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前言

希腊波斯战争是世界古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影响非常深远的战争,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战略角逐。

这场旷日持久且异常激烈的战争虽然给亚欧大陆的人民,尤其是西亚地区和希腊半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通过这场战争也使得古老的东西方文化得到了第一次融合。

古老而又先进的“波斯文明”和新兴的“希腊城邦文明”在此次战争中产生了交集。

(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研究目前历史学界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战争爆发的原因方面,基本上学界认为这是一次以波斯入侵为主,希腊城邦联合起来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

从战争的性质上来看:波斯大军的强势入侵和扩张当然是非正义的,而希腊诸多城邦能够联合起来反对波斯大军的入侵,使得城邦能够转危为安,因此从希腊这方面来看又是正义的。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波斯大军跨越海峡

所谓的正义与非正义也并不是简单地就能评价出来,我们要通过辩证的思想来进行分析:

  • 波斯能够在公元前5世纪发动入侵希腊城邦的战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其内部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 希腊城邦能够联合起来成功击退波斯大军,体现出希腊诸城邦那种鲜明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但是在此次战争之后,希腊城邦的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似乎飘然而逝了。

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一直被认为是希腊波斯数十年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从希腊联军的角度上来看,一胜一败。

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对于希腊波斯战争固然有重要影响,那么就会有读者问温泉关一战希腊联军失败又有什么可说的呢?笔者认为,失败的战役更能体现出今后希腊联军在军事配合上的精妙性,以及在以斯巴达为主要军事领导的希腊人那种在面临民族危机之时超乎寻常的团结性。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两军对垒

“利益”——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希腊城邦:军事化城邦的“斯巴达”+民主政治城邦的“雅典”

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逐步建立之后,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希腊半岛上的雅典城邦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两大城邦的发展速度是整个希腊诸多城邦中发展最快的。

随着两大城邦的政治改革相继在公元前6世纪完成,斯巴达建立起了一个以军事发展为绝对中心的城邦军事化道路。而雅典则在多次民主改革当中走上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民主城邦政治道路。

在雅典和斯巴达的影响下,希腊半岛本土城邦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诸多城邦相继发展到了各自的辉煌时期,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作为一个独特的城邦化力量在欧洲崛起。

其通过发达的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不断和地中海沿岸地区以及东方世界产生经济文化交流。古希腊的城邦文化也在不断向东方渗透,尤其是在西亚和小亚西亚地区逐渐和当时国力正盛的波斯帝国产生了碰撞。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雅典海军

  • 波斯帝国:“扩张”与“兼并”的代名词

公元前6世纪波斯势力逐渐在西亚崛起并且迅速发展,到了公元前553年波斯帝国建立,之后相继消灭西亚地区的强大地方政权米底王国、新巴比伦、吕底亚王国等等成为了西亚地区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新霸主。

波斯帝国的势力不断扩张逐渐和已经颇受希腊城邦文化影响和控制的小亚细亚地区产生了冲突,波斯帝国统治者大流士一世想要将当时富庶的小亚细亚地区强行兼并。

随着波斯帝国对于小亚细亚地区的进攻及其高压统治,位于小亚地区的米利都祖自宏联合爱奥尼亚诸城邦发起了反抗波斯势力入侵的战争,并且希腊城邦为了保证自己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利益也曾经出兵相助。

希腊城邦的这一军事行为逐渐引起了波斯帝国的强烈不满,不可一世的大流士一世立即向希腊城邦宣战,表示要用波斯铁骑踏平希腊半岛,给以他们最严厉的惩罚。希腊波斯战争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波斯步兵

“马拉松战役”——加强了希腊联军的团结和信心

  • “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的矛盾越演越烈,火山终将会爆发
  1. 在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地区的米利都和爱奥尼亚的诸多城邦在雅典的支持下发动叛乱之后,很快就被波斯军队镇压,因此波斯和希腊城邦的矛盾也开始尖锐起来。
  2.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就已经开始率领波斯大军开赴希腊半岛,但是在中途遭遇了飓风海啸,波斯军队未战就已经损失惨重,这次入侵不了了之。
  3. 波斯大军真正开始入侵希腊是在公元前490年,而令所有希腊联军和民众颇为振奋的马拉松战役也发生在这一年。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在皇帝大流士一世的侄子阿尔塔夫捏斯的率领下从海上出发入侵希腊,既然雅典曾经支持过小亚细亚地区米利都的叛乱,因此这次波斯兵锋直至雅典城邦。雅典当时作为希腊半岛影响力最大的城邦很快组织起了希腊联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雅典毕竟不是像斯巴达那样以军事化为主的城邦政治,因此在军队数量以及士兵素质方面雅典只能算是希腊半岛的二流城邦。)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波斯入侵图

