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於人類身體裡的自滅亡種子——朊病毒

1950年代初,居住在大洋洲巴布新幾內亞高原的一個叫Fore的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他們一直沿襲著在祭奠禮儀中分食人肉的宗教習慣。當地政府報告這些原始人中正爆發著一種怪病,當地土語稱之為"Kuru"(庫魯病),患病人會傻笑、渾身顫抖、然後發燒、接著不會說話,他們開始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最後往往在無休止的舞蹈中死去。Fore部落原有160個村落、35000人,疾病流行期間80%的人皆患此病,整個民族陷入危亡。最初一些科學家研究後斷定,這是一種特有的遺傳病,並沒有傳染性,讓政府不要恐慌,但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Gajdusek覺得這種病很可能具有傳染性,於是他決定深入原始森林中去徹底調查病因。最開始,他研究了患者的屍體,並沒有從中分離出任何可疑的致命微生物;然後他把目光聚焦到當地的飲水和食物上面,結果還是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他懷疑是不是土壤中含有什麼放射性成分導致的患病,但是檢測的結果依然毫無異常。正當他準備放棄的時候,一個關鍵性的事件發生了。這天部落中有一位長老因為庫魯病去世了,部落成員們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把長老的大腦取出來分給了部落成員們食用。Gajdusek假裝吃掉了他那一份,然後他把這些樣本悄悄地保存下來,回到實驗室後他仔細檢查了這些樣本是否帶有微生物或病毒,結果沒有發現;接著他把樣本搗碎,植入一隻健康大猩猩的腦中,結果這隻大猩猩出現了庫魯病的症狀,實驗終於有了眉目;下一步他把樣本過濾,濾掉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病毒,只保留蛋白質顆粒,他把這些蛋白質顆粒移植到健康大猩猩的腦中,仍然可以讓大猩猩患病;接下來他又提取了患有庫魯病大猩猩的大腦樣本,樣本分為兩份,第一份按照步驟過濾掉所有可能的微生物和病毒,另一份除了過濾掉微生物和病毒,還用蛋白酶處理,讓所有的蛋白質也變性,結果第一份樣本讓大猩猩患病,而第二份樣本並未讓大猩猩患病。看來問題就出現在這些蛋白質的身上,Gajdusek得出結論,庫魯病是一種由未知的病原體引發的疾病,這種病原體既不是微生物也不是病毒。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Gajdusek和Gibbs與澳大利亞Zigas等人合作共同研究這種疾病,並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實該病與羊瘙癢症、瘋牛病、人早老性痴呆屬於同一病原——朊病毒感染。50年代後期,在世界衛生組織和澳大利亞政府的干預下,禁止了這種人吃人的陋習,發病率逐漸下降。

科學家們發現每個人身上20號染色體都帶有抵抗朊病毒的基因。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和其他原始人都有同類相食的習慣才導致的,而且這種習慣非常普遍,導致了朊病毒病的爆發,但後來我們的祖先剋制了這種習慣,同時又擁有了相應的抵抗基因,才存活下來。而其他原始人,可能都因為缺少這個基因,已經滅絕了。這也許是大自然為了避免同類相食,以保證物種的繁衍而進化的結果,一旦同類相食的情況再度發生,朊病毒有可能會被激活。

人的朊病毒病已發現有5種:庫魯病、克—雅病、格斯特曼綜合症、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及克—雅病變種,這些病的病變都侷限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

朊病毒能長期的潛伏在患者體內,潛伏期可能非常久,甚至終身都不會發病,也有可能通過某種未知的遺傳方式,遺傳給下一代。但是一旦發病就能讓患者的神經中樞變性,出現進行性腦功能紊亂,無緩解康復,因為目前對朊病毒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這類病的死亡率為100%。

對於人類而言,朊病毒病的傳染有兩種方式。其一為遺傳性的,即家族性朊病毒傳染;其二為醫源性的,如醫療器械消毒不嚴、腦電圖電極的植入、角膜移植、器官移植、或注射從屍體腦垂體提取的生長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由於人體沒有任何清除朊病毒的機制,感染後朊病毒會不斷的侵蝕神經系統,導致人格異常、記憶力下降和共濟失調,這些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最終在幾年甚至幾個月內死亡。至今為止人類感染了朊病毒之後,無藥可救,死亡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