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一壺漢方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大家好,這裡是一壺漢方。今天為大家講解一箇中醫常用解表劑——再造散(《傷寒六書》)

藥物組成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黃芪6克,人參3克,桂枝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細辛2克,羌活3克,防風3克,川芎3克,煨生薑3克,大棗2枚,炒白芍1撮。

本草剖析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黃芪,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春、秋季採挖,除去泥土、鬚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幹,理直扎捆後曬乾。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功能主治為: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人參,中藥名。性味: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主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 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於氣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無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後引起的休克、虛脫。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洩,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桂枝,中藥名。屬樟目,樟科中等大喬木;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頂芽芽鱗寬卵形,綠色的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花白色,長約4.5mm;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無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產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曬乾或陰乾,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等。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細辛,中藥名。又名:華細辛、小辛、少辛、盆草細辛等,屬馬兜鈴目,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辛,溫,有小毒。歸心、肺、腎經。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常用於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溼痺痛等。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羌活,中藥名。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傘形科、羌活屬植物,味辛、苦,性溫。入膀胱、腎經。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風寒感冒,風寒溼痺,項強筋急,骨節痠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該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虧血虛者慎用;陰虛頭痛者慎用;血虛痺痛忌服。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防風,中藥名。別名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種。是一種藥草的名字,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涼爽氣候,耐寒,耐乾旱,主產於河北、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防風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脾、肝經。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功效。用於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溼痺痛,破傷風正,脾虛溼盛。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白芷,中藥名。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莖基部徑2-5釐米,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主要變種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變種)、臺灣獨活。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溼、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川芎,是一種中藥植物,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鬱,祛除風燥溼,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痺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溼痺痛。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制附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經鹽漬、水漂、煮、炒等法炮製後降低毒性,稱“制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溼痺痛。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芨同用。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生薑,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姜的根莖(乾薑)、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嘔吐,肺寒咳嗽,解魚蟹毒。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大棗性味甘,溫。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揀淨雜質,曬乾。或烘至皮軟,再行曬乾。或先用水煮一滾,使果肉柔軟而皮未皺縮時即撈起,曬乾。主治功能為: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

功能主治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助陽益氣,解表散寒。用於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表證之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者。

本方用於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證,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熱輕寒重,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為辨證要點。本方現代常用於對老年人感冒、風溼性關節炎等病證屬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者的治療。

本方偏於溫熱之性,適應於感寒而陽氣虛弱者。方中細辛之用,歷代皆有說法。通常認為,量大有毒,固有“細辛不過錢”的說法。《本草經疏》說:“其性升燥發散,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以其氣味俱厚而性過烈耳。”《本草新編》則說得更嚴重:“細辛,只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只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現代研究亦指出,細辛中的黃樟醚對腎臟有一定的毒性,每日用量如超過20克,就會出現口唇、舌尖、趾(指)發麻感等現象。

方義陳述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本方中,桂枝、羌活為君藥,防風、細辛為臣藥,君臣共主發散風寒之事。附子、黃芪、人參、白芍為佐藥,連手鼓舞正氣,又具斂陰避燥之功;又加煨姜、大棗,更添健脾益胃之力。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兼有扶正之用。諸藥解表散寒與助陽益氣藥物合用,汗不傷正,補不礙邪,有表裡同治之長。

本方以陽氣虛弱為辨證要點,臨床多見寒多熱少、面色蒼白、聲音低微、倦怠嗜臥、無汗肢冷、脈細無力之表現。清代醫家費伯雄謂:“此方但可施於常時之不能作汗者。若在冬月,而脈見浮緊,便是太陽之寒傷營,此方斷不可用。”(《醫方論》)

食譜推薦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食譜推薦:

人參核桃粥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原料】:人參3克,核桃5個,大米100克。

【製法】:人參洗淨,切片。核桃去殼取肉,大米洗淨。將人參片、核桃肉、大米一起下鍋煮粥,先用武火煮沸,然後改用文火煮約1小時即可。

【功效】:適宜頭痛,屬陽虛型者服食。

【性味】:核桃仁性溫,味甘。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用於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

川芎白芷燉魚頭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原料】:魚頭1個,川芎5克,白芷5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川芎、白芷用紗布包好,與魚頭共煮湯,文火燉至魚頭熟透,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

【性味】:川芎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鬱,祛除風燥溼,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痺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溼痺痛。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溼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

枸杞菊花地黃粥

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可用“再造散”助陽益氣

【原料】:熟地黃、菊花各10克,枸杞子1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熟地黃、枸杞子加水煎取濃汁,與大米煮粥。另將菊花用開水泡茶,在粥欲熟時,將菊花茶加入粥中,稍煮即可。

【功效】:適用於血虛引起的頭痛頭暈、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食慾缺乏等。

【性味】:熟地黃,甘,微溫。入肝、腎經。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菊花性甘苦,微寒。具有清肝明目、驅邪降火、清涼解表的功效。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