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三城之爭:鄭州取代青島就在眼前

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之後,誰是北方經濟總量第三城?當前青島已經連續20年位居此位,不過身後的鄭州與其差距正不斷縮小,不少專家都認為,鄭州超越青島就在眼前。

今年或明年鄭州有望取代青島

鄭州市統計局近日發佈的2019年統計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1589.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同期青島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

兩相比較,2019年鄭州僅落後青島151.61億元,可謂伯仲之間。那麼連續位居北方第三達20年之久的青島,接下來會不會被鄭州超過呢?

根據公開資料,在北方地區,1978年以來,京津兩大直轄市一直位居前兩名,而北方第三城的位置有過一些變化。

從1978年到1999年,北方第三城一直是瀋陽,1999年瀋陽實現GDP達到1013.1億元,稍稍領先大連和青島。進入到2000年後,隨著山東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島超過了遼寧“雙子星”瀋陽和大連,上升至北方第三。發展至今,青島已經連續20年位居這一位次。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後,青島對瀋陽、大連的領先優勢不斷擴大,尤其是隨著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放緩,瀋陽、大連與青島的差距已達數千億。

不過,2010年以來,鄭州逐漸追趕上來。2011年,鄭州超越煙臺和東莞,首次邁入全國城市GDP20強;2015年超越瀋陽上升至全國第18位、北方第5位;2016年超越大連,成為全國第17位、北方第4位;2019年已升至全國第15位。

北方第三城之爭:鄭州取代青島就在眼前

從青島和鄭州兩市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兩市在GDP、人均GDP、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差距都不大,青島略微佔優。不過,如果按照近年來鄭州的發展態勢,今年或明年鄭州有望取代青島,上升成為北方第三城。

在專家看來,未來一兩年鄭州大概率會超過青島。“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就在眼前。因為鄭州後發趕超的優勢更為多元,也更為有利,潛在的動能更為強勁。”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對第一財經分析,未來兩三年時間,鄭州就會把青島甩在後面,到2035年,鄭州會成為北方地區僅次於北京的國際化大都市。

北方第三城之爭:鄭州取代青島就在眼前

鄭州擁有交通、人口等多重優勢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蓄積的動能很強勁。喻新安說,河南以鄭州為中心,提出了“五區聯動”和“四路協同”,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同時,鄭州有著交通樞紐的優勢,“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下,沿海外貿經濟受到重創,出口受阻。要擴大內需的話,鄭州作為內陸經濟樞紐,其配置能力、要素集聚能力都會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彰顯。”

航空方面,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從國際貨運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五個大機場集中了全國90%的國際貨運量。

可見,目前鄭州的國際貨運樞紐地位已經與北上廣深並駕齊驅。2018年7月公佈的《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形成以鄭歐、鄭美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

再看鐵路方面,鄭州過去就處於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的十字交叉點,現在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也已經形成,極大地提升了鄭州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和集聚力。

“交通樞紐的發展歷來就很重要,現在越來越重要,這是支撐城市發展的一個持續不竭的動力。”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教授說。

此外,鄭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鄭州作為省會經濟腹地相當大。耿明齋說,鄭州是河南唯一的中心城市,省內沒有任何城市能和它相抗衡。並且河南的經濟總量也不小,GDP總量排全國第五,超過五萬億元,所以鄭州的體量會隨著河南一起增大。

耿明齋說,河南戶籍人口接近1.1億,河南範圍內的農村人口如果要進城,首選就是鄭州。“雖然這幾年洛陽副中心建設力度也比較大,叫得也比較響,但還是沒辦法分流鄭州發展的能量。”

鄭州市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達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這也是鄭州連續9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9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21%,比上年末提高1.50個百分點,但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7.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未來鄭州人口增長的空間仍然很大。

尤其是2016年鄭州又獲批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對鄭州有很強的助推力,全省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都加速流向鄭州,比如鄭州有全國最大的醫院,這些因素促進了鄭州經濟快速發展。

相比之下,青島在山東還有濟南、煙臺與之競爭。省域中雙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格局,會使得要素聚集的規模受到某種程度的約束。而這種差異在資金存量上尤為明顯。去年鄭州的資金存量已經達到了23356.1億元,同期青島為17876.3億元,鄭州對資金的集聚能力明顯強於青島。

亟須補足發展短板

產業方面,目前鄭州自身的多層級市場帶動了製造業的聚集。耿明齋說,現在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區,把開封、新鄉、焦作、許昌都涵蓋進來,他們和周邊次級城市之間也有一個合理的分工,相互支撐,共享鄭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所以也給鄭州發展帶來活力。

但與青島相比,目前鄭州的短板仍十分明顯。比如青島擁有眾多知名企業,而鄭州的知名品牌較少;再比如,目前鄭州的高新技術產業與青島以及中西部的成都、武漢、合肥、長沙等城市都有明顯差距。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截至2019年底,鄭州有效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048家,首次突破2000家,佔全省高企總數的42.85%,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不過,同期青島已經達到了3829家。

耿明齋說,鄭州經濟發展的品質可能還有一個過程才能趕上青島。“看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光要看GDP總量,還要看結構。在結構方面,鄭州和青島可能有一個更長期的差距存在。”

他分析,鄭州的製造業這幾年雖然有發展,但是距離國家中心城市的標準還有距離。比如汽車,除了宇通汽車是國內比較響亮的品牌以外,其他的轎車、乘用車基本上層次相對不高;信息產業有一個富士康,但也是處在產業鏈的低端,因此整體的產業層次有待提升。

此外,目前鄭州創新能力不強,高端層次人才聚集的規模和質量,和同類城市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武漢、西安、成都、重慶,乃至長沙和合肥,一抓一大把。差距在哪呢?高水平大學和高端的研究機構太少。教育部直屬的高校沒有一所。”耿明齋說。

從科教資源上看,鄭州是中西部幾個GDP萬億級城市中高教實力最弱的,目前整個河南省的211大學僅鄭州大學一所。而且由於歷史原因,中科院也沒有在河南設立分院研究所。

在耿明齋看來,鄭州要朝著中心城市邁進,最主要就是提升創新能力,聚集更多的高端人才。“不要老想著引進一個個的人,大海撈針效率多低啊,要引進平臺。引進高水平人才,就要引進高端機構,一個大學就幾千個教授,幾百個學科帶頭人,要在這方面發力,也要加大對自身大學的扶持力度。”

事實上,河南已經在這方面發力。比如河南累計籌措40億元加快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的雙一流建設。此外,河南省正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知名高校對接,爭取國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在河南設立分校或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