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康熙皇帝之前,清朝并未就建储、传位等事宜予以明确规定,康熙皇帝明立太子的决定虽然对当时的平乱起到了一定积极意义,但也为以后的“九子夺嫡”事件埋下了祸根。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废,储位虚悬,而业已成年,各自拥有党羽势力的诸位皇子之间遂展开了对储位的疯狂争夺。“九子夺嫡”事件,正式拉开帷幕!


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皇子集团划分


所谓“九子夺嫡”,并非康熙皇帝的九位成年皇子之间的各自为战,互相攻击,而是有着具体原因的相互结盟,形成集团而后进行的互相攻击。细分下来,九位皇子之间可以分为五大势力集团:


1、以皇长子胤褆为首的“大爷党”,集团形成已久,根基深厚,再加上居长子胤褆的领导,势力不容小觑。


2、以皇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名分早定、势力盘根错节,再加上拥有协助康熙皇帝处理政事之胤礽的带领,该集团以绝对实力碾压其余皇子集团。


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3、以皇三子胤祉为首的“三爷党”,集团成员多为清流官员,虽名声在外,但毫无武装力量可以依仗,集团实力最为薄弱。


4、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在整个夺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一直秉承着中立态度而坐山观虎斗,既不明确表现自己的夺嫡之心也不主动选择政治站位,以至于“四爷党”直到其登基称帝才逐渐显现。


该集团成员不多,但大都占据显要官职,为其能够平稳接过康熙皇权奠定了绝对基础。皇十三子胤祥份属该皇子集团。


5、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包含了三位当朝皇子——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在内,拥有数位重量级皇室宗亲、皇亲国戚、满洲勋贵、著名文臣的庞大势力集团 。


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九位皇子、五大势力集团之所以如此划分,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皇长子胤褆和皇太子胤礽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两人自然会各自形成党羽集团。但是,这两位年龄最长的皇子占据了“立长”、“立嫡”之夺嫡的先天优势,而为其余成年皇子所不容,乃至将他们当成了夺嫡的主要竞争对手,虽然这两位皇子的势力集团中并没有其余皇子的站位。


2、皇三子胤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绎一样,乃系一个书生气极重,不善与其余皇子结交的特殊人物。在胤祉的世界里,除了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也就只有那些跟随其编纂书籍的清流读书人才能被其看齐,能被其视为党羽。


3、自幼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皇四子胤禛,因为这段特殊经历而为自己的夺嫡成功加分不少,但同时也让自己和亲兄弟皇十四子胤禵之间生出了不该有的生分和政治上对立。而胤禛“遵奉皇考之命,授允祥算学,日事讨论”的特殊经历,让其和皇十三子胤祥之间成为了相互依靠、互相取暖的真兄弟。


4、历史上的皇八子胤禩并非《雍正王朝》所演绎的如此阴险、虚伪,而是“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的所在,而是贤名远播的一代贤王。也正因如此,和其年龄相仿的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以及年龄相差较多的皇十四子胤禵才会对其如此追捧。


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康熙五十一年,眼见夺嫡形势并未因为胤礽的复立而得到缓解,康熙皇帝再度将胤礽废黜。而此时的皇子势力分布大致为:

皇三子胤祉,眼见此夺嫡乱局,主动退出夺嫡之争;

皇四子胤禛,仍然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保持着中立态度,眼看其余兄弟纷纷跌落;

皇八子胤禩,虽然明面上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宥,也予以了贝勒爵位的复封,但对其的提防和压制之心已然生出。

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依然坚定的站位于皇八子胤禩;而被短暂圈禁后得释放的皇十三子胤祥,依然默默站位于皇四子胤禛。

也就是说,康熙五十一年,就仅剩下“四爷党”和“八爷党”之间的对决。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皇帝亲自出手平衡皇子势力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以后,储位虚悬,而朝野上下举荐皇八子胤禩的声音却始终未停,眼见皇八子胤禩背后强大的政治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康熙皇帝决定亲自出手干预了。


据后世学者考证,真正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本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压和控制皇八子胤禩的政治势力,以消除其对自身皇权的绝大威胁。


康熙五十七年,夺嫡形势再度发生变化


康熙王朝出现的“九子夺嫡”,到底是怎样一场兄弟之间的淘汰赛


康熙五十七年,被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才征服的准噶尔部,再度死灰复燃,其部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中央发兵救援,康熙皇帝遂加封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平乱。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因身体有恙而从南苑返回畅春园的康熙皇帝,病情很快加重,遂开始了对皇位传承的最终准备。首先,“因圣躬不豫,十五日南郊大祀,特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代”;然后,“上疾大渐,命速召皇四子胤祯于斋所,谕令速至”;


最后,“上召集诸皇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等到康熙皇帝驾崩以后,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口传遗诏,命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