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故事: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齋中聊夢不說史,新奇歪事三張紙,槐樹作伴龜報時,獻君一篇小故事。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1.

農村的風俗,複雜繁縟且各地又不同,甚至小到一村一規矩,一鄉一習俗。所謂入鄉隨俗,入一村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似乎也就有了一個標準,順了大家稱讚得人尊敬,違了惡語如潮避之驅之。到了現在,農村已和城市互通,一些老風俗漸漸淡化,然後有些“新規矩”卻出來了,並不知道是誰先起頭想的這些規矩,總之啊,沒什麼意思的爛規矩毫無好處可言。

這種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們的鄰村出現過。

那是前幾年的一個冬天,鄰村的程家辦滿月酒,由於程家四代獨苗,到這一代是先有了3個閨女,最後終於得了一兒子,全家的喜悅全表現在對待這個單傳獨苗的滿月酒上,老大女兒只象徵性地辦了辦,來了幾個親戚打發了事,後面倆女兒就沒辦,可這個兒子,程家甚至想把全鄉的人都邀過來,只包辦酒席的伙伕就請了三撥,桌子是按300桌定的,除了親朋好友、遠親近鄰,連出了五服的、朋友的朋友甚至平日裡有些許矛盾的,都喊著請了過來。

這來的鄉親中,有一戶是程家隔壁村的,全家姓李。話說這程家和李家有個陳年往事,由於兩家的耕地相鄰,耕地上的祖墳也隨著逝去的人越來越多而越來越近,兩家就在這個問題上有過矛盾。但程家誠意邀請,李家也就去了祖孫三代外加一個孫媳婦共四人。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2.

程家不算什麼名家望族,但由於家族大,前來賀喜的人還真來了不少,300桌最終坐滿250來桌,佔用了村中的大廣場、幾條大路外加程家幾戶的院子。

由於和李家有過節,程家為表示一下,專門讓李家坐在了離自己家較近的大路上,沒讓他們和別的鄉鄰一樣坐到大廣場去,這其實就是鄉里人的一種化解矛盾的行動表示。李家呢,看程家這樣安排,倒也認可,四個人對程家人都笑呵呵客客氣氣的。

本來程家的意思是讓酒席持續一下午,到晚上如果誰想繼續吃就留下,但只在中午吃完飯就出事了。事件的起因很荒唐,竟是因為一碗湯。農村人吃飯酒少不了,很多人不存在開車的問題,就大肆地喝,喝多了主家就要上解酒的湯,這事兒就出在這湯上。

在午飯差不多的時候,程家看很多人都東倒西歪了,於是就開始上解酒湯,第一鍋湯是酸甜雞蛋丸子湯,的確能解酒。由於本院裡的親戚由於要張羅事都沒怎麼喝,於是程家人就先把湯端給了院外大路上就近的一個桌上,這桌上坐的,恰恰是李家人。

在程家所在的村,此湯的名字很普通,就是雞蛋湯或雞蛋酸湯,而在3裡外的李家所在村中,管此湯叫“滾蛋湯”。不知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但大家就是這樣叫的,而且,在李家那邊從不敢在招待客人時用,原因也因為這個名字,想喝了都是自家煮自家喝。(在這裡我也很奇怪,此湯在別的不少地方也叫滾蛋湯,卻不會受到此等對待。)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3.

那這還了得?李家老爺子一看四周,唯獨給他們這一桌上了大大的一碗“滾蛋湯”,這意思很明顯嘛,明裡是讓我們滾蛋,實際上是讓我們的祖墳遷走吧?李家老爺子和長子當場就火冒三丈,站起來就要掀桌子,由於還有別的客人忍住了,但看到一個程家人從院內出來,忍無可忍的李家長子拎著他的領子照臉就是一拳,大吼一聲:你罵誰呢?!

由於打得太狠,程家那人嘴角迸血大叫一聲就倒地了。幾個程家人一看,馬上就和李家人糾打在一起。這一下,瞬間讓混亂傳染了整個宴席,遠在廣場的人也都來了,勸架的勸架,看熱鬧的看熱鬧……大路兩旁裡三層外三層,中間戰場你三拳他三腳,碗碟炸響脆三聲悶三聲……

直到程家大老頭子出來把大家拉來,兩位老人才叫大家住了手。一場宴席就這樣結束了。

當事件的起因被說明白後,兩家人很是哭笑不得但又感覺丟臉。程家的老人看得很開,認為是對方誤會了,而年輕人卻認為不能就這樣算了。李家年輕人倒是看開了,可老人卻氣不過,認為就是在罵他們。最後,兩家雖進行過多次協商,還是解不開這個矛盾,特別是在李家老爺子因此事病重並去世後,李家算是徹底不原諒程家了,事後兩家人又是燒對方麥稈,又是半夜砸窗戶,又是抹糞又是罵街,直到兩村村長出面商討,兩家才罷了。

這許多年過去了,這件事還一直流傳在我們那十里八村,而“滾蛋湯”這種東西,幾乎再也沒在我們那附近的飯桌上出現過。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本一件很小的事,如果李家不那麼大火氣,好聲問問程家人這湯是個什麼意思,或者程家多瞭解一下別村的規矩,哪還有這種事的發生?

【故事完】如您感興趣,請關個住,點個贊,拍個磚哦,明天還給你好看的故事。

農村酒席上了一碗“滾蛋湯”,竟引發兩家惡鬥,最後的教訓慘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