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隋滅國的覆轍,唐太宗為何仍要親征高句麗?太宗:北方有佳人

(感謝您的關注,每日1篇優質文稿與您二話古今!)

話說隋朝時期,位於我國北方的朝鮮半島,有一彈丸小國高句麗,國雖小,但其政治擴張的野心卻不小,意欲統一分裂的朝鮮半島,甚至染指中原。

於是它一邊與強大的隋朝修好,一邊卻邁開擴張的步伐,不斷征討與其在朝鮮半島“三國鼎立”並存的百濟和新羅國,甚至時不時的還向隋朝發出挑釁。

面對高句麗的判服無常,隋文帝以及隋煬帝先後四次征討高句麗,但均未取得實質性的成功。煬帝因為三次征討高句麗,導致國力嚴重受損,民不聊生,激發階級矛盾,農民起義頻發,隋朝滅亡。

唐朝建立後,時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在位,在隋朝對其的四次征討中嚐到了“甜頭”的高建武,面對強大的唐朝,於是 “故技重施”:

高句麗與唐“交好”

一方面積極與唐朝修好,接連遣使入唐朝朝貢,還放還隋朝俘虜上萬餘,並毀掉了由戰死隋軍屍體築成的紀念物“京觀”,讓唐朝收斂安葬隋軍骸骨,以表“誠意”。

一方面卻仍不停止擴張,先後聯合百濟征討新羅,妄圖一統朝鮮。為了防止唐朝干涉“內政”,他們還花費了巨大人工、物力,歷時十六年在沿唐邊境修築了長城,自夫餘城至海,長千餘里。

國家初立,唐高祖李淵見高句麗“面子”工程還算做得不錯,於是對其採取了安撫政策,便冊封榮留王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並“禮尚往來”放回隋時俘獲的高句麗人。

既有隋滅國的覆轍,唐太宗為何仍要親征高句麗?太宗:北方有佳人

唐太宗影視劇形象

唐太宗時期,大唐空前強盛,東突厥被消滅了,四夷威服。但按照當時唐朝的國力和兵力,對高句麗這種表面臣服,實際謀求地區霸權的行徑,太宗皇帝也深知尚無絕對取勝的把握,況且他對隋煬帝因三次征討高句麗失敗,終致亡國也還“心有餘悸”。於是在貞觀前期,唐太宗一直“忍而不發”,保持與高句麗的表面“修好”。

但到貞觀十八年(公元 644 年)十一月,李世民突然決定征戰高句麗,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分道進擊高句麗。三個月後,李世民又親率六軍從洛陽出發,御駕親征。

與高句麗“修好”數十年的太宗皇帝,為什麼會突然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呢?

原來這一切,皆因一個女人——北方有佳人,傾國又傾城!

善德王金德曼,又稱善德女王,她是朝鮮半島“三國”之新羅國的國王,也是新羅史上第一個女性君主。

金德曼不僅貌“怡”美,且性格寬厚仁慈,聰明機敏。據說她因為獲得了一本來自中原的“神書”(後據考證應該是萬年曆),於是就擁有了神一樣的偉大力量,可預知未來,呼風喚雨。她即位後,立即派遣使者慰問國內鰥寡孤獨及生活不能自足的人,並賑濟撫卹,大赦天下,免除各州郡的一年賦稅。

既有隋滅國的覆轍,唐太宗為何仍要親征高句麗?太宗:北方有佳人

韓國電視劇《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貌美,擁有“神”力,又寬厚仁慈,於是她成為了新羅史上最受愛戴的國王。她的美名傳到中原的大唐皇宮裡,立即受到同樣以文治天下,勸課農桑的太宗皇帝“傾慕”。二人雖未見面,但卻通過不斷往來的使者傳遞著他們之間這種特別的惺惺相惜的“情感”。

公元635年,李世民冊封德曼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

善德王九年四月,金德曼派遣新羅子弟入唐學習農業技術等。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高句麗聯合百濟征討新羅,攻佔了40餘城,並圖謀斷絕新羅與唐朝的通路。情況危急,金德曼首先想到一人:李世民。

得知新羅境況後,李世民第一念頭就是“英雄救美”,於是立即遣使高句麗,命其停止爭戰,但卻遭高句麗權臣、莫離支泉蓋蘇文拒絕,這無疑讓太宗顏面盡失。

這種情況下,無論為了李世民個人的顏面也好,還是揚唐朝國威也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唐太宗遂決定立即發兵東征高句麗。645年二月,張亮率水軍渡海襲佔卑沙城;李世績軍攻克遼東重鎮遼東城,斬俘兩萬餘人。李世民讓金德曼派兵五萬人進入高句麗南郊,以分散高句麗的兵力,攻克高句麗的水口城。

既有隋滅國的覆轍,唐太宗為何仍要親征高句麗?太宗:北方有佳人

影視劇形象—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

645年六月,唐軍進至安市城,高句麗北部耨薩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大軍前來救援,被唐太宗擊敗,餘眾歸降,高句麗舉國震恐。

七月,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金德曼又派3萬人相助。但由於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至九月仍未攻克。時近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唐太宗被迫於九月十八日班師還朝。

李世民御駕親征雖然都沒有達到徵佔高句麗的預期目的,但卻攻佔了遼東等十城,獲七萬餘戶,斬殺高句麗兵4萬餘人。

最為關鍵的是解除了北方佳人——金德曼的新羅之“困”。

唐太宗回朝後,群臣建議對高句麗派偏師進襲騷擾,使其國人疲於應付,由此耽誤農時,幾年後即可使高句麗因糧荒而土崩瓦解,太宗採取了這一建議。

於是在貞觀後期,唐太宗只是對高句麗發動騷擾性攻擊,再無大規模的征討,直至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高句麗滅亡,為金德曼的新羅國最後一統朝鮮半島掃除了最大的障礙。這是後話。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三國史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