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在今年国庆档,有三部电影备受关注,《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以及《中国机长》。据猫眼统计,截至10月6日下午4点半,《中国机长》的票房已破17亿,稍逊于《我和我的祖国》,领先《攀登者》约10亿票房。在豆瓣评分上,《中国机长》评分7.0,险胜评分6.7的《攀登者》,虽然比不上评分8.0的《我和我的祖国》,但豆瓣评分向来严苛,所以,《中国机长》的口碑也还算是不错的。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昨天我满怀期待的看了这部电影,怎么说呢,还是有些许失望的。

该影片根据2018年轰动一时的四川8633航班事故改编,但是在电影中,机组成员尤其是机长处理事故的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没能让我感同身受,相反,影片忽略了部分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这让我在观看的时候出戏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中国机长》能更加严谨专业的注重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我相信电影的呈现效果会更好。

以下只讨论电影本身,与真实事件无关。

01

周雅文缘何晕倒后还能转醒,黄佳为何见死不救?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因为飞机颠簸,周雅文倒地不起长达10分钟,并且处于昏迷状态。袁泉饰演的乘务长毕男在帮助第二机长返回驾驶舱后,开始确认乘务员的位置时,这才发现了周雅文的的状况。

李沁饰演的周雅文和张天爱饰演的黄佳情谊深厚,周雅文倒地不起那么久,黄佳没有注意到也就算了,但当看到周雅文倒地不起时,黄佳一直大喊着“周雅文”、“五号”、“听到请回答”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关键还喊了相当久的时间,我在这里是非常非常出戏的。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乘务员之间理应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周雅文很明显的倒地不起,黄佳怎能视若无睹,在大概8000米的高空,一个人不带氧气罩的趴在地上,仅靠呼喊能解决得了问题吗?说句实话,我当时都想冲进荧幕里把李沁扶起来。但黄佳一直在那里叫唤,却不付诸实际行动,难道他们乘务员之间就只有塑料姐妹情吗?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其实,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导演和演员们都知道她能自己爬起来,根本不用扶。但乘务员之间的人物关系,尤其是黄佳和周雅文之间的人物关系不就崩塌了吗?

最让我觉得无语的是,周雅文竟然能自己爬起来,然后竖起那统一过的大拇指来回应小伙伴们,告诉他们自己安好。这个时候的背景音乐也是莫名的给力,将乘务员坚强不屈的一面渲染的淋漓尽致,但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

能起来为何不早起来,偏生要等到乘务长确认乘务员位置的时候再爬起来,偏生要等黄佳叫了她那么多句后,乘客关切的问候之后,才能在那莫名其妙的气氛,配合气势悲怆高昂的音乐站起来。

其实周雅文刚倒的时候,就应该挣扎着爬起来了,各种特写给上去,很容易将不畏伤痛,坚持奋斗的乘务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导演放弃了。

没办法,情节被割裂开了,飞机发生大的颠簸之后,乘务长要将第二机长送回驾驶舱,然后又将大量的镜头给到了驾驶舱、川航管制局、医务人员、消防官兵、军区指挥部、要求退票的地面乘客以及杨颖的反应。等镜头切回乘务舱,8分钟已经没了,你说这8分钟,周雅文除了躺着还能怎么办,你总不能让她爬,爬个10分钟吧,那也太残忍了。

怎么说呢,在电影中,角色推动故事发展才是最有效的,任何情节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感同身受,与角色产生共鸣,这是影片需要改进的地方。

02

飞机安全着陆,副驾驶徐弈辰拒绝就医为哪般?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欧豪饰演的徐弈辰因为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被吸出了飞机外而受了重伤,当我看到徐弈辰肿到不能再肿的右眼时,我很心疼,但是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关切的说了一句:“你腿没事吧?”

