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以武入道的可能性。

柔道 跆拳道 空手道……這是我們常知帶“道”的武道。

但,三家皆無可能真正入道,因為三家皆有“各家之見,道道不同。”

然,道本虛無,無同無不同,處處皆相通。

先簡單說一下道的概念:無限,無限大,無限小,須彌納芥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前後,無始終,亙古長存,絲毫不存,不佔用任何空間,也無法被佔用任何空間,超出了語言,文字,知識所能形容之範疇,無形,無相,無名,無我,無私,無執,道本無名,強名為道。

接下來,就用武俠小說裡面常有的幾種境界來說說所謂的,武道。

一:手中有招,心中有招。

金庸小說裡面的人物根據文字形容,功力技巧雖有超絕者,但幾乎所有高手都沒有脫離此種境界,唯有兩人,獨孤求敗!張三丰(於文字描述上來看,只二人,先重點說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在木劍期及以前也是此境界,利劍,軟劍,重劍,木劍,無疑,以境界來說,利劍最低,木劍最強,但我想要著重說的卻是重劍。只因八個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八個字也是獨孤求敗開始突破自身困禁的開始,也是他以劍入道的開始。

重點之處在於後四字,大巧不工,這個詞語其實這是金庸由大巧若拙改過來的,但意思不差。

此不工指三點,劍的不工,劍招的不工,心境的不工。

劍之拙在於其無鋒,劍招的拙在於劍之重,所以,招必少,繁複的技巧使將不了,心境的拙在於對劍,劍招的舍,劍去其利,招去其繁。

不工為何又能大巧?我們對於巧的認知全在於其細,其繁,絲毫不差,一釐不移,是謂巧,但也可稱之為“死”一件精巧之物,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這就是死!

死即盡,盡即無變化,無變化即有跡可循,有跡可循即能受制,所以不工非巧,可稱活,謂,大巧。

劍之大巧在於無鋒,無鋒可成有鋒,它是活的,招之大巧在於少招,增可成多招,減可成無招,它是活的,心境之大巧在於舍,捨得越多,即可增得越多,變化越多,它也是活的。

中國人的哲學智慧:說話說三分,凡事留一線……都是不讓其去盡,不盡即有轉圜餘地,即有更多可能性,武道也是一樣。

二:手中無招,心中有招。

代表人物:上官金虹,獨孤求敗,一個手中無環,心中有環。一個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這一境界,就是我上面所說境界的延續,也“活”的延續。心中有環,必然有招,雖不執劍,終究有劍,有劍自有劍招。

這一境界已經捨去其形,無形而有心,只是心形日漸圓融,連成一片,看似無招,但招可能從任何角度發出,因無形,即無跡,無跡無可尋,無可尋即可不受人制,已經對招式融會貫通,萬招歸於一招,一招歸於無招,無招可生一招,一招可變萬招,萬招寄於一心,一心何以測之?

上官和李尋歡對峙之時,對這種境界的描寫很好,雖未動,也無招,手中更無環,但卻覺招,環可能從任何時候,任何角度發出,若一招擊出,還可尋其跡,然而不可測才最讓人覺得不安。

只要心中有招,心動招成,千變萬化,不離此心,要達此境界,需要的是對招式的瞭解,能於繁複中看到招中關鍵,而關鍵是什麼?關鍵在於招之根源,任何巧妙招式不外乎出招方向,距離,轉圜,配合手腳器物的變化而已,再往下,腿招源於腿,拳招源於臂,一切形式變化源於身,有招身必動,任何招式的破綻都是招式生出和變化的節點,如,拳盡,收拳,此乃去勢已盡,新勢未起之時,亦是其最弱之時,這就是一切招式之共同點,當了解到這一點,再加上多加練習,當身體的速度能跟上心念之時,也不用太多招式變化,出招即可擊其弱點,邊城浪子裡面的阿飛也漸入此境界。

但此境界最重要的卻不是形隨心轉,而是漸忘其形,收招入心。

所謂,不變應萬變,後發先至,萬變不離其宗,所謂宗,一切有形之生髮之處,生處亦是滅處。

只是能收招入心還不是最高境界,其上還有,收心至虛,漸入真道。

三:手中無招,心中無招

這個境界武俠小說裡面基本上找不到代表人物,風雲第三部裡面的步驚雲勉強算摸到這個境界的門檻,全憑藉,無求易訣!

