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Pay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 首期報告出爐!

近年來,全球支付市場發展迅速,支付創新手段層出不窮,市場結構悄然轉變。中國支付行業順應電子支付新趨勢,也在積極謀劃支付服務國際化,“走出去”成為支付企業的新常態,也是我國支付行業具備並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的必由之路。

中國支付企業要想“走出去”不僅要適應新的形勢,也必須對當地的市場、政策等環境有清晰的認識。對此,UNPay(優付全球)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藉助自身遍佈全球的營業網點和本地化團隊,從法律基礎、監管框架、市場和產業現狀等視角,對各國零售支付發展情況進行詳盡梳理,以期對我國支付體系監管改革、支付行業主體“走出去”提供借鑑和參考。近日,首期報告“新加坡零售支付體系”歷時3個月調研正式出爐!
UNPay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 首期報告出爐!

“當前,我國支付行業已經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區域支付力量之一,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此次研究項目顧問,UNPay創始人兼CEO章政華表示,作為一家金融科技開放服務平臺,UNPay旨在讓先進的支付科技遍及全球,開放支付能力,打通全球支付產業鏈,為各類機構賦能。隨後合作項目組還將推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零售支付體系研究,敬請關注。

正文 | 6700字 4圖

預計閱讀時間 | 15分鐘

微信關注UNPay優付全球,回覆“報告”查閱 1.1 萬字完整版


法律及監管篇

一、新加坡支付體系立法情況

目前,新加坡根據2006年頒佈的《支付體系監督法》(PS(O)A)和1979年頒佈的《貨幣兌換和匯款業務法》(MCRBA)監管各類支付服務。前者主要針對轄區內指定支付系統(DPS)、儲值類支付工具(SVF)做出統一規定,後者則對開展匯款類業務的企業設立了牌照等監管要求。

二、新加坡支付體系立法及監管改革

隨著支付創新的演進發展,新興支付工具和業務模式使PS(O)A和MCRBA兩項法案所調整的業務邊界日益模糊。從2016年開始,MAS開始著手對現有監管框架進行調整。

(一)支付體系監管框架與設立國家支付委員會

2016年8月,圍繞新加坡支付體系法規和治理兩大方面,MAS提出完善支付體系監管框架及建立國家支付委員會的思路,並公開徵求意見和反饋。

在法規制度方面,MAS提出基於業務(activity-based)的監管模式,整合PS(O)A和MCRBA中涉及支付服務的規定,建立擬定支付框架(Proposed Payment Framework,PPF),根據業務類型適用於所有支付市場參與者。PPF規定了單一牌照制度,並沿用類似PS(O)A規定的指定支付系統的制度設計。

在治理機制方面,MAS原本提出設立國家級的支付委員會(national payment council),促進新加坡支付行業層面的創新、競爭及合作。在徵求意見後,該委員會改為下設於MAS。在組成結構上,由MAS擔任支付委員會董事會主席,董事會成員則從支付行業主體中選舉任命。

(二)支付服務法案徵求意見稿

2017年11月,MAS在擬定支付框架(PPF)的基礎上,提出制定新的統一支付立法——支付服務法案(Payment Service Bill,PSB),並公開徵求意見。

PSB的核心是兩大平行的監管框架,一是針對直接面向消費者和商戶的零售支付業務牌照制度,二是對於跨行支付系統、卡組織等雖不直接面向零售用戶,但可能對金融穩定造成影響的支付系統的指定(designation)制度。

PSB規定在新加坡境內開展以下七類支付業務必須取得支付牌照:

