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這些年,針對發達國家的福利免費醫療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網上也出現過很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國外的醫院比較人性化,還有的人說,在發達國家的免費醫療給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最有力的社會保障,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國外醫院效率低。

無論日本,新西蘭還是其他國家,外國人都是這樣生存的,平均壽命都比國內的人要長啊,事實數據放在這裡,因此有些網友認為這樣的醫療體系和醫療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英國:全球首個全民免費醫療國家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向全民提供免費醫療的國家, 1536年頒佈了的《濟貧法》,後建立"人人都可享受統一標準醫療服務"的"NHS"體系。讓該國任何人民,無論你多貧窮,也都可以消除對生病的恐懼。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澳大利亞:全民免費醫保

澳大利亞1973年頒佈的《健康保險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享受同等機會的醫療保險,所有澳大利亞永久居民和公民(包括新西蘭公民)均可申請一張醫療卡,持卡者可免費在私人診所及公立醫院得到醫療服務。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新西蘭:領土範圍內完全免費醫療

新西蘭不但所有公民和居民擁有免費醫療的福利,而且還有一個叫做ACC的組織,即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是幫助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同時幫助那些已經意外受傷的人士儘快恢復工作和日常生活。換句話說,就算你是來留學或者來旅遊的,如果在新西蘭這個國家發生意外,也可以讓你免費治療。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為什麼國外很多國家都有免費醫療制度,然而富人卻總是花錢去私立醫院?難道真如有些人說的國外所謂免費醫療如同國內的免費網絡遊戲?

世界網友眼裡的免費醫療

英國網友也抱怨,自己很多次,無論腰疼還是感冒發燒,都給他們私人診所的醫生打電話預約,而他們的醫生卻跟他說,讓他去藥店自己買點藥,不用去看病。他認為這種醫生如果換在中國,早被病人投訴了。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美國網友分享,咳嗽兩個月,每次去看醫生,醫生都要google半天,然後所有能做的測試都做了,最終推薦給了大醫院,寫了介紹信。到了大醫院,排隊預約1個半月,最後醫生說,我也不知道如何治療,如果不咳血就別來了。最後這個網友回國掛了個專家號,等了半小時看大夫,開藥吃了一個禮拜,病好了。

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位老人在臨床和查體都符合多發性硬化,並且出現了側肢體癱瘓,但做核磁要約到2個月以後,而病人卻認為時間"好快"。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新西蘭的一個華人朋友,有一個晚上突然急性腸胃炎,肚子疼,去了奧克蘭醫院急診,進去之後,登記,排隊了5個小時,肚子已經不疼了,但是卻排到了,於是被帶進一個房間,大概說明了情況,大夫給他吃了一片藥就走了。過了一小時,大夫過來問,你還疼嗎,他說不疼了,他想回家,可是大夫卻說,再觀察一個小時,確定不疼了再走吧,於是大夫又離開了。整整醫療過程中,和醫生面對面的時間不過3分鐘,對話不過10句話。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免費醫療只是一個維護社會穩定的政策。而對於公民從自身考慮,無論收入高低在經濟許可範圍內,還需購買日常醫療保險以保障突發患病的情況下能夠接受到及時的治療。而免費的醫療福利是社會公平性的顯現,但不能過於依賴。

歐美的免費醫療很好,為何大家都去私立醫院?美網友:等不起

世界主流發達國家也會相對建立了適應不同人群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商業醫療保險和救助作為補充模式。而從中國的國情和經濟環境,或目前的醫療體系上,還不足以實行全名免費醫療的社會環境,加強醫療體系不斷優化,提高全民醫療服務是我們前行的方向。

關鍵詞:醫療 美國 英國 澳大利亞 新西蘭 醫保 保險 醫生 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