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生而為人就有缺點,即使是歷史上出名的人物也不例外,而書上往往會美化這些人物的缺點,極力的讚揚他們的好的方面,今天要講的這個人,是唐朝有名的丞相張說,雖然官致宰相,卻天性貪財,導致與同僚不合,致使自己的仕途不順暢,而且還在能絆倒死對頭姚崇的關頭,因為貪財被死對頭算計錯失好機會,就是這樣一個人,執掌文壇30年之久,死後還被追封的故事。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張說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他在武則天親自舉行的考試中排名第一,還被武則天任命為太子校書。公元699年,張說被派往編制1300多卷的三教珠英,因為主編這本書的人學問不高,只喜歡舉辦宴會召集人遊玩,所以這本書最終問世出力最多的就是張說等人了。三年後他因為修書有功,被提拔。張說也是一個不畏懼強權的人,而且他不和別人同流合汙。一年後,也就是公元703年,武則天的寵臣想要陷害當時的宰相造反,私下找到張說讓他作證,並且答應給張說厚重的回報。武則天詢問張說的時候,張說不僅沒有說假話,還揭露了張家兄弟逼迫他作偽證誣陷丞相的事情。雖然丞相因為張說的這番舉動得以沒被處死,但是張說卻因為抗旨被流放到了現在的廣西,當時的莽荒之地。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公元705年,中宗皇帝即位,張說先後升官。沒過多久,張說的母親死了,他就回鄉給母親守孝,但是守孝的時間還沒滿,皇帝就想要起用他。當時因為禮教淡薄,當時的人們都覺得在守孝期間能被皇帝繼續任用感到光榮,但是張說並不這樣覺得,他想要遵守舊制,他多次上書皇帝表示要替母親守孝期滿,而且言語之間很真誠,很被當時的有名的人們有讚賞。所以直到他守孝期滿,他才繼續當官。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這樣看來張說是一個很有氣節的人,但是也並不全是這樣。張說和當時還在地方上當官的姚崇關係不好,當張說知道皇帝打算讓姚崇擔任丞相的時候,他就私底下指示當時的御史大夫上書向皇帝彈劾他。但是皇帝態度很堅決,張說又讓皇帝宮殿裡面的內監向皇帝提議讓姚崇升官,改任地方。後來皇帝還是讓姚崇進京了。後來姚崇擔任宰相之後,張說特別恐懼姚的報復,所以他私底下到當時的岐王府裡面投誠,結果被死對頭姚崇告發了。之後張說被貶到地方做刺史。沒過多久,張說又因為其他的事情被貶到了嶽州。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後來玄宗即位後,啟用了張說,而當時的姚崇已經生了重病,即將去世,所以他在死之前告訴自己的兒子:“張說怨恨我很久了,在我死之後他可能會毀壞我的聲名,報復你們,在我死之後,他一定會來參加我的葬禮,你們把我收藏的珍寶都拿出來擺著,如果他看這些東西,你們就把他喜歡的送給他,並且讓他替我寫碑文,之後把碑文上報皇帝過目,立刻雕刻在石頭上,他因為比較遲鈍,幾天之後才會反應過來,他想反悔也沒用了。”姚崇死後,一切如他所想的那樣,張說來了,還因為貪財寫了碑文,之後又後悔結果晚了碑文已經被皇帝過目了。張說對此十分生氣。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公元724年,皇帝封禪泰山,張說總領這件事。按照原先的慣例,封完泰山之後,除了三公所有的官員都可以往上升一級。張說利用手中的權利,把自己的女婿從9品提拔到了5品。之後皇帝宴請大臣,看到了他的女婿,問他怎麼升就升到了5品。旁邊的人回答說這是泰山的功勞。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把岳父稱做泰山的由來。張說這個人,雖然才能出眾,但是他脾氣暴躁,經常呵斥同僚官員。他和當時的御史不和,他就多次打壓御史的建議。之後他被同僚聯合上書皇帝彈劾。舉辦張說收賄賂,辦事不公,刑部審查之後發現不部分事情是真的。後來皇帝因為張說對朝廷的貢獻,就沒有重罰他,只是罷免了他中書令的職位。之後張說就專心的編修書籍,不再過問政事。但是皇帝還是記掛著他,一旦有大事情發生的時候,還是會派人詢問他的意見。而他的政敵怕他還會被皇帝啟用,就在皇帝面前多次詆譭他,後來,張說被皇帝勒令退休。公元730年,張說生病,皇帝每天都派使者去看望他,還親自給他寫藥方。這年的12月,張說去世,皇帝親自給他寫碑文,追封他為太師。就這樣,張說結束了 他的一生。

雖為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卻生性貪財,仕途坎坷

雖然張說這個人貪財,和同僚並不和睦,還專權,還被死對頭死之前算計,但是他

他先後三次擔任宰相,極其擅長文學,他多次改革不合當時情況的政治軍事制度,他可以說是推動開元之治的一位重要的人。評價一個人要兩面都看,張說可以不畏懼強權不和張家兩個兄弟同流合汙誣陷別人,他也做過打壓他人的,提拔自己的親近的事情。張說是一個挺矛盾的人,他做的事情有好的有壞的,雖然總的來說他的人品一般,但是我們都不能抹去他對當時的唐朝的貢獻。不過人還是不要太貪財,不然他的仕途就不會這麼曲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