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大人生信條


人總要有點底線,要心存敬畏之心。

我是一個長期價值主義堅持者,最近在思考5年、10年甚至20年之後的自己會不會繼續從事教育行業,我在這個行業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我自己要擁有什麼樣的個人品牌,因為我的存在,我未來可以為這個行業貢獻什麼樣的價值。

最近在讀一些哲學類書籍,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我非常喜歡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所說:“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我一直在反問自己,我的內心渴望什麼東西呢?值得我張盼投入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與追求。

學生時期老師教育我們,人生觀和處事哲學的核心就是:先做人後做事。

1、做人:做人就是要以"德"為先,講"仁、義、誠、信"。

2、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幹工作不只是為了個人滿足,更要得到社會的贊同和認可,為社會創造財富,這樣活著才有意義。

總結一下,靜坐思己,我在教育培訓行業堅持的五大人生信條,因為這些是我所有動力的源泉。

01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我覺得老子這句話四兩撥千斤,我記得自己最早進入教育培訓行業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白,每天出去做市場推廣,無論家長怎麼拒絕我,我都是積極熱情笑臉相迎給家長介紹教學產品服務,我那時候心思非常簡單,我幫助家長做選擇,我的產品可以幫到他。

每天外出市場推廣一到放學時間點,有的同事就內急,去趟衛生間可以1個小時,經常偷懶。很多人在市場上變著法的搞外快,不是想著套校區市場經費就是想著怎麼倒賣數據。他們怎麼做,我從來沒有參與過,很多人就開始嘲弄我了,我一直就是笑一笑,埋頭幹自己的事情了。

時至今日,那些當年和我一起做市場特別喜歡搞小聰明,鑽空子,走捷徑的人,今天基本仍然在行業基層或者不在教育行業了。

我覺得要想在本職位做得出色,想在本行業有所建樹,都必須腳踏實地練好內功,用最好的專業服務每一個客戶,持續改善和精進積累。

大家遲早會明白,該讀的書遲早要補上,該學的技能遲早需要去學。任何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總是想著一個好點子,一次成功的市場營銷活動,就能揚名立萬,財源廣進,到頭來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再好的個人營銷和公司營銷,沒有好的產品和服務,終究被市場遺棄。浮躁的年代,需要我們教育行業人不但需要有匠心,還需要有耐心和恆心,這三心就是我們到達目的地的大道。

我在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大人生信條

02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我對此句話的理解是,有精神和品德而沒有外在的修為,那麼外在的修為是可以求到而學成的。只有外在的修為卻沒有內在的精神和品德,那麼只能停止在外在的修為。也就是說道是內心的境界如禪,術為外在的修為如武學。道是術的基礎,術是道的表現。有道才能成更高的術,有術無道只能是普通的人。

曾經初入職場我非常敬佩公司的一個領導,他風度翩翩個人魅力很強,帶著近40多人的營銷團隊,工作業績全集團公司數一數二,個人演講能力、團隊領導管理能力特別強。就是這樣一位我崇拜的人,渴望將來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帶著自己的營銷團隊外出單幹成立公司,讓所有團隊成員出資合夥開學校,承諾給乾股。更可笑的是讓他的團隊某位主管當公司法人,自己做大股東95%的股權。後來的情況是開了三四家校區,這位領導拿著學費跑路了。他的整個團隊人員叫苦不迭,員工面對家長的維權束手無策。

這位領導是一位有術無道之人,據說他後來還想再回公司,願意從基層做起,公司堅決不要。有術無道之人就是白眼狼,讓人防不勝防,指不定有一天他會讓你人財兩空。這樣的人就是過街老鼠,對於這種人嗤之以鼻。

切換到學習這個話題上,我經常發現很多人喜歡學習術。經常有校長問我, 張老師有沒有什麼續班技巧話術、課程顧問諮單技巧話術、市場推廣技巧...... 每次看到這些問題,我內心是抗拒,懶得回答的。

我在培訓講課的時候經常說,如果話術技巧是課程顧問的核心,那麼我給大家每人發一套話術大家都是 top sales ,請問事實情況是如此麼?如果做一件事事情你總是追求技巧,那麼證明你根本沒有觸摸到這件事情的內在核心本質。

我在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大人生信條

看上圖,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思考工具 — 思維圈,我一直認為 理念是道,方法和現象是術。 很多人看到現象只會向現象去學習,專注於 what 和 how ,從來不思考 why。比如教育行業流行的百團大戰招生、教育節招生,很多校長一看別人做,自己就盲目跟進做,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03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求為可知也。


孔子說:“不擔憂沒有官職地位,擔憂的是自己沒有能用以站得住腳的學問與本領。不擔憂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為值得別人知道的人。”這則論語運用了辯證的方法,強調了名利與才能,道德與名聲的關係。也就是說:有了本事不怕沒地位,如果沒本事,得了地位也容易喪失,做人誠實、講仁義,不怕別人不理解,否則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是辦不到的。

