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十九年,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提到苏武,忍不住就想起那首凄怆悲凉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牧羊十九年,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汉书记载,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日子,一直手持出使的节杖,不忘汉使之职,无论起卧,都不肯放下,以致节杖上面装饰的旄尾都掉光了。

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苏武作为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因为卷入匈奴高层的一场争斗,被扣押,经历九死一生,整整19年才有幸得以重返故土。

汉匈关系紧张时,互相扣留使者成家常便饭。匈奴扣押苏武一行使者,曾极力劝降苏武,苏武誓死不从,被放逐到北海牧羊,任随他自生自灭。

《汉书•苏武传》记载: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诏》,对自己一生穷兵黩武,导致国家危机四伏,表示懊悔,之后汉帝国的对外武力政策开始大规模收缩。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年幼的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国家的政治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位辅政大臣主持,对外开始与匈奴修好,互相放归扣押的使者。

苏武也是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才获得重返故土的机会,不然他将老死异域,不为后人所知。

牧羊十九年,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但是苏武回来,还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从《汉书》记载来看,汉朝曾数度要求匈奴放回苏武,但匈奴都谎称苏武已经死了。后来,还是一个叫常惠的人,给汉使出了个主意,说:汉昭帝在上林苑狩猎,射到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帛书,说汉朝的使者苏武就在北海放羊。

单于听到这话,也寻思汉使已经掌握了苏武的信息,也不想破坏现下难得的汉匈友好的局面,遂同意汉史接回苏武。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离开故土十九年的苏武一行九人回到了汉帝国首都长安。

汉昭帝下诏准许以太牢之礼拜谒武帝园庙,想想当时苏武在武帝陵前,必定泣不成声

当年,汉武帝驾崩,苏武还在北海牧羊时,李陵去看他,对他说,他抓到一个来自云中的百姓,说边关自太守以下,都穿白衣丧服,可能是皇帝陛下驾崩了,苏武听后,对着南边方向,号啕大哭,哭到吐血。

如今,他终于回到故土,跪在自己曾用生命誓死效忠的帝王面前,他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之后,苏武任职典属国,跻身麒麟阁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

《汉书•苏武传》: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

苏武归汉时,把常惠也带回了大汉朝。

牧羊十九年,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长期在北海牧羊的苏武,对匈奴的情况了然于胸,他和常惠对汉朝对匈奴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尤其是常惠制定的针对匈奴的作战计划,使得汉朝趁匈奴内部争斗力量衰弱而联合乌孙攻击匈奴,最终导致了匈奴的分裂,从而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了

《汉书•苏武传》记载:数月,昭帝即位。 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卢照邻的《雨雪曲》,每读都悲怆入骨:“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牧羊十九年,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