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这创业的两三年——我拿的最烫手的3万元

接着昨天的开始继续复盘,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对自己有新的认知。

拿着16万不到资金,我不知道我哪来的信心,我想颠覆无锡餐饮,当时脑子里面突然冒出来的概念,颠覆无锡餐饮,这是多么狂的一个想法。我自己定义的新的品类盖盖饭,我注册了商标小刀盖盖范。

复盘我这创业的两三年——我拿的最烫手的3万元

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我会永远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拿着明知道不能支撑自己想法的资金就这样开始装修准备了。

对装修没有任何概念的我,拜托胡姐介绍了一个装修包工头,天马行空的和人家说,要把一个五十多平方的门面,进行改造。厨房要大,打包台要大,而且还要做奶茶,还要做到店里吃饭的顾客的生意。可能人家师傅都觉得是一个笑话,一个这么小的店,啥都想做,可能碍于胡姐的面子,就承接了这个小小的装修工程,没有图纸,没有效果图,装修怎么搞完全靠我的感觉。

没有图纸,没有效果图,没有合理的规划,装修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返工,滞工都出现了,而且没干几天发现资金快没了,我还没开业啊,资金快断了。毕竟房租和转让费就花了12.6万。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我用H这个代号来描述这位曾经的战友,我和他之间的故事。到目前为止我都不能确定是谁介绍了H加了我的微信,从15年开始一直关注我创业。2016年3月份我们就在上海见过面,当时有意向合作在上海做炒饭外卖。后来这个事我不看好,很快不了了之,到了六月底装修期间,H问我需要有人合伙吗?我说可以考虑啊。抽了一个时间,我们在星巴克可能聊了半个小时左右吧,反正聊的内容我是完全不记得了,晚上到店里看了下,店里在装修阶段,没灯而且很乱,竟然就这样决定投资合作了。完全是稀里糊涂的拿了第二笔钱,承诺投资5万。有了这位新的合作伙伴我更加的飘飘然!当时我对H的了解就是快消品行业工作多年,对数据分析有很强的能力,因为之前在上海接触,想做炒饭外卖,H对市场做了很详细的市场调研,而当时分析出来的每一个数据都非常的细致,当时我觉得我和这样的人合作,一定可以学到很多。H可能觉得我还是挺能吃苦的,毕竟有2015年做出来的基础在,就这样轻易的谈成了合作。

从商谈到确定合作隔了三四天,支付宝转给我了三万块,其余两万当时说过些天再转。其实有了这三万块,对于我这种简单的装修还有后期开业资金是差不多可以运转了。这个中间我们没有再见过面,都是依赖电话和微信联系。

在没有转钱的这几天,我开始表达我具体想做的。

因为坚持高品质的食材,再加上高人工,外卖盖盖饭的利润很薄,15年在民房做的期间,我偶尔送点小礼品之类的,但是很少直接打折降价,因为真的坚持品质的同时利润很薄。想做奶茶饮料的原因就是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奶茶饮料的利润是毋庸置疑的。我本人其实在13年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外卖,很清楚的明白快餐类的外卖只适合中午。所以当时还准备做夜宵。那当时的业务模型就是中午盖盖饭外卖,下午奶茶饮料,晚上炒菜夜宵。

H也通过电话指导我装修的细节,讲真我对装修一窍不通,他比我在行。包括奶茶,整个逻辑是行的通的,但是所有人都不懂。从奶茶的设备到装修上配合奶茶制作,每一步都是那么蹩脚。我也通过我的方式找到了一位2015年在奶茶店上班的顾客,从顾客转为内部员工。这位有奶茶行业经验的员工,她对装修和采购设备也是一知半解,因为这一部分原因拖住了整体开业营业的进程。当时在奶茶装修整个进展过程中我和H有了分歧,最终决定不能再拖了,下死目标7月12号试营业,奶茶的事慢慢理。

一直到试营业,整整花了20万有余,我那个时候还是没有财务概念,连最基本的记账都没有记清楚,账记得是模模糊糊。零零碎碎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中间胡姐帮忙一起去买过餐具,后来她的工作也开始忙,我带着当时招的几个小伙伴,去采购开店需要准备的一切。

H的要求我们需要签订股权协议,我占百分之50,他25%,胡姐25%总投资20万,事实我拿出来的钱远远超过了10万,当时从自己的信用卡里面不停的想办法拿钱出来,当时的我想法简单,这个店肯定能做起来,我多花点无所谓。胡姐拿给我的50000,我一开始就想好,不会让她亏,亏了这个钱算我借的。不过当时的我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我就认为这个店我肯定赢。当我认为我肯定赢的时候,花钱更加没意识。店没营业,带着员工都是吃好的,也给他们租下了员工宿舍。

协议是签好了,H还是以5万的名义占有25%的股权,还是只给了我3万,另外的等等再给,我这个人从小对钱没太大概念,以前微信支付宝没有流通的时候,我几乎每个月都丢钱。我没心没肺的就同意了,他自己在合同中加入了一条,我们三只要有一人反对,其他股东不能退出,胡姐是不参与工作的,用她的话,她不懂餐饮。而当时的H人在上海,店进展的大方向是我们一起商讨的。

可以说有点仓促,7月12号我们试营业,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我规定只外卖五十份,我知道一个新的团队需要打磨。但是那天各位小主的热情实在太高昂了,我拒绝了很多,那天最后还是做了八十多份。没有优惠活动,那天量虽然不多,真的很忙,而且很乱。周边其他店都觉得很奇怪,这个店刚开始做,怎么那么多外卖,其实我都是依靠15年打下的基础。