(1)賬戶發行服務:包括支付賬戶的開立、維護或運營,比如電子錢包、非銀行機構發行的信用卡服務。

(2)國內貨幣轉移服務:境內資金轉移服務,包括支付網關、自助機具等。

(3)跨境貨幣轉移服務:提供資金跨境匯入和匯出服務。

(4)商戶收單服務:支付服務機構與商戶簽訂協議,開展支付交易受理和處理服務,包括POS收單和網絡支付網關。

(5)電子貨幣發行:發行電子貨幣,包括儲值工具(SVF)等。

(6)虛擬貨幣服務:虛擬貨幣的購買或銷售,提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等。

(7)貨幣兌換服務:購買或銷售外幣。

在牌照制度方面,PSB沿用PPF的單一牌照制度。考慮到為中小支付企業,特別是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保留成長空間,PSB對規模較小的支付機構降低了監管要求,僅需符合一般監管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風險管控方面的規定。PSB提出了貨幣兌換、一般支付機構、重要支付機構三類牌照,取得貨幣兌換牌照的支付服務商僅能從事貨幣兌換業務,其他兩類可經營PSB規定的全部業務,但獲得一般支付機構牌照的企業在交易規模上受到一定限制。經MAS批准,支付機構可申請變更牌照類型。

PSB確立了以風險為基礎的監管方式(a risk-based approach),針對不同類型的支付活動可能產生的洗錢和恐怖融資、用戶保護、互聯互通性、技術四類風險,明確支付服務機構應採取的風控措施和相關權利義務。

在支付系統監管方面,PSB保留了系統指定製度,由MAS負責指定並監管新加坡境內被指定支付系統(Designated Payment Systems,DPS)。值得注意的是,PS(O)A對DPS的衡量標準主要從金融穩定角度出發,即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支付系統才有可能成為DPS,而PSB計劃進一步擴展指定標準,允許MAS根據競爭和效率目標指定,即如果某一支付系統在新加坡廣泛使用,或者其運營可能對其他支付系統產生影響,那麼該系統也有可能作為DPS受到監管。

(三)電子支付用戶保護指引徵求意見稿

2018年2月,MAS就電子支付用戶保護指引徵求意見,旨在為非授權、錯誤支付交易情形中用戶資金保護提供標準化措施,該指引已於2018年9月正式公佈。

在適用範圍上,指引排除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卡、籤賬卡(charge card)、借記卡進行的支付交易,這類交易中的責任分配由新加坡銀行協會(ABS)制定的行為規範及其他現行的欺詐預防措施規定。此外,該指引僅適用於個人用戶和個人獨資企業用戶。

指引包括賬戶持有人及用戶義務、金融機構義務、非授權交易損失責任分配以及涉及錯誤交易的主體義務四部分內容。

在授權、非授權交易界定上,指引規定如果用戶已知並同意交易,則這類交易屬於“授權交易”,授權交易由用戶承擔交易限額之內的全部責任。在非授權交易損失責任劃分中,指引根據不同情形規定了用戶承擔實際損失、用戶不擔責兩大類損失責任分配原則。

三、新加坡支付監管機構基本情況

(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作為支付體系的監管主體,MAS負責制定或推動出臺支付領域相關監管政策、產業實踐和原則,以推動金融服務市場穩健發展,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通過為商業銀行開立結算賬戶,MAS是新加坡商業銀行的結算代理機構。MAS負責建設、運營新加坡大額支付系統MEPS,監督支票和銀行間轉賬系統(IBG)等支付系統運營,監管多用途儲值工具等。除了直接監管之外,MAS也可以通過商業銀行間接監督其他類型的支付業務。

2017年8月,MAS宣佈設立支付委員會(Payment Council),由來自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等20名機構代表組成。委員會將進一步推動新加坡“電子支付社會”願景的實現。

(二)其他公共和私營機構

1. 新加坡清算所協會(Singapore Clearing House Association)

新加坡清算所協會(SCHA)負責建立、管理及監督其成員機構的清算服務和相關設施,成員資格對相關金融機構和MAS開放。SCHA主席由MAS高管兼任。SCHA並不直接運營支付系統,只負責為新加坡元支票清算系統(SGDCCS)、美元支票清算系統(USDCCS)和銀行間轉賬系統(IBG)指派並監督系統運營機構,併為系統運行制定章程、規則和條件。