徐弈辰答到:“应该还行。”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如梦方醒。

飞机刚着陆的时候,塔台的工作人员问机长:“四川8633,你们现在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吗?”刘长健答:“我们现在很好,请赶快派医护人员登机,有机组人员受伤。”舱门刚打开的时候,吴樾饰演的现场总指挥问乘务长:“怎么样,没人受伤吧?”乘务长答:“乘客没有大碍,副驾驶和一名乘务员受伤。”可见,医护人员早该登机救人了。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我是这样理解的,等了老半天,机长刘长健和副驾驶徐弈辰都没能等到医务人员,于是才有了那啼笑皆非的问话:“你腿没事吧?”他们能怎么办,他们也很绝望啊,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来救治他们,最后实在等不到人了,寻思了一番,最后决定,还是自己走下去吧。

说句实话,这是医生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更为过分的是,徐弈辰走出机舱的时候,跑过来一个小医生:“你好,需要我帮你叫担架吗?”徐弈辰说:“我很好,谢谢。他们更需要你们。”这种情节的处理方式可谓一石二鸟,既煽了情,体现了机务人员的舍己为人,又能让徐弈辰跑去谈恋爱。但是呢,这地方我差点笑出声来,为什么我觉得徐弈辰更像是在置气呢:“我在驾驶舱等了那么久,你们都不来,早干嘛去了,我受伤了不知道吗?现在过来有何用,你们还是只管照顾那些没受伤的乘客去吧?”

不信你们再仔细看一下这场戏,你仔细品,真的能品出这个意思,不骗你。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机长早就汇报了机务人员的受伤情况,现场总指挥也从乘务长口中得知了这个情况,但却没有人跑进去抬出机务人员。更离谱的是,乘务长说:“先下客吧。”真伟大,为了突显机务人员的伟大,强行让乘客先走,乘务员周雅文和副驾驶徐弈辰伤的那么重,真不需要抢先救治吗?等乘客全下了飞机,那得等到什么时候,乘务长为什么会不顾同事的安危,让乘客先行?先抬出两个伤员不好吗?

那个问徐弈辰需不需要担架的那位小医生,真的很奇怪。医生和伤员的人物关系不应该是这样的,徐弈辰伤的那么重,谁都看的出来,为什么这位白衣天使可以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剧情需要,还有情未煽,更有恋爱未谈。可以说,剧情逻辑在这个地方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影片的质量,总不能为了彰显机长的伟大,就贬低医生的救死扶伤,这是不科学的,是很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

03

乘客请求见机长的诉求被放大了,因为铺垫不够,有些莫名的违和感。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乘客异口同声的要求见机长,更是威胁说,如果见不到机长,就不走了。他们的呼声真的很高,但声音越大,我越觉得尴尬。

诚然,机长救了他们的命,但是电影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交代乘客知道了飞机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机长所做的努力,他们只知道飞机出故障了,然后安全着陆了,他们要感谢,感谢谁呢?谁出了最大的力,谁又该背最大的锅?

退一步讲,徐弈辰算不算机长,他穿的衣服和机长刘长健有何明显的区别,为什么徐弈辰出来的时候,他们不为所动,为什么不会将徐弈辰错认为第一机长。就算徐弈辰不是第一机长,他也是在驾驶舱拼死奋战的那个人,他不值得乘客和乘客家属感谢吗?为什么乘客们会放跑徐弈辰,让他去谈恋爱呢,这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机长》: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请注意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

让机长和副驾驶在飞机刚刚着陆时被紧急送往医院,这种侧面的渲染烘托难道比不上“万人血书”请求见机长的尴尬,这种低廉生硬的煽情到底有何意义。

这部电影是命题作文式的创作思路,因为在飞机上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机长的戏份被稀释得太厉害,没能生动刻画出机长的机智果敢、舍己为人,只能在结尾强行点题,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2018年的川航事件是一个奇迹,机长刘长健更是一个英雄,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但这不能成为一部电影的保险杠,最起码的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必须得到保证,否则观众真的很难感同身受,更别提拍手称赞了。专业严谨的创作态度才是电影人最该具备的素养,这是对中国电影的尊重,更是对英雄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