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於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那我们就来看看清朝的历任直隶总督都是哪些人呢

1、李维钧

李维钧(1723-1725),浙江嘉兴人,康熙35年(1696)由贡生选授江西都江县知县,此后历任知县、知州、刑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直隶守道(相当于藩台)。雍正元年(1723)2月擢直隶巡抚;雍正2年10月升授首任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提督以下官员。李维钧任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加上先前担任直隶巡抚的时间,也只有两年半左右,犹如“昙花一现”。因与年羹尧关系过密后死于狱中。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李维钧

2、蔡珽

蔡珽(?—1743)字若璞,号禹功,别号无动居士,又号松山季子,汉军正白旗人,云贵总督蔡毓荣子,辽宁锦州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和正白旗汉军都统,署直隶总督。雍正初年曾赈直隶灾荒以印券给贫民,以工代赈,屡被参劾免官。雍正五年(1727)判斩监侯。乾隆八年卒。有《守素堂诗集》等。

3、李绂

李绂 fú (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王(陆九渊、王守仁),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李绂

4、宜兆熊

宜兆熊(?--1728)奉天(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宜永贵之曾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袭三等男爵位,三年后升二等男,授参领。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佐领入仕,康熙五十七年(1718),迁汉军副都统,复授汉军正黄旗都统。雍正元年(1723),擢福州将军,奏请驻防满汉协领,与在京八旗均属二品,三年(1725年),授浙闽总督,迁湖广总督。雍正四年十二月任直隶总督,六年五月召回京。任期一年零五个月。五年,擢吏部尚书。六年,卒。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

5、何世璂

何世璂(1666~1729),字澹庵,又字坦园,号铁山,山东新城县陈庄人。五岁日诵千言,邑宿儒王士缇字宛西见而奇之曰:此国器也!是有圣童之誉。七岁即工制艺,经史过目成诵。由廪膳生中康熙甲子第四名经魁。安贫力学。雍正六年五月由吏部右侍郎署理,七年二月卒,署理九个月。

6、杨鲲

杨鲲,山西宁武人,其父杨光祖南昌水师营游击,历在征讨三藩之乱时战死。杨鲲从康熙二十年(1682年)起,历任江南江宁城守石营守备、广西浔州协都司、甘肃黑城营游击、甘肃庄浪营参将、山西东路营参将、山西利民路营参将、直隶务关营参将。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又升为广东广州副将。同年,调任直隶河间协副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任云南曲寻武霑总兵官。雍正四年(1726年),任直隶正定总兵官。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擢升为直隶提督。

7、唐执玉

唐执玉(1669年-1733年),字益功,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授浙江德清知县,随后历任工部主事、给事中、鸿胪寺卿、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卿。雍正二年(1724年),唐执玉任礼部侍郎。三年后,唐执玉任督察院左都御史。雍正七年(1729年),调任直隶总督。在直隶总督任上,唐执玉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治理水患效果显著。雍正九年(1731年),唐执玉因身体原因三次请辞直隶总督并最终获得许可。次年,任刑部尚书。雍正十一年(1733年)春,唐执玉二次任直隶总督,三月,卒于任上,年六十五。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唐执玉

8、刘於义

刘於义(1675—1748)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人,清朝大臣。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

9、李卫

李卫(1686年-1738年),字又玠,号恰亭,祖籍河北正定,明初迁居丰县,彭城李氏四房十一世孙。祖上以军功起家,袭锦衣卫。自李卫曾祖父李从任起,皆以义名闻乡里。到李卫父亲李宗靖时,因家道中落,李卫遂弃文习武。李卫是一位文治武略、政绩不凡的封建官吏,一生清正廉洁,深受老百姓拥戴。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因而深得皇帝信任和赞许。历任户部郎中、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

10、伊尔根觉罗·顾琮

伊尔根觉罗·顾琮(?-1754年),字用方,吉林(今吉林长春市)人,隶满洲镶黄旗。清朝大臣,赠太傅顾八代之孙,副都统顾俨之子。 初以监生录入算学馆,修算法诸书。康熙六十一年,授吏部员外郎。雍正年间,历任户部郎中、太仆寺卿、霸州营田使,迁太常卿,署直隶总督。乾隆元年,署江苏巡抚,协办吏部尚书事,转河道总督。十九年(1754年),卒于家。