我以前是一位特別急於求成的人,特別喜歡研究技巧,走捷徑。我在最初工作的時候特別想晉升,天天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但是就是沒有業績。在工作中也非常喜歡找理由和藉口,我工作的前3個月沒有任何業績。後來我痛定思痛,下決心去改變自己,把自己的心沉下來,做好自己當下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學習成長進步上。後來我做主管帶團隊的時候,我每一次做新員工培訓都會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些故事,只是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不要再走彎路。很多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你自己的能量場強了,你會吸引到更多的人事物,所有的名位只是一種既成事實,我們應該努力的去讓自己先匹配上它。德不配位,必有餘殃。才不配位,必遭其累。

很多人問我如何找到理想中的職業,我的回答是,想想有什麼事情是即使不給你一分錢,沒有人監督,也讓你心甘情願去做的,為自己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負責!於我而言就是閱讀寫作與內容分享。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曾思考過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都有一種本能的期待。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努力發現它,匹配它。

我在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大人生信條

04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最近這3年我才逐漸去踐行這句話,才有所頓悟。來北京這4年期間,也可以說是我的“大悔大悟”之年,我對自己的以往經歷做了多次的梳理覆盤總結。以前我最大的問題是性格剛硬火爆,情緒控制能力差,甚至多次和同事在公司大打出手,為此在公司團隊得罪了不少人。

記得看《曾國藩傳》,咸豐七年二月,曾國藩因父去世赴鄉辦完喪事後,即被咸豐解除兵權,在家守制。在鄉蟄伏兩年間,曾國藩從最初的難以接受,到後來的大徹大悟,完成了“脫胎換骨”的飛躍,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給他帶來的感悟。

當曾國藩靜下來時,思索自己走過的路,從連考七次才中秀才,到“連捷”舉人、高中進士、點翰林,並且在北京13年間實現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的飛躍,官階由最初的從七品,升任到後來的正二品,這些都得益於曾國藩自我管理的提升,廣結朋友,做重踏實深得道光皇帝的信任等原因,但為到咸豐皇帝后,一手創辦的湘軍統帥,為何突然被解除權力?

在極端痛苦之後,他開始讀起老子、莊子、孟子著作,意想不到的是,幾千年前的聖人之言,對曾國藩得到了深刻啟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名言曾國藩雖說很耳熟能詳,但經過反思,自己確並沒有做到。對自己親弟弟的批評非常直接,咄咄逼人之勢,處處批評,結果弟弟投奔他,呆不了多久即返鄉。對自己的同僚同樣也是冷麵以對,甚至排斥辱罵對待。

他真心誠意給眾多好友寫信,請大家提意見,幫自己總結經驗教訓。

好友提出誠懇意見,曾國藩總結到自己的致使弱點: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針對存在的問題,曾國藩一一對照,列出改進方法,思想發生深刻變化。在胡林冀的努力下,曾國藩再次獲得出山,自此次的復出,曾國藩朋友發現他變了,變得幾乎不認識他了。

經過他日日精進,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問題,在複雜的時代變局中合理駕馭自己,最終完成了他出將入相、全身而退,實現立德、立功、立言曠世之千秋偉業,實現了從“天下第一笨人”,到“古今第一完人”的蛻變,得到後世之讚譽。

曾國藩真正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努力踐行,滲透到靈魂深處。

人類之所以成為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人類有發達的超級大腦;人類之所以能戰勝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就是因為人類具有大規模靈活合作、自我進化的能力。人有思想和語言,能不斷進行改進、糾錯,因此主宰了地球,並創造了當今世界各方面的奇蹟。

展開想象,不斷創新、不斷反思自我進化,未來已來,十年後我們需要什麼,我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枉人世走一遭。


05

敬天愛人,利他之心。

"敬天愛人"出自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的《西鄉南洲翁遺訓》,"天"就是道理,合乎道理即為"敬天";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關愛眾人就是"愛人"。做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把員工放在首位,這就是稻盛先生對"敬天愛人"的詮釋。

“敬天愛人,利他之心。”是京瓷的社訓,同時也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最為信奉的經營哲學。

從大學一畢業踏入教育培訓行業,我一直把這“敬天愛人,利他之心”這八個字奉為圭臬。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就是 — 利他,你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記得最初作為課程顧問服務了好多家長,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給這些家長撥打回訪電話,逢年過節我會給小朋友寫便籤寄小禮物,家長不斷給我做轉介紹,甚至有的家長那時候還給我介紹對象,現如今我的微信裡還有200多位我服務過的客戶。

我自己在培訓講課的時候經常說,如果做市場營銷工作有什麼技巧的話,那就一個字 — 愛 ,愛你的工作,愛你的行業,愛你的客戶,愛你的公司,更愛你自己。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國還有一句老話說的是“仁者愛人”。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需要愛,更需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點一滴的小事累積起來的。我希望用我對教育工作的專注之心成就更多希望在教育行業紮根的朋友,收穫財富與愛。

我在教育培訓行業的五大人生信條

最壞的人,照樣有人喜歡,

最好的人,也有人說壞話。

好壞是相對而言的,

討厭你,優點也是缺點,

欣賞你,缺點卻是優點,

所以,不要小瞧自己;

或許,我們有很多優點,只是沒人發覺而已,

遠離討厭你的人,去找那個欣賞你的人,

當有人欣賞你時,你就是最優秀的。

總結

這五大人生信條,是我這一生需要去恪守遵從的。

①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②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③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求為可知也。

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⑤敬天愛人,利他之心。

我做不到王陽明所言的“內聖外王”的境界,只能心嚮往之,去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