  • “团结意识”——希腊城邦抵住“波斯帝国”的重要武器

波斯大军在登岸之后,迅速发挥了波斯军队急行军的冲锋作战特点,众多小城邦在波斯大军的进攻下根本不能作出有效抵抗。

(尤其是在米利都的厄律特里亚城邦虽然民众团结一心让波斯大军在进攻之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终究还是因为内部出了叛徒而使得一切防守功亏一篑。)

厄律特里亚城邦被攻陷之后,波斯大军很快就出现在了马拉松平原地区,雅典此刻危在旦夕,必须做出果断决策。

当时双方的军力对比也是比较悬殊的:

  1. 波斯大军在登陆之后虽然损失了不少,但是在进攻雅典之前仍然还保留着军队主力,海陆军总数当时尚在5万以上。
  2. 反观雅典这边,其征集了全城邦所有的兵力再加上临时征调的公民也不过才1万人,而斯巴达援军此刻还在路上,马拉松战役对于雅典城邦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

雅典民众万众一心,全民皆兵,凭借着优秀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武装在马拉松平原与波斯大军展开了正面交锋。最终雅典奇迹般地获得了胜利,这对于鼓舞希腊人民抵抗外侮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勇士虽死犹荣

  • 警钟后的部署:“希腊联军”建立统一规划领导的决策集团

马拉松战役之后,虽然雅典取得了胜利,但是对其元气也是造成了不小的消耗。尤其是对于今后如何调整希腊联军的作战也敲醒了一个警钟,整个希腊联军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统一规划领导的决策集团。

公元前481年,经过希腊主要城邦投票决定,推举斯巴达城邦作为希腊联军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最高指挥,雅典城邦作为副手予以配合,雅典对此决议十分赞同,认为应当城邦矛盾放在以后处理,现存的紧要问题就是驱逐波斯大军。

波斯军队在马拉松战役受损之后,其嚣张的进攻气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但是波斯帝国统治者从未放弃对于整个希腊地区的征服。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温泉关,波斯帝国以智取胜

大流士在马拉松战役之后不久病死,即位的薛西斯更是继承了前任皇帝的遗志,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充军队政策。

(公元前480年,波斯皇帝薛西斯率领大军横跨海峡直奔希腊本土,此次波斯军队达到了惊人的50万之多,是希腊联军可作战人员的4倍。)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温泉关战役

当然波斯大军都是集体出动的,因此在某次战役上波斯军队始终都占据着绝对的人员优势,而希腊联军为了保证半岛的各方面防御工作不得不分散兵力,因此某个关键战略要点的希腊守军最多时也不会超过2万人。

波斯大军进入希腊本土首先面临的就是地势极为关键的温泉关,这里是进入希腊内部的唯一关口。温泉关希腊联军只有7200人驻守,其中有300人是训练有素的斯巴达勇士。

(这300人居然成为了抵抗波斯数十万大军进攻温泉关的主力,利奥尼达担任守军司令之后,利用温泉关的有利地形进行布防工作。)

波斯大军人数虽多,但是在狭小的地区发挥空间十分有限,加上希腊联军的死守,波斯进攻数日都没有攻下温泉关。

随后波斯军队绕路联军后方进行偷袭最终得手,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300勇士保护其他守军安全撤离在利奥尼达的指挥下英勇抵抗,最终全部战死。

利益这个“搅屎棍”,是战争的驱使者?波斯帝国沦为利益的奴隶?

利奥尼达

评价

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是波斯大军两次入侵之时希腊地区所做出的重要回应和坚决抵抗:

  • 马拉松战役凸显了雅典城邦作为希腊半岛最大的城邦所应该发挥出的带头作用,虽然两军实力悬殊,但是雅典城邦并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优秀的单兵作战能力和阵形优势以及全民皆兵的城邦精神,打赢了这一仗。

马拉松战役意味着强大的波斯军队并不是不可能被击败的,只有所有希腊城邦联合起来,相互配合,将内部之间的矛盾放在一边共同抵御外侮,希腊城邦危机和民族危机是可以解决的。

  • 温泉关战役则是凸显了当时希腊半岛中军事实力最强的斯巴达守军的顽强意志,他们完美发挥了自己从小就已经学习的各种军事训练,履行了他们当初参军宣示的口号,因此斯巴达勇士的称号实至名归。

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300勇士的不怕牺牲以及马革裹尸的无畏精神更是提升了当时希腊联军和所有城邦民众的信心。

两次战役虽然说不上是希腊波斯战争持久性战争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但是这两次战役的关键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出希腊城邦那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

虽然波斯大军能够取胜一时,但是在希腊民众的集体联合以及抵抗下,波斯军队最终失败并且退出希腊半岛已经指日可待了。不过在这次战争之后,雅典和斯巴达两大城邦逐渐成为了半岛上的最大霸主,这也就引发了双方在希腊地区的争霸战争。


参考文献:《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