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信訪工作要注重“四個上升”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帶著這份初心和使命,筆者認為,作為直麵人民群眾訴求,關係社會和諧穩定的信訪工作,亟需加強機制、隊伍等各方建設,努力做好“四個上升”。

工作責任上升至感情責任。任務分配、會議強調、考核追責,這些常規手段年年有、年年用,但就信訪工作而言,個別地方總是年終答卷難及年初預期,總是全年花費大過年初預算,原因何在?幹部不作為?顯然不是;群眾太刁蠻?也不是;體制不健全?還不是。原因之一,筆者認為就出在那“看似有責,實則無責”上,有責,是有守土之責、管轄之責;無責,是無關懷之責、體恤之責。年中,某縣書記在察看貧困村時,面對真貧赤困,潸然淚下,事後,他在扶貧調度會議上疾言厲色:“扶貧不是排排坐、分果果,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聚焦真貧赤困,一個個拔窮根”。試問,面對信訪群眾,我們又有多少幹部,還發揚革命傳統,捲起過褲管,扶起過犁耙,端起過大茶碗,聊起過家常?已經沒有幾個。由於少數幹部對群眾缺乏主動的情感交流,工作中表現得耐心有限、經驗有限,動不動就發生思想對立、觀點對峙、行為對抗,從而一件很小的事情,在不經意間被激化放大,繼而引發越級控訴,甚至演變為老戶長訴。

換言之,常說的工作之責,往往也是8小時之內,特別是在與信訪人見面時感覺有責,一旦信訪人離開便暫時無責。而感情之責不一樣,感情之責外要對來訪群眾負責,內要對自己良心負責,自然就會把群眾訴求時刻放在心上,和顏悅色、輕言細語去溝通交流,如情如理、合法合規去答疑解惑。這便是要求之一。

言語交談上升至法理甄別。群眾來信來訪,不是為了聽好話,也不是為了聽軟話,更不是為了聽氣話。他們最希望領導幹部,三言兩語,講句實話,說句真話,這事行不行?行,怎麼辦?不行,是為什麼?所以,往往在接待群眾時,有說“好話”的同志最後變成了“壞人”,說“壞話”同志的最終變為了好人。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好說要就著群眾說,難免把話說滿、說過,結果於理於法卻過不去了,最終未能按你所說的那麼辦,群眾自然臉上掛不住,心懷怨氣。但如果說“壞話”的同志是就著理說,事說開了,理說透了,雖然群眾一時不解,但他最終會明白過來,這時群眾就認為說“壞話”的同志是負責任的人,明是非的人,懂道理的人。所以,接待群眾,決不是要咬耳拉袖套近乎,而是要弄清楚事情原委,搞清楚對錯是非。當然,甄別過程中,做到收放自如、引經據典、入情合理,也並非易事,但這卻正是對領導幹部勤於學習、勤於調研、勤于思考的基本要求。尤其信訪幹部,身處窗口、一線,法規學習當抓緊,案情分析當抓實,不能繞著群眾走,繞開訴求走,也不能被表象牽著走,被言辭所誤導。凡事要去除主觀臆測,學會做群眾訴求的“判斷題”,對就對,錯就錯,是就是,非就非。

老子云:“夫輕諾必寡信”。尤其個別作風不實的幹部當謹記,不可再為了加快打發走群眾,用一鬨二蒙三拐四騙五撮的伎倆,群眾個個有雙慧眼,能明察秋毫,不要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訴求轉辦上升至矛盾調處。“訴求總是在路上”,這是基礎政府做好信訪工作最需要直面和解決的問題之一。過去由於在一些訴求處理上,信訪部門來了就轉,再來再轉,一轉了事,導致群眾上訪“人在路上,事在紙上”,群眾疲於奔波,幹部也疲於應付。當然,這主要也反映出信訪渠道中,缺乏一個能沉澱、能消化矛盾的“窪地”。一直來我們老講疏通信訪渠道,其實,如果信訪只是一條渠道,只要不人為去堵塞,就不存在疏通不疏通之說。目前來看,各級信訪部門不能只侷限於當“中轉站”。

怎麼辦?我們可以在縣市區一級專門設立“信訪矛盾集中調處中心”,通過單位抽調、社會僱員、律師見習等靈活方式組建一支基層經驗豐富、法治力量強大的工作隊伍,並建立健全一套科學、高效的訴求受理、矛盾調處、工作追責機制,專門負責全縣(市、區)範圍內疑難信訪問題的調查與處理。這樣一來,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把一地群眾合理訴求化解工作“扛起來”,把信訪工作從重視接談、交辦轉移到矛盾化解和施政參議上來。排班接訪的縣(市、區)領導也可以從接訪一線撤下來,相應把重心轉移到“信訪督辦、形勢研判”上去,把更多時間、更多精力投入到專管工作中去。

行為引導上升至制度管束。信訪人串聯、越級、鬧訪等等,自然有求速求好心理在作祟的原因,但也全面凸顯了高效引導和有效管束信訪行為機制的缺失。比如說堵門事件,往往法不責眾,一堵了之,或個別教育了之,接談完後了之……這都極不利於信訪秩序的維護和信訪訴求的處理。又如進京鬧訪行為,受京地公安對“鬧訪”定性衡判不一的影響,地方不斷滑入輪番挨批和反覆接人的怪圈。其實,這也是基層政府在承擔和應對信訪維穩工作責任中,因懾於被追責,一味地上行下效,一再的僥倖心理,甚至“捂著被子幹革命”,放棄了建議權所致。

行為引導上升至制度管束,主要是基層政府不能再“一邊花錢買平安,一邊罵花錢買平安的娘”,或老是寄希望於群眾不出門,上級多關心。一方面,要主動健全信訪工作橫向、縱向的聯動機制,做到在群眾合理訴求上,合力承辦,對不合理主張,一致說不。對於個別蓄意挑事、製造影響等有違規違法行為的上訪群眾,要及時教育、訓教和依法打擊,要實施臺帳管理、完善懲處機制,確保在基層堅決建立起矛盾調處和行為打擊的雙管制度。另一方面,對於信訪工作中出現的“跑偏”現象,要勇於、善於影響上層決策,及時真實地把聲音反饋上去。真正做到信訪工作“兩手抓”“兩手硬”,真正做到以最低成本、最小對峙,化解好社會矛盾,維護好信訪秩序,構建起和諧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