外卖依赖着以前的老顾客,生意还算红火的坚持了一段时间,这个期间我也没去做什么活动,还是依赖口碑坚持品质。我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奶茶上面,毕竟外卖盖盖饭是以前做过的项目,我只需要把工作安排下去。厨师在催促我早点开始夜宵这一块,我觉得团队还没有稳定,再等等。那时候陈晨一有空就会被我叫过来试喝各种饮料,最后没有一个产品满意的,甚至我一下子囤货五箱的杯子就是个大错误,整个流程都理不顺。这个期间H从上海回来了一趟,在店里深度研究了我们现在做的,对奶茶的进展很不满意,我已经花下去两三万,还加两个人工,而一杯奶茶都没有卖过。外卖这一块还是集中在之前的老顾客,老顾客都是医院工作人员,用餐时间集中,我们所有的工作压力集中在那一两个小时,而那时包括我在内是8个人工,8个人工很多一两百平方的店做家常菜的都没有这么多人工。我当时的考虑是做盖盖饭的外卖加奶茶加夜宵,我确实需要这么多人工,虽然现在业务没有开展,但我需要养着这么多人,业务会慢慢做起来的。

而这个时候我和H 的分歧越来越大,目前的利润不能支撑这么多人工。通过他在上海长期工作分析,认为我们的品质应该涨价。为了当时拿到剩余的两万,我考虑了他的方法,全面提价。因为当时我很清楚奶茶必须继续投钱才能把这一部分项目继续下去,否则前面投下的钱就要打水漂。这一次我选择了全部换菜单,但是换完菜单以后整体的价格就全部上涨了,而很明显的,市场不能接受我的涨价,因为在无锡这样的城市一份外卖平均19元,真的不便宜了,这一次涨价几乎都是20元以上。涨价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因为量在下滑。我也并没有因为妥协而拿到这剩余的两万,这个时候其中一个招聘过来做奶茶的小女孩要离职,没有后续的资金和过硬的产品,我也开始动摇了,可能这花的几万块要打水漂了,也是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我没有颠覆的能力。

试营业有一二十天了,装修的开始和我要尾款了,装门头招牌的也要结尾款了,我自己凑出来的12万不到,加上胡姐5万,加上H的3万,本来已经被我花的差不多了,营业款的一点利润又被我添置其他的和奶茶需要的,结完所有的尾款,我发现身上没钱了。装修设备远远超过了预算,时间到了8月15,我没钱发工资了,而且我也必须要给所有员工发工资了。

时间到了,我不得不和H摊牌,手头没钱了,他的资金应该要到位了。我也必须认识到自己没有把控好节奏,其实装修和门头招牌包括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我都可以缓一缓。而且我对奶茶这一块太理想化了。一直在上海大公司工作的H认为我远远不符合他的工作标准,一直没有积极有效的推广,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一切原因,H是不准备再拿这2万了,但是我们的合同早已签好,无锡玖捌柒有范餐饮有限公司已经注册,在法律上他是25%的股东,但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分歧,资金并没有到位。

我不愿意亏待和我一起打拼的员工,我开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第一个月工资。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去办信用卡,但是信用卡并没有办下来,后来想到了另一个办法,我去做了保单贷款,多年前就给自己买了保险,在无锡无房无车的我,用保单做了无抵押贷款。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还了自己欠的信用卡。

生意进入了一种不好不坏的状态,员工这时候八个人变成了六个人,H开始了新的想法。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热火朝天,我们需要去迎接新的市场,加入外卖平台。可能是我自己也开始着急,业务量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各方面开支压力都很大。原本一直准备通过微信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打开市场。而在H的督促下,还有当时不能坚定自己立场的我,决定了做外卖平台。外卖平台需要扣除将近20%的佣金,一份定价19元的盖盖饭,我的食材打包盒成本几乎都在9元左右,不包含人工水电煤气还有损耗,一份饭再被外卖平台拿去三四元的佣金,省下来的真的不多了。而外卖平台需要做起来,就是利用各种优惠活动,先将量做起来。

确实通过外卖平台的优惠活动,量起来了,刚刚一开始外卖平台还有补贴,补贴一停利润急剧下滑。我和H的争执又开始了。到店吃饭的顾客,每天在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徘徊。H认为我外卖平台设定的优惠活动有问题,所以利润低,奶茶和夜宵迟迟都没有开始。而且这个时候员工内部出现了问题,根本也无法支撑奶茶和夜宵。H开始提出了之前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失误,我要承担所有后果,要求我个人再次投入资金且股权不变并将管理权完全交给H管理,且他人是在上海工作,进行远程遥控,安排所有人工作。如果我不能这样做,那就是他要退股,他投资的3万,他的意思他认倒霉亏一万,推两万。其实科普一下,在法律上本就没有退股的说法,只有将自己手上拥有的股权协商价格转让给另一方。这种事情争争吵吵好些天,最终我觉得没意思了,我又做了一个违背科学的道理。我告诉H,我们别在争执了,这个店就算我一个人承担风险,你投资的3万算我的借款,我们约定时间还给你。九月中旬就此结束了我和H的争执,从此从原本一起准备承担风险的战友变成了路人吧。

我并没有什么怨言,人和人之间分分合合是必然的,只是有的人值得自己去合。我一直都有的观念,创业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确实我的成长成本太高,但是我自己的选择,再难我也会咬牙坚持。

找结婚对象现在最强调的就是三观要一致,否则没法过日子,而找合伙人也是三观一致,合伙人一定需要一段“恋爱期”,互相了解,在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双方的需求。婚姻中有的人要的是爱情,有的人要的是物质。合伙创业,也有不同的需求,不仅仅是在一起挣一点钱。

今天是第二段,第一段是昨天的,复盘我这创业的两三年————我第一次不把10万块当钱

明天我将复盘,我那颠覆无锡餐饮的打造90后网红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