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历史知多少?


沧州历史知多少?

沧州的由来?

沧州古为幽、兖二州地。西汉文帝置浮阳县,为勃海郡治。南北朝时,分属北魏瀛州、冀州,浮阳县为浮阳郡治。由来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析瀛、冀二州设立沧州,取沧海之意,治饶安县(今盐山县西南),辖浮阳、安德、乐陵三郡。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长芦县,治今市区西,属章武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浮阳县更名清池县,属沧州。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移沧州治至今城区。《元和郡县志》记曰:沧州“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以沧海为名。”清池、长芦两县属之。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省长芦县入清池县,清池县为沧州治。金朝仍置沧州。元徙沧州及清池县治至长芦镇,属河间路。明洪武初省清池县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初沧州属河间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隶天津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改沧州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为属津海道。1928年废道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沧县属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军队发动青沧战役占领沧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降沧州为沧镇,划沧县、青县、黄骅、建国(今沧县、河间交界)、任丘、河间、献县、肃宁、交河、泊头镇、沧镇为沧县专区。

1958年撤销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1961年复设沧州专区,并设沧州市,为专署驻地。1968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3年,沧州市升为省辖市,并划入沧州地区的沧县。1986年将青县划归沧州市。1993年撤销沧州地区,所属县市划归沧州市。

沧州是中国的武术之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 、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沧州历史知多少?

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清,至民国及近代臻于鼎盛,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名家辈出,影响广泛。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和“镖不喊沧”之说。

沧州武乡的形成,与其沿河滨海、南北要冲、畿辅重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科考推动等复杂历史因素,侠义豪放、古道热肠、率真刚毅的鲜明地域品格密切相关。

沧州武术拳种丰富,门派众多,豪侠云集,名家辈出。丁发祥、霍殿阁、张之江、王子平、佟忠义等名宿巨擘蜚声中外,吴连枝、王志海、刘连俊、苗晓兰、郭贵增等中青年武师实力雄强,王晓楠、崔文娟、李蒙蒙、阚文聪等新秀活跃现代武坛。

沧州人民崇文尚武,武术爱好者遍布城乡。沧州市199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沧州武术2006年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奥运精品旅游路线,2011年被评为“最中国武术之乡”,2019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段位制试点单位”。

沧州武术具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个性特征。

沧州武术渊源流长。滥觞于春秋时期的沧州武术,历经两千年陶冶嬗变,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沧州武风浩荡,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是《汉书·龚遂传》。古圣先贤因势利导,诚心可鉴,睿智而圆融地实现了官府意志与百姓福祉的良性互动。

沧州武术门派众多丰富。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挖掘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种129个,源起和盛传于沧州的拳种多达53个,占全国总量的41%,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有八大门派:劈挂、燕青、六合、八极、八卦、功力、查滑、太祖;而疯魔棍、苗刀、戳脚、麒麟拳、阴手枪等拳械更为沧州所特有。

沧州武术兼收并蓄。在秉持传统技法的同时,沧州武术以气象恢弘的开放品格,陆续吸纳了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现代成分,不断扩张和丰裕着自身的拳种体系

沧州武术名家辈出,八极拳宗师丁发祥打败沙俄两名来华立“国擂”的大力士和技击高手战胜“中华第一擂”,被康熙皇帝赐封为“铁壮士武侠”。

霍殿阁被末代皇帝聘为武师,王正谊(大刀王五)襄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师,王子平(千斤王)屡胜外国大力士为国争光,张之江出任中央国术馆首任馆长,都为武林美谈。

特色鲜明的沧州武术,在被称为“国术”的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拳种富集地和典范传承地,

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堪称武林圣地和中华武术百科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