11、孙嘉淦

孙嘉淦(1683年-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乾隆三年十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寻,授直隶总督。六年八月改任湖广总督。任期二年零十个月。

12、高斌

高斌(1683年-1755年),字右文,号东轩,满洲镶黄旗人,慧贤皇贵妃之父,清朝中期大臣,外戚。其家原为汉族,在内务府做奴仆。其女被册封为乾隆嫔妃后,改为满姓高佳氏。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历任内务府主事、苏州织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织造、江南河道总督、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高斌卒于任上,终年72岁。追授内大臣衔,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定。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高斌

13、史贻直

史贻直(1682~1763年),字供弦,号铁崖。江苏溧阳人,进士。乾隆七年七月由吏部尚书署理。八年闰四月离任。署理九个月。

14、戴佳·那苏图

那苏图(?—1749年),戴佳氏,字羲文,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帝忻贵妃之父,清朝大臣、外戚。人物生平平步青云康熙五十年(1711年),那苏图袭拖沙喇哈番世职,授蓝翎侍卫,在皇帝身边当差。雍正元年(1723年)任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调黑龙江任黑龙江将军,雍正八年(1730年)又调任奉天将军。乾隆元年(1736年)擢为兵部尚书,次年调往刑部任职,授两江总督。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那苏图继高斌之后出任直隶总督。

15、陈大受

陈大受(1702—1751年),字占咸,号可斋,湖南祁阳县(今祁东金桥镇)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土。乾隆元年,授编修,御试第一,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内阁学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乾隆十三年,升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苏、福建巡抚,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乾隆十六年(1751年)积劳成疾,卒于两广总督任所。

16、方观承

方观承(1698一1768),字宜因,一字遐谷,号问亭。清代著名水利和植棉专家。方观承幼年随父方式济读书,聪敏勤奋,希望通过中举作进身之阶。因戴名世的场所累,其祖父方登峄、父方式济均被流放至黑龙江。方观承与兄观永寄身于江宁缄西清凉寺。稍长,随兄步行至黑龙江谋求衣食。沿途山形水势,风俗民情,使他获得了书个上难以得到的知识。雍正十年(1732),福彭出征准噶尔,招方观承为记室。十一年,事平,招方观承为记室。十一年,事平,方观承升为内阁中书。二十一年正月回任,三十三年八月病免,旋死。任期十二年零七个月。方观承任直督前後长达二十年。

17、鄂济·鄂弥达

鄂弥达(?—1761年)鄂济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雍正元年,授吏部主事,累迁郎中。五年,同广东巡抚杨文乾到福建查察仓库。六年,擢贵州布政使。八年,迁广东巡抚,寻实授总督。二十年,授刑部尚书,署直隶总督。二十一年,兼管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二年,加太子太保。二十六年,卒。

18、杨廷璋

杨廷璋(1688—1772年),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世袭佐领。雍正七年,以笔帖式的身份升为工部主事。再迁任郎中。被授为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为按察使。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保。预香山九老会。十二月,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勤悫。

19、周元理

周元理(1706年-1782年),字秉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大臣。周元理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人,八年后任直隶蠡县知县。此后历任广东万州知州、霸州知州、易州知州、宣化知府、广平知府、保定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等职。

20、英廉

英廉 (1707—1783年)冯氏,字计六,号梦堂,号竹井老人,辽宁沈阳人,隶属内务府汉军镶黄旗,清朝大臣。雍正十年中举人,累官至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仍领户部。

21、杨景素

杨景素(1711—1799年),字朴园。江苏甘泉人,监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由两广总督调任,五月到任,十二月死。任期七个月。

22、袁守侗

袁守侗(1723-1783)字执冲,山东长山人,清朝大臣。乾隆九年举人,入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迁侍读。再迁吏部郎中。考选江西道御史,授浙江盐驿道。二十八年,迁广西按察使。四十四年,是年四月,授河东河道总督。调直隶总督。四十七年,寻复授直隶总督。四十八年,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清悫。

23、郑大进

郑大进(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誉捷,号谦基,退谷。生于揭阳县梅岗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少时有神童之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任政期问,草除积弊,关心民生,所至颇具政绩。后加授太子少傅衔。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

24、刘峨

刘峨(1723—1795)字先资,号宜轩。官至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单县城南叁拾五里刘老家人。

