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話來源於傳統的農耕生活的實踐經驗,被大家廣為熟知,雖然很多俗語老話沒有華麗的詞彙,卻通俗易懂,向人們講述著深刻的道理。其中就有這麼一句有意思的農村老話俗語,這句話叫做“頭無腦油腳無漢,到死都是窮光蛋”,是什麼意思呢?放到今天來看這句話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家家戶戶都是以種田為生,人們只要勤勤懇懇的耕作,慢慢地家裡的日子都會富裕起來的,但是對於那些好吃懶做的人,表面看著衣著光鮮,但是不願付出辛勤勞動,沒有財富積累,最終還是會一直窮下去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來看這句俗語就不是那麼準確了,但其作為過去判斷一個人的財富和勤勞與否,它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什麼是腦油呢?過去就是形容一個人會思考問題,腦力勞動即做生意的人經常用腦,思考的問題多,出腦油也是很正常的,另外生活條件好經常性的進食高脂肪的食物,這樣說的話,有腦油的人肯定不會是窮光蛋。

農村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腳無汗又是什麼意思呢?同樣的道理,天天光著腳在地裡幹活的農民,風吹日曬後的腳後跟都是開裂著的,就是農民們所說的幹腳。腳上也是最容易出汗的部位之一,一般勤勞能幹的人都會容易出汗,反過來,一些懶人就很少出汗了,所以,他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窮。

“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這句老話,其實只是對過去一種社會現象的經驗之談和調侃,今天看來,這樣的說辭已經顯得有些過時,比如現在的社會人們不僅僅從事農業這一行,可以說多種行業可供選擇,比如,一些年輕人照樣每天不用去上班,天天玩著就把錢掙了,而且不比那些起早貪黑的人賺得少。因此,這句話也不適用現在這個社會了。

農村俗語“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啥意思?有道理嗎?

“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是過去傳統中國社會判斷人財富和品行比較有道理的一句話,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這句話和人的貧富或者勤勞與否,其實沒有多大關係。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及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各位朋友,你認為“頭無腦油腳無汗,到老都是窮光蛋”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