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4月29日,是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巨匠、茅獎得主陳忠實逝世四週年紀念日。對於陳老的思念與敬仰,不僅僅是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一部茅盾獎鉅著《白鹿原》;更因為他的人品——忠誠樸實的人格魅力,正如賈平凹所說:“他依然在世間”。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筆者乃無名小卒,普通一員,在文學藝術界是永遠沒有話語權的。由於工作關係與陳忠實先生謀過兩次面,交流溝通的時間有幾個小時,但他那浸滿芳香的土得掉渣的語言,字字如珠璣,時刻撞擊著我這個文學門外漢的心。

筆者在金絲峽國家森林公園工作十餘年,面對面接待的人數以萬計,留下印記的實在太少。唯有忠實先生的淳樸、實在、忠厚、善良的形象卻永遠鐫刻在心,難以磨滅。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2003年8月3日,酷熱難耐,暑氣灼人。時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兼陝西作協主席的陳忠實先生,率青年作家陳彥、劉煒評、方英文、孫見喜等一行20餘人赴金絲峽採風,為剛剛起步,處於最艱難困苦時期的金絲峽開發建設進行文化包裝和藝術打造。頭天晚上,景區管委會辦公室接到通知,告知陳忠實等文化名人要來,金絲峽人在欣喜之餘又很忐忑,因為當時條件艱苦,除了滿目蒼翠的旖旎風光,滿峽谷“騾馬幫”“背籠幫”們在那裡運料施工,到處烏煙瘴氣,零亂不堪。所有安全及服務設施一無所有,沒有吃喝玩樂可賞可看的項目。於是連夜準備了柺杖、草帽,動員準備開張的大林度假村搞好接待,組織當地村民做豆腐、煮土雞蛋、葉子涼粉、鍋盔饃等食物以應急。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第二天上午十時許,陳先生一路風塵準時來到金絲峽,在山門口合影留念後,準備進景區時,我悄悄說,先生您來一次不容易,能否為金絲峽留點兒墨寶?先生聽後爽快應允。來到木桌旁,陳先生稍微抬頭掃視了一下峽谷山巒,便在宣紙上快速寫下了“漸入佳境——金絲峽印象”、“走進金絲峽”幾個大字,並吩咐在場的作家們都來為金絲峽“留一手”。於是,方英文、劉煒評、陳彥、孫見喜等分別題詞留念。為後來文化金絲峽的品牌打造,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沿著簡易的人行步道和石坎木梯獨木橋,陳先生一行一路走,一路看,你一言,我一語,時而指點江山,時而激揚文字,一路談笑風生,使跟在屁股後面的我,欣喜多多,收穫滿滿。一路在想,這麼有本事有名望的人,怎麼一點“架子”也沒有,不扎勢,不作秀,樸實,仁厚,先前的陌生和拘謹蕩然無存,也跟著一路說笑,融入了“名流”。

在靈官殿,陳先生一行簡單地吃了便餐,我去結賬時,隨行工作人員說,陳主席一行吃喝費用不用景區管,賬已結過了。度假村老闆聽說名人來了,想請題寫“大林度假村”村名,陳先生二話不說,拿起筆一氣呵成。

行至黑龍峽九龍潭處,迎面走過來幾位年輕人,突然有人說,“你是陳主席?”陳先生和顏悅色地說:“我是陳忠實。”“哇,陳主席到金絲峽來了!”幾位年輕人興奮不已。待陳先生一行拐過彎看不見了才又動身趕路。

因為當時道路崎嶇難行,勉強走到月牙峽,採風團就原路返回了。走到黑龍門時,我走上前想請陳先生談談觀後感,帶著試探的口氣說:“陳主席,縣電視臺記者想採訪您”陳主席直接來了個“可以!在哪兒說?”

面對鏡頭,陳先生飽經滄桑又佈滿皺紋的眉頭略微皺了皺,清了清嗓子:

“我是第一次聽到,也是第一次來到金絲峽,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真是有一點不可思議呀,大自然營造了這樣好的天地,用傳統所用的天斧神工,妙不可言,好像都不盡言。全國有好幾個大峽谷我都去過,但就金絲峽的自然風貌,我覺得個性化特別明顯。無論就他的高峻、險峻,真正可稱之為峽谷之都。這不是一處峽谷,而是統體峽谷,統體狹窄,氣象萬千,移步異景,走到任何一步都是一處風景,沒有重複、厭倦之處。每走一步都是一方天地,用我們的漢語成語來說是“美不勝收”。尤其是在三夏酷暑時節到這樣一個奇妙的奇峽幽谷裡走一遭,真是令人心曠神怡。我希望有機會再來!”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短短四個小時,陳先生匆忙離開了金絲峽。那一次,景區接待史上最尊貴、最高級別的文化名人,卻沒有喝景區的一口水,抽一支菸,沒送一件紀念品,沒花一分招待費,沒付一毫一釐“潤筆費”。這件事讓我感觸至深,也使我後悔了一年又一年,良心糾結了一夏又一夏。因為,不花景區一分錢,彰顯的是陳先生不計較名利得失的人格魅力。後來,景區曾想策劃一次活動,創造一次機會,誠邀陳先生再來以景為媒,以文化人,拿出最好的煙、茶、酒、飯來酬謝這位仁厚之師、清廉之人,以彌補自己的“小氣”和“怠慢”。

陳先生走後,我認真閱讀了《白鹿原》、《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陳忠實文集》等著作,效仿“忠實的語言”和“忠實的風格”,創作出版了《尋夢金絲峽》等專著,雖不能和大師相提並論,卻是認識先生、學習先生後的收穫。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2010年11月1日,筆者在西安大美陝西發現之旅“陝西最美的地方”頒獎儀式上,突然發現人群簇擁之中,兩鬢已經斑白的陳忠實先生。只可惜人頭攢動而無法近身,只能站在那裡行注目禮。進入頒獎環節時,陳先生等嘉賓走上站臺中央,為獲獎單位授牌。始料未及的是,陳先生從禮儀小姐手中接過的獎牌剛好就是金絲峽的。我驚喜之餘,激動地喊了一聲“陳主席好!”陳先生看看我,稍微楞了一下,很快伸出右手握了上去,我激動的雙手緊緊攥著不放。陳先生用濃重的灞橋口音說:“噢!金絲峽,好地方!好地方!有機會還想去看看。”

未曾想,這次竟成永別。老天不公啊,好人應該長命百歲的!

陳先生逝世後,我把兩次謀面時的合影從相冊裡取出,複印了一張放在辦公桌上,一次次仰望,一次次凝思,一次次哀嘆。他的音容笑貌是那樣忠厚實誠,那樣樸素善良,那樣和藹和親,儼如父,親如兄。我的心一次次被震顫、被薰陶、被淨化。本想去西安憑弔,總怕有人戲謔你“傍名人”、“拉大旗做虎皮”而躊躇不前。如今想來是多麼幼稚可笑和虛偽迂腐。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斯人已逝,風範長存。金絲峽的山山水水,渴望能安放忠實不朽的靈魂。

陳先生,您以另外一種方式活著。

圖片作者提供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劉鳳鑫】 奇峽無語憶忠實


劉鳳鑫:陝西商南人,1957年生,系商南縣政協原副縣級督導員,金絲峽管委會原常務副主任。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著有《尋夢金絲峽》、《金絲峽旅遊知識集萃》、《金絲峽導遊詞》等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