25、梁肯堂

梁肯堂(1717-1801)浙江钱塘(今杭州)字构亭,号春淙,一字石幢,号晚香。梁肯堂自小家贫,读书刻苦。21岁,补博士弟子员。次年,中副榜。为维持一家生计,往来吴楚间做塾师。37岁,去京都。乾隆二十一年(1756),顺天乡士中举,补直隶栾程县知县,颇有政绩。总督杨廷璋以其“贤能之声久达天聪,又能宽猛相济”而荐之,升苏州知州,历深州、直隶州知州,保定府知府,擢清河道,荐升山东按察使,直隶按察使。乾隆五十年转直隶布政使。五十四年升河南巡抚,五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嘉庆三年(1798)升刑部尚书。

26、胡季堂

胡季堂(1729年-1800年),字升夫,号云坡,河南光山人,清朝大臣,系礼部侍郎胡煦之子。胡季堂最初以荫生的身份担任顺天府通判,此后历任刑部员外郎、甘肃庆阳知府、甘肃按察使、江苏按察使、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山东巡抚、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嘉庆五年(1800年),胡季堂因病乞求解职,同年病故,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傅衔,谥号“庄敏”。

27、颜检

颜检(1757—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于山东泰安,巡抚颜希深子,拔贡生出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颜检以拔贡生朝考入选一等,初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再升仪制司员外郎、御前校射。此后连丁母忧、父忧,十二年后才升任主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颜检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后又任云南盐法道,嘉庆五年(1800年)十月,四十三岁的颜检以直隶布政使身份护理直隶总督职责十天。

28、姜晟

姜晟(1730-1810),字光宇,号杜芗,江苏元和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湖南巡抚、总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29、熊枚

熊枚(1734-1808)字存甫,江西铅山人,清朝大臣。乾隆35年举人第一,乾隆36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乾隆三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嘉庆六年以刑部左侍郎署理,约署理十天。

30、陈大文

陈大文(1742年-1815年),字简亭,号研斋,河南杞县人,原籍浙江会稽。陈大文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任吏部主事,不久后升任郎中。随后陈大文历任云南迤东道台、贵州按察使、安徽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广东巡抚、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职。

31、吴熊光

吴熊光(1750-1833)字槐江,江苏苏州人,清朝大臣。高宗幸热河,夜宣军机大臣,未至,命召章京,熊光入对称旨,欲擢任军机大臣。嘉庆十年六月由湖广总督改任,九月调任两广总督。任期三个月。

32、裘行简

裘行简(1754-1806)(乾隆19年-嘉庆11年)字敬之、可亭,谥号“恭勤‘。江西新建人,尚书裘曰修子,清朝大臣。人物生平乾隆四十年,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侍读。四十九年,从大学士阿桂剿甘肃石峰堡回匪,复从察治河南睢州河工。五十年,出为山西宁武知府,调平阳,因亲老,自请改京秩,补户部员外郎,仍直军机。累迁太仆寺少卿。又任内阁侍读学士、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福建布政使(福建藩司)(署)、福建布政使、直隶布政使、按察使(兼署、直隶总督(护理)、兵部侍郎衔(兵部侍郎)、直隶总督(署理)等职务。

33、秦承恩

秦承恩(?—1809)字芝轩,江苏江宁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侍讲。出为江西广饶九南道,累迁直隶布政使。五十四年,擢陕西巡抚。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状元秦大士长子。嘉庆十一年九月以刑部尚书署理。署理半月。

34、温承惠

温承惠(?—1821)字景侨,山西太谷人,清朝大臣。乾隆四十二年拔贡,朝考首擢,除七品小京官,分吏部。拔贡内用自是始。累迁郎中。五十四年,出为陕西督粮道。嘉庆十一年十月以福建巡抚署理。十二年九月实授。十八年九月降职调京。任期八年。

35、章煦

章煦(1745—1824)字曜青,浙江钱塘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员外郎。屡典乡试,督陕甘学政,任满仍留刑部,改御史。嘉庆十八年九月以工部尚书署理,十九年二月回京。署理五个月。

