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孩子欣賞美術作品時,更喜歡色彩鮮豔、對比強烈、明快的色調。讓孩子在生活中看美好的東西,再讓他在畫面中看生活裡的東西,這樣,他的感受會更強烈。

美術可以說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繪畫用的布、絹、紙、顏料和雕塑用的木、石、銅、泥等)通過線條、形狀等手段在平面上或立體中反映現實,表達人的感受和追求的一種造型藝術或空間藝術。欣賞美術作品,可以使孩子從作品的形象和色調上感受美,體驗到愉快或其他健康的情感,激發其對生活的熱愛。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李丁隴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他小時開始對寫字作畫產生濃厚興趣。他父親在一家寺廟勞作,李丁隴自覺為父分憂,每天負責打掃寺中清潔衛生。在打掃過程中,他看到牆上許多大幅的壁畫,不是莊嚴的釋迦牟尼,就是慈祥的觀音菩薩,還有飛騰的駿馬和張牙舞爪的青龍。而這些曾讓他心動神移、流連忘返。所以,一有空兒他就站在這些壁前仔細觀察品味,有時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神秘的吸引、潛移默化的薰陶,使他萌生了畫畫的念頭。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但由於家窮,買不起紙和筆,他就常把掃帚當筆,在地上練字作畫。時時練、天天練,有時練得人了迷,以致廢寢忘食。見兒子如此著迷於畫畫,李潤芝善意地對兒子說: “我們是莊稼人,種田是我們的本分,寫字作畫是有錢人的事,你不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

李丁隴卻倔強地說: “爸爸,您叫我種地也好,割草也好,我樣樣都依您。不過要我不寫字,不作畫,我卻不能依你。”看到兒子態度這麼堅決,李潤芝從此對兒子不再橫加干涉,而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李潤芝因家貧,買不起耕牛,就同兒子一起以人代牛,用人力來拉犁拖耙。李潤芝年事已高,身體狀況欠佳,這樣連累帶病,終於撒手西去。父親一死,母親帶著兒子離開了大東寺。為了發洩憤怒,李丁隴離開時,在壁上寫了一副對聯和一首詩。對聯日: “春天夯凍土,夏天勤耕耘,秋日忙收穫,冬日盡交租”; “南窗一爐灶,北牆幾張席,東寺來逼租,我父命歸西”。

母親帶著兒子離開大東寺後,流浪到新蔡縣城謀生。他們找到一間小而又小的草房,夏天熱得難耐,冬天奇冷,遇到下雨,屋裡就淅淅瀝瀝地滴個不停。可張氏卻很知足,她對兒子說: “兒啊,我們總算有一個自己的家…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張氏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力,替人縫縫補補、洗洗衣服來艱難地維生。貧困的生活、慘淡的家境,使得她無能也無力來關心兒子的教育、發展。為了生活,小丁隴挎著一個竹籃,沿街叫賣粽子糖。粽子糖,大人買的少,小孩買的多,於是,他就到縣裡一個私塾門前叫賣。

在私塾門前,他一邊賣糖,一邊偷偷地在窗外聽老師講課。有一天,塾師走出門來,吆喝他走開。他捨不得走開,就苦苦哀求: “好老師,讓我聽聽吧!”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老師見他那麼可憐,頓生憐憫之心,就輕聲問: “你叫什麼名字?為什麼不上學?”他回答說: “我叫李丁隴,家窮,沒錢上學。”說著,他把老師剛才所講的課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老師聽了大為驚訝,心想:這不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神童麼?從此,老師讓他免費人塾讀書。由於他每天還要賣糖,一天只能上兩個小時的課。但由於他聽課聽得很認真,專心致志,一年下來,竟然考了個第一,老師對他更是寵愛有加。一次,新蔡縣代縣長為其父做壽,邀約當地名士前往赴宴。老師萬里見也在被邀之列。去時,他特意帶上李丁隴,在衙門大廳裡,華蓋雲集,盛極一時。萬里見作為一方名士,能詩善畫,寫得一手好字,曾臨摹王羲之的家帖達數十年。於是,大家一致公推他在一幅紅緞的中堂上寫個“壽”字。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眾意難違,萬里見於是當仁不讓,磨墨揮毫,準備讓大家開眼。但他畢竟年過70,手指發抖,一不小心,在紅緞上滴了幾滴墨跡。見此,眾皆譁然,縣長見了,雙眉緊鎖,悶悶不樂。萬里見也是目瞪口呆,手足無措。正在這關鍵時刻,李丁隴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豪氣,毛遂自薦,救師於危難。他低聲說:“讓我試試吧!”說完,他走到桌前,不慌不忙地提起大筆,寫了一個草體“壽”字,把原有的墨跡全都遮蓋了,真可謂天衣無縫。大廳裡,頓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至此,一塊石頭落地,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縣長更是笑逐顏開,連聲讚道: “這真是王勃再世!”

圖畫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怎樣培養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父母應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孩子欣賞美術之美:

●讓孩子廣泛地接觸美術作品,使其能夠感受到多種美術作品的美。在藝術的殿堂裡,美術閃耀著她獨特的光彩,可以說人類文化歷史的產生是以美術為標誌的、數千年來,人類已積聚了數以千萬計的美術珍品,美術的種類也不斷創新。粗略地劃分,現在的美術就可以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美術四大類。各類下面可以進一步劃分,以繪畫為例,從使用的工具不同來說,有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畫種;從表現形式的不同可分為連環畫、組畫、年畫、壁畫、插畫、漫畫等;從表現題材內容上亦可分為人物畫、肖像畫、風景畫、山水畫、花鳥畫、靜物畫等。各類美術作品用料、技法不同,表現的形式也就各有特色。父母要使孩子儘可能地多接觸此類美術作品,以便通過不同的美術形式感受美、欣賞美。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看少兒畫展,或者讓孩子欣賞世界名畫,提高他們的審美眼光和品位。

生活中的東西是更美的畫卷。圖畫可以吸引孩子的視線,孩子識字大多是看圖識字。兒童看美術作品時,他更喜歡色彩鮮豔、對比強烈、明快的色調,喜歡充滿想象、童趣的畫面。

●進行具體形象的比喻和描述。父母帶孩子到花園裡聆聽小鳥的歌聲,樹陰的風聲,踏著地面落葉所發出的沙沙聲,父母提醒他: “你聽聽!”問問孩子: “你看到了什麼?” “是什麼樣的?像什麼?” “是什麼顏色的?喜歡什麼?” “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你有什麼感覺?”等等。要求兒童對感受到的對象的細節特徵進行具體形象的比喻和描述,也可以用繪畫或動作來表現他的直接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