盜版書,要麼是粗製濫造的危險品,所有小動物都是一個模樣。你敢給孩子看這樣的書嗎?不但影響視覺效果,有的書籍可能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這樣的書最好不碰。

如何讀書?

打卡閱讀群裡,媽媽們有時候也會討論給孩子讀繪本的方式。《當孩子遇見書》裡,有一些值得借鑑的方式。

根據孩子的情況,陪孩子讀書。如果孩子只能說出象聲詞,還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繪本可以就按照孩子的語言,進行共讀。讓孩子看著繪本畫面,喊著汪汪、喵喵、咘咘。。。不用一開始就按照繪本中的文字內容,按部就班的讀給孩子聽。等到孩子的興趣提高,不再滿足象聲詞,提出問題,根據繪本內容回答孩子的問題。最後,才是從前往後,按順序正確的念給孩子聽。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在孩子最開心的時候,讀繪本給孩子聽。不用考慮作者的思路,繪本的意義和作用,這些都與孩子無關。

我們有的家長,總是在給孩子讀繪本之後,進行總結:

今天這個繪本是告訴大家,要學會分享。。。

學會像彩虹色的花朵那樣助人為樂。。。

學會做一名獨立自主,自信的孩子。。。

說教意味過濃,繪本的效果就會打折扣。留著孩子內心深處的,絕對不會是家長這些說教內容,而是和父母親子共讀繪本的美好時刻。

在充分感知孩子的需求之後,給予回應讀繪本。在瞭解孩子需求的前提之下,給孩子讀繪本的媽媽,一定是最受歡迎的媽媽。小Y有一段時間很迷戀《超級飛俠》系列,有時候又喜歡《海底小縱隊》,每次孩子讓讀繪本,我都讓他自己選擇繪本。因為有時候他的興趣已經改變了,還按照老觀點讀故事書,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就不是很高。為了讓陪伴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我們當然要提前做好準備。

對於忙碌的家長,這一點尤其有意義。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讓母子接觸的濃度,或者陪伴的質量達到最高。

讀有愛的繪本,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對愛是很敏感的,被人愛,或者愛別人的時候,都會感到無比快樂。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每次和孩子一起讀這本繪本,各自用雙手比劃著動作的時候,都在心裡感嘆,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多深。

反覆讀繪本,只讀一遍是無法享受繪本的。有的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只抱著一本書,不看其他書。比如,小Y有一陣最喜歡皮特貓,每次讀繪本都指定讀皮特貓。那套書我是根據推薦的書單買的,開始的時候覺得繪畫風格太過粗狂,我本人不是很喜歡,無奈孩子喜歡啊。只好根據孩子的要求一遍一遍讀給他聽,時間長了,我也喜歡上了那只有個性的皮特貓。對於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也是一樣的體驗。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很多繪本,只有在讀過多次之後,才能體驗到其中的韻味。

尤其在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的時代,放慢速度,與孩子一起閱讀,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慢慢閱讀繪本故事,才能體驗到繪本故事的力量。

由此推理,我們並不需要給孩子買過多的書籍,而是挑選其中的精品,讀給孩子聽,效果更佳。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大人如何理解故事的畫面、如何運用聲音語言、翻頁動作等講讀要素引導孩子的,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果。所以,我們家長在給孩子讀書之前,一定要畫一點時間,提前準備。這樣,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才能做到胸中有數,自由發揮,帶給孩子最好的閱讀體驗。否則,就會打折扣。

幼兒教育的根本

家庭,是幼兒教育的根本。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無論你給孩子報了幾門課外輔導班,無論你給孩子投入了多少錢的教育經費,學校老師,輔導班老師,都不能代替家長教育孩子。

“如果父母不和,孩子便會非常艱難。父母越是和睦,互相信賴,孩子越會感到滿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幸福、想把他培養成良好的人,那就要創造陽關、開心、溫暖的家庭。家庭,才是幼兒教育根本中的根本。”——中川李枝子

這是擁有17年保育院工作經驗的一線教師的肺腑之言。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你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這本書裡都有

薩默賽特·毛姆說:“

有讀書習慣的人,等於擁有了保護自己的避難所,幾乎能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傷害。”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一直浮於表面,讀書就是好,長知識,讓自己充實,充滿能量。直到看到中川李枝子撰寫的《當孩子遇見書》,才算是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無論是作家本人,還是書中所舉的例子,都能看到當孩子遇見書,沉浸於書籍中,獲得的神奇能量。

合上書本,腦子裡最清晰的是作者中川李枝子介紹的讀者A子的來信和A子的故事。

誰說單親家庭就一定讓孩子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如果都像A子和A子母親那樣,擁有一起共讀書籍的美好時光,相信人人都能保護好自己,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遠離一切傷害。

@擦亮星星,愛讀書愛旅行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