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已成全球最強軍隊之一 國家會怎麼用


解放軍已成全球最強軍隊之一 國家會怎麼用


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2019年8月6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發評論文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未來》

按照某些標準,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儘管西方禁止對中國出售武器和軍事技術,但中國的軍工部門仍然生產出了一些世界一流的武器系統和作戰平臺。根據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一份報告,中國自2000年以來新造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巡洋艦的數量已經超過日本、韓國和印度的總和。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僅用了5年便建造成功。中國將在2020年完成解放軍的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裁軍30萬。200萬人的人民解放軍將規模更小、戰力更強。與此同時,中國已決心在2030年取得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地位,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加速“智能軍隊”的發展步伐。

中國將如何使用自己的軍事力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將於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大背景下,這種重要性尤其被凸顯了出來。中國與一些國家之間的確還存在領土爭端,不過大國的視野必然超越邊界,眺望廣闊的地平線。強大的人民解放軍將更有能力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並履行國際義務。

甚至不用看全球各種商品底部的“中國製造”標籤,人人都知道如今中國的國家利益已經遍佈全球。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出口國,中國的海外利益包括(但不限於)100萬在海外工作的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每年1.4億出國旅行的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遍佈全球的4萬家在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的安全以及總額約7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和投資的安全。當然,中國不可能通過軍事手段保護所有這些利益,不過保持前沿軍事存在是有價值的。例如,2011年2月,徐州號護衛艦從亞丁灣開赴利比亞海域,保護35860名中國公民和2103名外籍合同工和公民從充斥著暴力活動的利比亞成功撤離。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參與全球治理是展示和平崛起的形象的最好方式。以前中國“建設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說法顯然表示了對國際秩序不加掩飾的不滿,如今中國承認自己受益於當今國際秩序,並宣佈中國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因此,從21世紀初開始,中國逐漸放棄了長期以來奉行的國防政策,如不與其他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不在海外駐一兵一卒、不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等,以適應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2002年,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2017年,中國在吉布提設置了後勤補給點。此時此刻,中國2519名維和士兵正在剛果(金)、黎巴嫩、馬裡、南蘇丹和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此外,中國海軍在過去10年裡一直在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執行巡邏護航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也通過頻繁出訪、協商、對話、聯合軍演以及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等展現自己開放的一面。2010年,一支解放軍醫療隊前往震後的海地參與地震救援,而海地與中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2014-2015年期間,中國向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派遣了500名軍事醫療人員抗擊埃博拉病毒。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還經常出席一些地區安全論壇,如上合組織、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香格里拉對話會等。

只要有可能,解放軍都會盡力把中國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結合起來。例如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中國海軍不僅保護中國船隻,還保護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船隻。自2009年1月以來,中國海軍護航的6600餘艘船隻裡有超過一半是外國船隻。三艘中國軍艦從也門撤離613名中國僑民時,也幫助來自15個國家的280名外國僑民同時撤離了也門。

中國在維和行動中展現了自己的潛在領導力。例如,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官兵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維和經費貢獻第二大國家。除此之外,中國還向聯合國提供了其最為需要的工程、運輸、通訊、飛行人員並向很多參與維和但財力僅夠購買中國裝備的國家長期提供軍事裝備。

簡而言之,中國已經為全球安全治理樹立了一種模式,即優先應對海盜、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威脅;慎重使用武力;加強國際合作。通過聯合國的授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動獲得了合法性和道德基礎。這些行動也彰顯了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世界上的權威地位。通過一系列海外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出了清晰的信號——中國能夠為世界各國提供幫助,但是中國不當世界警察。

慎重使用武力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武裝衝突中保護平民的時候尤其如此。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在2015年有6500萬人流離失所。在中東地區,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持續不斷的人道主義災難和難民逃亡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力量的入侵和軍事打擊造成的。很難想象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參與到製造如此災難的軍事打擊行動當中。

恰恰相反,中國會參與到多邊機制當中,通過共同努力深化夥伴關係。中國和北約軍事關係的進展證明,共同的任務可以把看似不可能的夥伴捆綁在一起。中國和北約之間的關係曾一度非常冷淡。中國視為北約為冷戰的遺產,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北約“誤炸”(根據美國的說法)也嚴重惡化了雙方之間的關係。不過,在2009年,中國海軍編隊指揮官與北約編隊指揮官在索馬里海域進行了歷史性握手之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這次握手開啟了自2010年以來解放軍與北約之間的定期互訪。2015年,中國海軍第21批護航編隊與北約508編隊在亞丁灣海域甚至舉行了一次聯合反海盜演練。

中國要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仔細考慮該如何與美國打交道。特朗普政府已經給中國打上了“戰略競爭對手”的標籤。未來幾年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存在不確定性,但現在就下結論,認為中美兩國必然走向對立還為時尚早,甚至可以說是不負責任。儘管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但並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有意向外傳播自己的意識形態或挑戰國際秩序。

中美兩國能夠放下分歧,共建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嗎?只要這兩個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能夠避免滑向戰爭,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安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認為中國在美國構建的全球秩序裡“搭了便車”。無論奧巴馬的此番言論如何沒有道理,他的這一表態倒也意味著美國政府的確希望中國能分擔一些國際責任,比如說在阿富汗問題上。到目前為止,考慮到美方自己制定的一些原則,中美兩國最有可能在諸如反海盜和災難救援等人道主義行動中展開合作。

中國如今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中國沒有當世界警察的野心,但中國的確在海外有大量利益;二是中國希望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但人民解放軍的能力還不足以完成這樣的任務。因此,中國對全球安全治理活動的參與是有選擇性的,不過這種參與只會越來越多,而且不可逆轉。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削減聯合國經費,相反中國於2015年設立了10億美元、為期10年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

到2049年中國建國百年之時,中國將是一個繁榮、開明的世界性大國。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將更加緊密,並將為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中國領導人曾說過,中國會承擔與自己國力相適應的國際義務。由於中國的實力必將繼續增長,中國一定會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