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舉制度在歷史舞臺中的利弊得失

科舉制的積極作用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燦爛輝煌的歷史。這其中,科舉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縱觀從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間,中國文化的發展無疑受到科舉考試製度的深刻影響。就狹義的精神文化層面而言,這種影響體現在教育、經學、文學、史學、書法等各個領域。科舉考試為國求才,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的選取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為國所用,體現了國家政府的利益和意志,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希望和個人理想的途徑。

淺談科舉制度在歷史舞臺中的利弊得失

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學為主要內容,提倡"忠、孝"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逐漸形成了當時社會普遍認同的行為規範。這不僅穩固了儒家文化的正統地位,而且又提升了它的社會價值。所以,凡是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步入仕途的考生就必須對《四書》、《五經》這些古典經書進行深入學習和研讀。就文學方面來說,科舉制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普及與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唐高宗以後,進士科的主要錄取標準改為詩賦,明確的體現出了進士科的文學考試性質。讀書人以科舉入仕,工詩善賦,為安身立命的資本。歷史上,唐代可稱得上是有著濃重的學習詩賦的氣氛,此種選才的標準使得唐代呈現出了"百家爭鳴"式的大批詩人。"一方面唐代科舉考試促進了唐代詩詞歌賦的繁榮,另一方面,以詩賦取士也就必然促使士子將心血澆漓於詩的創作,並形成推崇詩歌的社會風氣,又反過來促進了唐代詩歌更加繁榮。換句話說,唐詩的繁榮與科舉考試詩文的興盛是互為表裡的。"再說八股文,即使被後人痛恨至極,也並非毫無一點用處。八股文只是一種標準化的考試文體,它與試帖詩類似,作八股文的訓練使得明清士人大多善於作文屬對。

再者,科舉考試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書法的繁榮。唐代科舉設有明書科,這個科目重要考文字和書法。因此,從理論上就對考明經、進士的舉子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須善於書法。考生在"省試"及第後,還要經過吏部的"銓選"四項科目考試——"身、言、書、判"。這其中的"書"就是觀其書法是否"楷法遒美",這種舉措在客觀上促成了唐代書風的盛行,成就了唐代空前絕後的楷書大觀。當年政治舞臺上身居高位的達官不僅是有著高度文化素養的政治家,更是擅長書法、水墨丹青的書畫名家。政治家有王安石、包拯、張居正、曾國藩、李鴻章;科學家有《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等;進士出身的文學大家如白居易、王維、賀知章、蘇軾、歐陽修、柳宗元、韓愈等,在當時乃至後世都是赫赫有名、令人稱道的。他們所做的書法、山水作品至今仍被視為至寶。重視史學更是中華民族的一貫傳統,通曉歷史有助於觀古而知今,鑑古知今有助於總結往來,趨利避害。科舉考試中以史取士、讓士子遍讀史書的要求,保證了入仕官員必須具備廣博的史學知識,這對於中國古代史學的學習與發展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淺談科舉制度在歷史舞臺中的利弊得失

總之,科舉制自產生之日到廢除那天止所歷經的1300多年,足以見證了歷朝歷代的榮辱沉浮、發展滅亡,始終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佔據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905年,清朝政府在當時的形勢逼迫下不得不廢止了科舉制。從此,存在了1300年的科舉考試製度在中國大地上徹底消失了,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但科舉制畢竟是中華文明智慧結集的產物,雖被廢止了也不能夠被全盤否定。通過科考擇優取士,公平公正的選拔有用人才,在當時來講是最為先進的方法。如果說科舉考試製度是中國對世界的一大創新貢獻,一點也不為過,它的深遠影響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性的。不可否認的是,科舉確是一把雙刃劍,其利弊和影響是複雜而多方面的。總而言之,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科舉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的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淺談科舉制度在歷史舞臺中的利弊得失

科舉制的消極影響

科舉在當時中國的政治生活、社會結構、文化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這一點來看,科舉客觀上確實起到了鞏固政權、維護統一、體現公平公正的作用。客觀上雖然有促進學習、鼓勵讀書的功能,但同時也有影響科技發展與知識偏狹的弊端……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制度有著極大的侷限性,嚴重地束縛了士子的思想,使他們在文學創作方面很少創新,既壓抑了個性的發展,又阻礙了當時社會的科技進步。清末廢除科舉,究其原因,廢掉的是八股取士的內容,而並非考試方法。再有,因為科舉考試製度是代表著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文官選拔制度。所以,人才的選拔具有很大的狹隘性。中國曆代的狀元中有才華的人數不勝數,但最終身居高位做官的基本上是擅長人文政治、史學經典的人,而鮮少有精通經濟發展和科技方面的人才。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種官本位對人才發展的限制的確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了我們國家雖然有四大發明,卻抵不住西方的"堅槍洋炮",由於科學技術落後的緣故而輸給了西方國家。

淺談科舉制度在歷史舞臺中的利弊得失

另外,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到了明清時期,封建社會已進入腐朽沒落階段,科舉制度也不會倖免於難,最終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被廢止。

總之,對於科舉制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因素,我們應本著辯證的、歷史的、客觀的、公正的態度去評價分析,優點和貢獻已經得到公認,缺點和侷限也決不可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