2. 新加坡銀行協會(Association of Banks in Singapore)

作為非盈利組織,新加坡銀行協會(ABS)由獲得MAS許可的銀行業機構組成。截至2018年1月底,ABS會員機構共有156家成員。ABS代表成員機構的利益,為行業最佳實踐制定最低標準,並支持行業性互惠項目,PayNow就是ABS主導推動的支付解決方案。ABS和MAS會就金融體系發展等問題進行定期討論,ABS也會對支付領域的立法和指引提出意見建議。

行業及市場篇

據數據分析機構Statisca預計,2018年新加坡電子支付用戶數將達到460萬,超過新加坡總人口的80%,交易總額將達到117.77 億美元,交易總額將以 12.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2 年交易總額將達到 187.96 億美元。


UNPay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 首期報告出爐!

圖1 新加坡電子支付市場交易規模


一、新加坡支付工具發展情況

(一)傳統支付方式

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相似,現金和支票等傳統支付方式仍在新加坡小額交易中比較常見。在常用支付工具中,現金的排名僅次於儲值工具(SVF)。

1. 銀行卡

在新加坡,信用卡和借記卡均得到廣泛應用。根據交易驗證方式,借記卡大致可分為基於PIN碼和基於簽名的借記卡,NETS EFTPOS是常見的基於PIN碼的借記卡支付方式,而Visa和萬事達借記卡則是基於簽名的借記卡。

新加坡金管局數據顯示,2017年,新加坡共發生銀行卡交易8.26億筆,同比增長18.34%,交易金額857.82億新元,同比增長0.61%,銀行卡支付筆均金額104新元。

2. 儲值工具(Stored Value Facilities,SVF)

儲值工具(SVF)是新加坡常用的支付方式,是可以在SVF發行機構體系內通用的預付電子現金或預付卡,一些電子形式的SVF也可稱為電子貨幣(e-money),使用SVF進行交易一般不需PIN碼或簽名。

新加坡金管局數據顯示,2017年,新加坡儲值工具支付筆數達33.63億,交易金額28.79億新元,筆均金額僅為0.86新元,小額零售特徵非常明顯。

新加坡的SVF可分為單用途(SPSVF)和多用途(MPSVF)兩類,單用途儲值工具只能用於購買發行機構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多用途儲值工具可以用於購買發行機構之外的主體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待償付金額超過一定門檻(目前為3000萬新元)的多用途儲值工具又構成廣泛接受的SVF(WA SVFs),WA SVFs的運營必須獲得新加坡金管局的批准。截至2016年底,新加坡金管局批准的WA SVFs只有EZ-Link、NETS CashCard、NETS FlashPay和CapitalVoucher四種。

3. 電子轉賬

新加坡電子轉賬服務主要基於新加坡自動清算所(Singapore Automated Clearing House,SACH)的銀行間轉賬系統(Interbank Giro System,IBG),系統參與銀行的客戶可通過IBG系統進行直接借記和直接貸記轉賬。

直接借記轉賬一般用於收款方向付款方收取經常性支付,比如公用事業賬單;直接貸記轉賬是付款人發起支付指令向收款人轉賬,比如工資支付。2017年,IBG系統共處理轉賬交易1.06億筆,金額共計3899.49億新元。

2014年, FAST轉賬(Fast And Secure Transfers)服務正式推出。FAST以7X24方式運行,可實現即時到賬。FAST轉賬最高限額為20萬新元,參與銀行也會根據具體情況設定不同的轉賬限額。截至2017年底,FAST系統有20家參與銀行,全年處理交易3900萬筆,同比增長44.44%,金額達733.21新元,同比增長35.62%。

(二)新興支付方式

1. PayNow

PayNow是一個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支付解決方案,由新加坡銀行協會(ABS)於2017年7月推出,目前參與銀行共有9家,包括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

PayNow可視為升級版FAST,與FAST相比,PayNow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付款人無須得知收款人的銀行和賬號信息,僅通過手機號碼或新加坡身份證(NRIC)、外國人身份證號(FIN)即可發起新元轉賬,資金實時到賬。