36、章佳·那彦成

那彦成(1763-1833) 清朝大臣。字绎堂。姓章佳。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乾隆晚期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兼都统及内务府大臣。嘉庆中,先后两次充钦差大臣,督师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和河南、山东天理会;出任陕甘、两广、直隶总督,喀喇沙尔、叶尔羌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以功加太子少保,封三等子爵。后坐事被革职。道光十三年卒。赠尚书,谥文毅。

37、富察·托津

富察·托津(1755—1835),字知亭,满洲镶黄旗人,尚书博清额子,清朝大臣。咸丰朝,官拜东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太子太保、会典馆正总裁官,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道光元年,升太子太傅、正黄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署户部尚书、内大臣、阅兵大臣、管理三库大臣、署理藩院尚书、署刑部尚书、署左都御史。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定,入祀贤良祠。

38、方受畴

方受畴(?—1822年0,字次耘,号来青,今浮山乡人。清乾隆年间,任两淮盐课大使,后荐任乍浦同知、直隶大名府知府,调保定府知府,后升清河道,因事罢官。到清嘉庆初赏给道衔,赴任伊犁。5年后召回,授苏松粮道,迁河南按察,调直隶布政使,赐戴花翎,晋升浙江巡抚。不久,又移河南。当时河南睢州水漫,而滑县又大旱,温疫大起;凡治兵、筹饷、赈灾、筑堤等同时并举,任务繁重,可受畴计划周到,一切顺利完成。不久升直隶总督。

39、萨尔图克·长龄

长龄(1758年—1838年)萨尔图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清朝大臣。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间,历任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云贵总督。六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入祀贤良祠。

40、屠之申

屠之申,字可如,号舒斋。湖北孝感人。嘉庆中,援例授予刑部员外郎,后升任郎中。道光元年,调直隶布政使署理直吏总督。诰授通奉大夫。]

41、玛拉特·松筠

松筠(1754-1835) 清朝大臣、学者。字湘浦。姓玛拉特,蒙古正蓝旗人。翻译生员出身。历官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吏部、兵部、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九年四月以礼部尚书署理,六月调京。署理二个月,道光十五年卒。谥文清。

42、王鼎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人。道光十一年二月以户部尚书署理。约署理半个月。

43、博尔济吉特·琦善

博尔济吉特·琦善(满语:kišan,1786年-1854年),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道光十一年二月以四川总督调任,十七年三月丁母忧加籍。任期六年零一个月。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琦善

44、郭佳·穆彰阿

穆彰阿(1782-1856)清朝大臣。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兰旗人。父广泰。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1805年中进士,累迁礼部侍郎,历任兵、刑、工、户部侍郎,道光十七年三月署理直隶总督。

45、费莫·讷尔经额

费莫·讷尔经额(1784年-1857年),字近堂,费莫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晚期十大直隶总督之一。嘉庆八年(1803年),讷尔经额中翻译进士,道光二十年八月以陕甘总督署理,二十一年实授,咸丰三年九月革职。任期十三年零一个月。

46、瓜尔佳·桂良

瓜尔佳·桂良(1785-1862年),瓜尔佳氏,字燕山,满洲正红旗人,恭亲王奕訢的岳丈。清朝大臣,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同治元年7月病死,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

47、谭廷襄

谭廷襄(?—1870年),字竹崖,山阴华舍(今浙江绍兴县)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随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陕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谭廷襄参与了中外交涉及天津一带的防务。在直隶总督任上,谭廷襄因在大沽口及天津地区防守不利,贻误战机,于咸丰七年(1857年)被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并于两年后被释回。随后相继担任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同治九年(1870年),谭廷襄病卒,追赠太子少保衔,谥号端恪。

48、叶赫那拉·瑞麟

叶赫那拉·瑞麟(1809年-1874年),字澄泉,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大臣。历任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咸丰八年六月以工部尚书署理,不久回京任户部尚书。署理约十天。

49、爱新觉罗·庆祺

庆祺(?—1859),字云舫。是清朝皇族宗室。咸丰八年六月以盛京将军授,九年二月卒。清朝直隶总督(1858-1859)任期八个月。

50、费莫·文煜

费莫·文煜(1820-1884),费莫氏,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由官学生授太常寺库使,历任刑部侍郎、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后曾一度被免职,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历任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七年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十年复拜武英殿大学士,不久病故,身后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

51、额勒德特·恒福

恒福(?-1862) 清代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咸丰九年二月以河南巡抚迁直隶总督,十一年正月病免。任期一年十一个月。

