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戰機為何在與外軍軍演中容易被擊落?

我國自從引進俄羅斯SU27戰鬥機以來,就進行了國產化改進,發展出瞭如J11,J15,J16系列,但這些戰鬥機都沒有進行過實戰,所以與外國戰機就難以比較優劣,當然,也有個好的方法,那就是與外軍進行聯合軍演。

2015年的中泰空軍聯訓,我軍派出了蘇-27/殲-11戰鬥機,然而由於航電過於落後,又沒有攜帶配套的翼尖電子對抗裝置,據悉殲-11的機載數據鏈系統在出國對抗中也沒有使用,導彈用的也是配套的俄羅斯老掉牙半主動R-27中距彈,故而對抗效果不太好,因而傳出在中距空戰環節被泰國引進自瑞典的“鷹獅”戰鬥機打了個4:0,令人大跌眼鏡!

我國戰機為何在與外軍軍演中容易被擊落?

首先要說說“鷹獅”戰鬥機,JAS-39是瑞典研製的全天候全高度戰鬥/攻擊/偵察機。氣動佈局採用三角形機翼和全動前翼,結構的大約30%採用複合材料,可以減輕重量25%,可以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該機按照一機多用的原則進行設計,同一架飛機可以執行幾種不同的任務。雖然JAS-39飛機服役時間不長,但瑞典已經開始對它進行改進。從2002年中期開始,第2批飛機安裝彩色的具有夜視功能的新型座艙,採用新的敵我識別設備、輔助動力裝置和新的CDL39數據鏈,並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從 2003 年開始生產的第3批飛機改進更多,主要改進包括:愛立信公司的D96/Macs任務計算機,總線1553以太網航電系統,GPS導航系統和新型儀表著陸系統。從2003年起,還安裝薩伯公司的EMS39/S綜合電子戰系統、頭盔顯示器、地面防撞系統以及前視紅外傳感器。飛機將安裝具有主動電子掃描陣列的新一代雷達,使飛機的性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我國戰機為何在與外軍軍演中容易被擊落?

“鷹獅”是泰國2013年從才引進的,其航電系統和導彈系統更先進,所以在中距對抗中贏下了重型的蘇-27/殲-11戰鬥機。於是在2017年的中泰聯訓中,我軍派出了殲-10A戰鬥機出戰,結果傳出該機成功壓制了“鷹獅”戰鬥機;2018年中方再次派出殲-10A,結果仍和2017年差不多。可以看到,輕型的“鷹獅”戰鬥機在對抗中型的殲-10A時是沒有任何優勢的,不要看不起殲-10A的戰鬥力,在2016年之前我軍內部的多次異型機對抗中,國產殲-10A在超視距對抗中憑藉航電和武器同樣佔據了明顯優勢,蘇-27/蘇-30都不是對手,只能採取一些“以弱勝強”的戰術。

可見,並非蘇式戰鬥機性能不好,只是航電比較落後,美國人曾經得出過一個結論,說是好的航電可以把戰鬥機的戰力提高4倍,先進的導彈則是16倍。我國無論航電還是導彈都是世界先進水準,老式的J11不行,如果換上J15或J16,鷹獅也就送菜的份。

我國戰機為何在與外軍軍演中容易被擊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