PayNow全年全天候提供服務,用戶可通過網上銀行平臺或手機銀行app獲取PayNow服務,在首次使用時將銀行賬戶和手機號、身份證號等進行關聯,轉賬限額與FAST保持一致。

2018年8月,企業版PayNow Corporate上線,將服務延伸至公司、政府機構等對公主體。這些機構可將組織識別碼(UEN)與其銀行賬戶關聯,即可通過PayNow Corporate實時收付款項。

PayNow同樣支持掃描二維碼付款功能, 企業和消費者可以使用9家手機銀行app掃描PayNow二維碼完成支付。PayNow二維碼也將與新加坡通用二維碼SG QR整合。

目前,PayNow註冊用戶超過160萬,處理金額超過120億新元。

2. NETSPay

NETS正式成立於1986年,是由新加坡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支付卡網絡。目前NETS集團的業務範圍已延伸至新加坡支付產業鏈各個環節。

2017年,NETS推出手機錢包服務 NETSPay。用戶可通過關聯銀行卡或預付費賬戶方式,實現線下的NFC、二維碼掃碼支付,以及應用內購買(IAP)。

在關聯銀行卡模式中,

NETSPay支持部分銀行的NETS借記卡,信用卡目前不允許綁定NETSPay。相當於生成一張虛擬銀行卡,與Apple Pay類似。用戶支付筆數和金額的限制由髮卡行設定。

而在預付費模式中,NETSPay賬戶餘額不得超過999新元,單筆轉賬金額不超過999新元。

NETSPay用戶之間可通過手機號實現轉賬、收發紅包。在新加坡境外,NETSPay也可在支持中國銀聯QuickPass、銀聯二維碼的受理商戶進行支付。

截至2018年6月,NETSPay可在全新加坡超10.5萬個線下受理點進行支付,其中包括6萬個支持二維碼支付受理點。

3. 新加坡通用二維碼SG QR

新加坡通用二維碼SG QR是在新加坡金管局(MAS)和新加坡信息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主導下,由包括國際卡組織、髮卡和收單機構、銀行及相關政府部門等主體共同推動的項目。

2017年11月,新加坡支付委員會(Payment Council)發佈新加坡二維碼電子支付規範,為SG QR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新加坡二維碼支付規範在EMVCo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調整,銀聯國際、騰訊(微信)、支付寶等國內支付巨頭也參與了規範的制定。

2018年9月17日,SG QR正式上線運行,成為全球首個統一通用支付二維碼。之後將進一步整合現有的二維碼支付解決方案,包括PayNow、NETS、GrabPay、Liquid Pay、Singtel DASH、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等27種。

在付款時,消費者只需查看商戶展示的SG QR付款碼是否支持其希望使用的支付app,登錄該支付app後掃碼完成付款,而商戶則無需在收款臺展示多個不同的二維碼支付標籤,只需在一個SG QR標籤中顯示支持的支付方式即可。目前,SG QR的過渡期設置為6個月,商戶可在此期間將現有的二維碼替換成統一的SG QR標籤,SG QR替換將由2018年9月底,從新加坡中央商務區開始進行。


UNPay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 首期報告出爐!

圖2 新加坡通用二維碼SG QR標籤示例


來源:MAS, Fact sheet on Singapore Quick Response Code (SGQR)

二、新加坡零售支付系統

新加坡支付系統包括大額和零售支付系統,大額支付系統MEPS+由新加坡金管局運營。零售支付系統主要包括新加坡自動清算所(SACH)系統、NETS運營的EFTPOS系統等。

目前,新加坡並沒有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接入特定清算系統的強制性規定,市場機構需遵守不同支付方式所對應的清算規則。

