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抗疫情撐經濟 東亞深化合作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電 (王恩博 金易子)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14日以視頻方式舉行。面對新冠病毒威脅,東盟與中日韓正攜手向世界宣示合作抗疫、撐起地區經濟的決心。

儘管東亞地區部分國家已遏制病毒傳播或延緩疫情蔓延,但隨之而來的經濟衝擊仍在發酵。亞洲開發銀行日前發佈報告預測,今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區域增速將急劇下滑。

對於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點,北京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直言“非常及時且關鍵”。

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說,疫情對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建構都帶來巨大挑戰,尤其各國因應疫情防控需要關閉國門,人員流動受阻,貿易往來和產業鏈受到衝擊。各方須攜起手採取具體措施,以多邊手段應對此次疫情。

“10+3機制此次會議可以看作全球發展的一個區域亮點,有望使該地區成為全球振興領頭羊”,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王逸舟指出,相對於其他地區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目前東亞地區抗疫已進入“雙輪驅動”階段:一方面加強聯防聯控,防止疫情反彈;另一方面加快經濟復甦,推動地區振興。

如其所言,作為亞洲主要經濟體代表,東盟和中日韓經濟總量龐大,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貿易交往密切,10+3國家貿易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其中近一半屬區內貿易。各方均對該機制寄予厚望,希望其將本地區經濟拉回復甦軌道。

但蘇浩指出,僅靠各國恢復各自生產尚不足以達到上述目標,東亞地區經濟是一個整體,各方應統一認識、達成共識,攜手保障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連通,不能只顧“自掃門前雪”,為一己私利而損害他國或區域整體利益。

為此,中方在會議上倡議,努力恢復經濟發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具體措施包括:進一步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維持必要的人流物流,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爭取年內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

面對疫情帶來的風險挑戰,中方還提出發揮清邁倡議多邊化等機制作用,支持多邊金融機構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歡迎亞投行提議設立初期規模為50億美元的恢復基金等。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提到,疫情使許多行業受重創,上下游大量企業負債增加、缺乏資金、面臨倒閉,因此在重啟產業鏈同時,各方還應採取有效救助措施。10+3合作包含貨幣合作機制,通過設立專門基金等方式,將有助於區域經濟恢復增長。

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看來,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深入微觀層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任何政策都難以立竿見影。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倡議有助於幫助各方為本地區經濟重回正軌找到突破口,並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10+3合作本就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而生。20多年來,該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穩步推進,被公認為多邊合作的成功樣板。觀察認為,應對此次疫情對東亞合作而言亦可謂危中有機。

“全球化已進入以區域一體化為基礎的新階段”,蘇浩說,東亞各國通過攜手抗疫進一步扎牢合作基礎,亦有助於推動全球化朝更加立體化的方向發展,並起到探索先行作用。

王玉主表示,一直以來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標誌是自由貿易區安排,但此次疫情讓人們對區域生產網絡、價值鏈、產業鏈等合作的重要性認識更加深刻。應對疫情為東亞合作帶來前進契機,各方也應為10+3機制注入新思維、付出新努力,推動區域合作更上新臺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