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译文:

“对于战胜自己私心、克制自己欲念的功夫,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因此无法克服;有的人说我能够看破欲念的害处,却又拒绝不了它的诱惑。而智慧则是一颗可以照出邪魔的明珠,坚强的意志力是一把能斩除邪魔的利剑,要想克制自己的欲念,智慧和意志力两者缺一不可。

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人生的喧嚣风尘中奔波迁徙,被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人,是欲望的动物,所以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在为自己攫(jué)取着,最后终于沦为私欲的奴隶,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了地狱。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终点时,他才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从他拥有过的物质中,得到过真正的快乐。而这些东西却总是以一种魔力引诱着人去追逐,失去理智也在所不辞。于是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带着这些东西走向了坟墓,悲哀而无奈。

欲火上升、私念交织,人们的心智也失去了分寸。所以《菜根谭》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定力“”,既要看得破,又要经得起诱惑,才能使自己的识见日趋高洁,人格日渐高尚。

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唐朝天宝年间,有个书生行至宋州,当时家境贫苦的少年李勉恰好与此书生同住一店。没过多久,那位书生突然身染重病,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书生临终时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本打算到北方去谋求官职,想不到却要死在这里了。”然后拿出身边的百两黄金送给李勉,并告诉他说:“我父母早亡,除了家中还有位兄弟,别无他亲了,我死后请你用这笔钱为我办丧事,剩下的钱就都赠送给你吧!”

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李勉耐心听完了书生的临终遗言,为他办了丧事。丧事办完后,李勉却没有把剩余之钱据为己有,而是放入棺中一起埋葬。几年后,李勉到开封做官。这时,那位死去书生的兄弟拿着洪州官府的公文,沿着其兄当年的行踪找到宋州,听说了李勉曾为其兄主持丧事,就来到开封,找到李勉顺便询问了哥哥金子的下落。李勉便将自己当初把金子埋在墓中之事告诉了他,并随他来到其兄的墓地,打开坟墓挖出黄金还给了他。

这件事情传出去后,李勉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正是由于李勉胜私制欲之功,有坚强的意志力摒除贪欲的侵袭,识力并重,修得大智慧。李勉为官青正、两袖清风,唐德时期官至宰相被封为开国公。

李勉在诱惑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为虚妄所动,不丧失自我,从而体现了高尚的人格。

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保持自己的理性,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否则我们只能使自己的心灵处在一种烦恼不安神的状态之中。就好像种植葡萄的人目的在种而不在收,如果希望自己的蓄萄比别人大、比别人多,那他产生的这种欲望将会使自己失去心灵上的自由。因为他会变得不知足,会变得妒忌、吝啬、猜疑,会变得反对那些比他拥有更多葡萄的人。

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要想做到“无欲”,首先要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不受外界事物打扰,好好地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正确地思考和行动,不为“欲”所牵拌,不为“欲”所迷惑,在欲望充斥的浊世之中保持心中的一方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