1. 新加坡自動清算所(SACH)系統

SACH系統包括新加坡元支票清算系統(SGDCCS)、美元支票清算系統(USDCCS)和銀行間轉賬系統(IBG),主要處理跨行零售支付業務,在新加坡企業和個人支付活動中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SACH系統均為指定支付系統。

SACH系統採用多邊延時淨額清算,IBG系統和SGDCCS系統處理的交易由大額支付系統MEPS+結算,USDCCS的交易在指定結算行花旗銀行運營的支票結算系統(Cheque Settlement System)進行結算。

SACH系統由銀行計算機服務公司(BCS)運營, 2017年BCS被NETS收購,目前是NETS的全資子公司。

2. 支票簡化系統(Cheque Truncation System,CTS)

2003年,新加坡商業銀行的支票清算業務向支票簡化系統(CTS)遷移。CTS系統是全球第一個國家級的全流程支票簡化系統,在支票存儲地點留存影像並通過安全通信網絡進行影像傳輸,替代紙質票據交換。

在新加坡境內商業銀行提出和提入的以新元和美元計價的支票,均需通過CTS系統交換,資金清算仍由SACH的SGDCCS和USDCCS處理。

CTS系統同樣由BCS運營。

3. NETS銷售點電子資金轉賬系統(NET EFTPOS)

NETS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加坡全國範圍的PIN碼借記支付解決方案,即EFTPOS系統。NETS是EFTPOS系統的運營、處理和服務收單機構。由NETS EFTPOS處理的交易一般是小額、高頻的零售支付業務。

EFTPOS系統的參與者為新加坡境內的商業銀行,這些商業銀行同時也是NETS EFTPOS借記卡的髮卡行。

EFTPOS系統是新加坡指定支付系統。

三、新加坡新興支付市場發展機遇

2016年,新加坡金管局(MAS)委託畢馬威(KPMG)對新加坡支付市場進行了調研,指出新加坡支付產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用戶對現金、支票等傳統支付方式依賴度較高;新興支付解決方案發展分散,制約了普及率提升;法律法規落後於產業實踐等。隨後,MAS及相關主體啟動了一系列支付體系改革舉措,包括調整支付監管框架(PSB徵求意見),促進支付創新協調合作(推出通用二維碼SG QR)。在政府部門和產業主體的共同推動之下,新加坡新興支付市場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新加坡移動互聯環境較為發達,人口數字素養較高。在基礎設施層面,KPMG調查顯示,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的銀行賬戶覆蓋率(96%)、手機滲透率(149%)、無線網絡滲透率(186%)均排名第一。此外,新加坡人口整體的數字素養(digital literacy)水平較高,對於移動支付、電子錢包等新興支付方式的瞭解程度均超過亞洲平均水平。雖然現階段這種數字意識尚未轉化成新興支付方式的實際使用率,但具備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UNPay聯合騰訊研究院發起支付“走出去”系列研究 首期報告出爐!

圖3 亞洲及新加坡人口對於新興支付方式的瞭解程度


來源:PayPal, Digital Payments: Thinking beyond Transactions (Singapore Country Report)

另一方面,智慧國家(Smart Nation)計劃為電子支付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4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首次提出智慧國家計劃,通過建設覆蓋新加坡全島的數據收集、連接和分析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推動電子支付發展正是這一計劃中的五大戰略項目之一,旨在為新加坡消費者帶來簡單、快速、安全的支付服務。電子支付產業發展與國家戰略相掛鉤,將有力助推新興支付工具的推廣應用。在智慧國家計劃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金管局與其他政府部門積極協調產業資源,推動市場主體合作,共同開發安全高效、互聯互通的新興支付解決方案,通用二維碼SG QR正是其中的典型範例。

項目顧問

張欽坤,騰訊研究院秘書長

杜曉宇,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

章政華,優付全球創始人&CEO

項目組成員

孫 立,優付全球海外業務副總裁

羅詠璇,優付全球新加坡國家經理

巴潔如,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周迎春,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蔣泓毅,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微信關注UNPay優付全球,回覆“報告”查閱 1.1 萬字完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