無求易訣關鍵在於無求二字,無求即不爭,不爭即為退,退之對手之力無處可落。

步驚雲於第三部大戰無數,未必能勝,必然不敗,作者第三部風雲裡面融入了不少佛道哲學,大多都是清淡乏味,不見精深,唯有此訣,漸入根本。

每次險境,步驚雲都是先退,以無求融入大地,大山,這就是無求的另一個意思,融!無求即無爭,無爭及是無對立,何為對立?你我,上下,好壞,此謂之陰陽,陰陽為何對立?因各據一方,互有分別,因分別而不融!

和山無分別,方可融入山,和地無分別,方可同於地,謂之曰:和光同塵!

現實中,離此境界最近的是太極拳,太極拳真正的起源難以找到絕對準確的發源處,所謂陳家溝,也不過是其開枝散葉的一個地方,我更願意相信太極拳是張三丰創立的,張三丰是個修行人,留下來很多關於修行的體悟文章,修的是什麼?道!也修拳,他是歷史上最能確定達到武道一體的,當然,比如呂洞賓應該也是,但張三丰更有代表性一些。

太極!此拳非對天道自然有極大的體悟是創不出來的,我說的是體悟,非悟!體,可以理解為實際的行動,悟,可以理解為思考,體悟一體,邊修邊行。

很多人對於太極有極大的誤解,太極拳是內家拳,何為內家拳?簡單說就是根於內而發於外,這個內,包括內力和心理,而內外一體,形隨意走,意帶氣行,漸臻內外合一,形神一體。

太極拳如果真的明白了,便不用著於拳,大多武道皆重於武所以難以入道,但武道至極恰恰就是棄武而入道,陰極轉陽,動至極必然轉靜,剛至極必然轉柔,繁至極必然轉簡,此皆為合大道,這種境界,已非繁簡二字可以形容,可以千變萬化,亦可毫無變化,身心雖皆無招,但招卻已包容萬物萬象,自然包容敵人,以及敵人之招,或者說,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敵人,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讓他受傷,既無傷害?哪有敵人?敵人一招擊出,空空如也,猶如對天怒吼,天何嘗在意?因為,天之大,而人,何其小?

至此境界,鋒利化包容,自然對渺小之人生出憐憫之心,你不能傷我分毫,卻還在竭力咆哮,你用盡全身力氣,只是換來內心空虛而已,一切舉動沒有任何意義,恍如曾今的自己,如何不悲?

獨孤求敗最後還在求一敗,說明還未達此境界,步驚雲若是可以放下手中的絕世好劍方有機會,手中無劍,心亦無塵,漸入真道。

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無爭方能無敵,無爭方顯大道。

最後,說一個字:活!帶活的詞語有:生活,活動,活力,活路,活法,……

生活,人生從出生開始有了動,動了才活了,慢慢長大,你總覺得有用不完的能量,你還可以揮霍你的能量,這叫做活力,這是候的人,還有這無數的可能性,可以有無數選擇,可以當廚師,律師,老師,飛行員……但最終,你得要選擇一個活路,於是你選擇了一門職業,選擇了廚師,你就是廚師了,選擇了律師,你就是律師了,你的活路被只剩下這一條了,活路雖然只有一條,但你至少可以選擇活法,怨天尤人,糾結痛苦,拼搏奮鬥。。。但不管是何活法,隨著年齡慢慢長大,衰老。。。活力越來越少,你終究會感到無所適從,人生所剩不多,一切活法也終究漸漸的只剩下疲勞!你的行動難得緩慢,你的人生可以選擇的越來越少,只剩下,吃飯,睡覺,甚至連出門散步你都無法選擇!人生最終還是從奔跑中慢慢停了下來,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一切都用盡了,活動,活力,活路,活法,都沒了!

人生都是越活越窄,直至最後,再沒有任何的可能性

一切皆盡,即是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