52、完颜崇厚

完颜崇厚(1826~1893年),字地山,号子谦,别号鹤槎,满洲镶黄旗人。清末外交家,河道总督完颜麟庆次子,刑部尚书完颜崇实之弟。道光年间举人。历官长芦盐运使、兵部、户部、更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奉天将军。

53、刘长佑

刘长佑(1818—1887) 清朝大臣。湖南新宁县人。字子默,号荫渠(也作印渠)。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求学岳麓书院,师从丁善庆。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同治二年三月以两广总督改任,六年十月革职。任期四年零八个月。

54、王佳·官文

官文(1798-189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同治六年十一月以文华殿大学士署理,七年七月卸任。署理八个月。

55、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56、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57、张树声

张树声(1824~1884) 字振轩。清合肥(今属肥西县)人。咸丰年间在籍办团练,1862年率部 参加李鸿章组建的淮军,编“树字营”,赴上海,在-一带镇压太平军。1865年随曾国藩 “剿念”,翌年复归李鸿章节制,历署按察使、布政使。1871年起任漕运总督、江苏巡抚, 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79年授贵州巡抚,不久任两广总督,1882年署直隶总督,次年署 北洋通商大臣,旋复任两广总督。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张树声

58、王文韶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一字赓虞,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三年(1864)任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后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为按察使,十年升为湖南巡抚。光绪四年(1878)补礼部左侍郎,后调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十三年任兵部侍郎。十五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一年调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二十四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为军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

59、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荣禄(1836-1903年),字仲华,号略园,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以大学士署理,五月授,八月召回京。任期四个月。1903年荣禄病死,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一等男爵。

60、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光绪二十四年八月,由直隶按察使署理,仅署理三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61、喜塔腊·裕禄

裕禄(约1844-1900)清末大臣。字寿山。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历任郎中、热河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湖广总督。1889年任盛京将军,派兵与直隶将军联合镇压热河金丹道教起义。1895年改任四川总督。1898年授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旋任直隶总督。镇压义和团,屡被打败。次年八国联军陷大沽、犯天津,他对义和团改用“抚”策。7月八国联军占天津,他率败兵退守北仓。8 月初逃至杨村(武清)服毒自杀。

62、爱新觉罗·廷雍

廷雍(1853—1900)爱新觉罗红带子,世称觉罗。满洲正红旗人。字绍民,一作邵民,号画巢,别号溪山埜客、梦兰、木兰。觉罗崇恩子,其祖上可追溯到大清追封的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之第四子龙敦这一支,索长阿世称三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阿的哥哥。这一支里较为有名的是顺治康熙时期太子太傅觉罗郎球,北京国贸东边的郎家园就是郎球的墓地。廷雍由贡生累官直隶布政使,郎中衔。裕禄死,代理直隶总督。以支持义和团嫌疑被八国联军执杀于保定,为庚子事变中被八国联军所杀级别最高的中国官员。

63、周馥

周馥(1837~1921)字玉山。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以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署理约一个月。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周馥

64、吴重憙

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吴式芬次子,海丰县(今无棣县)城里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科举人,光绪二十八年九月由直隶布政使署理。署理四十天。

65、杨士骧

杨士骧(1860~1909)清泗县人。字莲府。光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直隶通永道、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代理山东巡抚。光绪三十三年任直隶总督。

66、叶赫那拉·那桐

那桐(1857—1925),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琴轩。1885年乙酉科顺天乡试,中试第112名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宣统元年五月以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署理直隶总督。署理半个月

67、托忒克·端方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历任工部主事、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宣统元年由两江总督改任,十一月革职。任期六个月。宣统三年(1911)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在资州因兵变被杀,清室追赠太子太保,谥忠敏。

68、崔永安

崔永安(1858年-?),字磐石。广州驻防汉军正白旗人,有兄长崔永年,侄女崔慧茀与崔慧梅。光绪六年进士。宣统元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署理。署理约二十天。

69、陈夔龙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陈夔鳞,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原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宣统元年(1909)调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民国三十七年(1948)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葬于杭州。

70、张镇芳

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项城阎楼人,乃袁世凯兄嫂之弟。清光绪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袁死后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捕。1918年获释,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

清朝历任直隶总督

张镇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