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最高峰,其中《全唐詩》中收錄的有42863首,而蘅塘退士版的《唐詩三百首》收錄的三百多首更是膾炙人口。

唐朝又是一個強盛的王朝,具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們最喜歡旅行了。那麼詩人們偏愛哪些地方?哪些地方產生的唐詩最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因為,中國省一級的行政區劃歷朝歷代都有調整,所以我們就直接以城市為單元進行PK。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揚州


春風十里,煙花三月中的揚州。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揚州在唐詩中風頭甚至蓋過了長安、洛陽,雖然後兩者都做過唐朝的國都,但揚州因為運河和食鹽,在唐朝一直穩坐第三城市的交椅,是唐朝經濟重鎮。揚州不僅富庶,而且風光秀麗,又近江南,美女如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揚州是唐朝詩人最喜歡的旅行目的地。

其中在詩名或者詩詞裡面,直接出現“揚州”二字比較著名的唐詩就有:

張祜《縱遊淮南》:“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徐凝《憶揚州》: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杜牧《遣懷》:“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杜牧的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杜牧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

除了在篇目或者詩句裡直接出現“揚州”的唐詩以外,還有很多著名的唐詩寫於揚州,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作於揚州南郊曲江邊。

揚州,在唐詩裡出現的太多了,簡直是數不勝數,唐朝比較有名的詩人基本上都去過揚州,可以說揚州在唐朝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今天的上海。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西安

長安,歷史的背影。

我們把揚州提到第一位,是因為揚州實現了一個普通城市差點霸榜的神蹟。要說唐詩裡提高最多的城市,還是當時的國都長安。

唐朝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城市,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流動人口51萬。而且文人要想進升謀官,他必去長安。所以長安在唐詩裡佔據了產量當之無愧的地位。

直接在詩名或者詩詞裡面,直接出現“揚州”二字比較著名的唐詩有:

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李白《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黃巢《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杜甫《飲中八仙歌》節選: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商隱《滯雨》: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

太多了,幾頁紙都寫不完。

而且除了篇名和詩句中出現長安字樣的以外,長安還有幾個著名的風景區,在那幾個地方寫的唐詩也數不勝數。

在唐朝,長安郊區的風景區當然首推終南山。為何?因為終南山很適合隱居,而且文人最喜歡在那建別墅,其中首推王維等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詩詞中終南山寫的佔了相當一大部分。

王維《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祖詠《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除了終南山,長安附近還有渭川平原,《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還有華清池,白居易的《長恨歌》太長,我就不列舉了。

再就是樂遊原,李商隱 《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長安,就是唐朝歷史的背影,也是唐詩的殿堂。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洛陽

洛陽,幾番興廢事,盡在洛陽城。

洛陽在唐朝的地位有些尷尬,因為長安的物質運轉不便,洛陽幾次充當了唐朝的臨時首都功能,尤其是在武則天時期。洛陽與長安相比,沒有長安的那種國際化都市感覺,卻如洛陽牡丹一樣,非常富貴。

其中在詩名或者詩詞裡面,直接出現“洛陽”二字比較著名的唐詩就有:


王灣《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劉克莊《鶯梭》: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張籍《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李白《洛陽陌》: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於鄴《過洛陽城》: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九陌鼓初起,萬車輪已行。

關於洛陽的,還有李白,杜甫等的很多長詩,我就不一一收錄了,太多了。

洛陽是六朝古都,但是它的興廢盛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故事太多,承載的文化也太多。這個今天的三線城市,理所應當應該排進唐詩榜的前三。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成都

巴山夜雨裡的錦官城,成都。

自三國時期,蜀漢定都成都,成都歷來就是中國西南重鎮。在唐朝,成都屬於劍南道。“揚一益二”,揚指的是揚州;益,指的就是現在的成都。成都當時又稱錦官城,是唐朝的第四大城市,在唐詩中的地位,也恰好與城市的地位相關。

成都在唐詩中地位之高,還得益於杜甫曾在成都常住,留下佳作無數。

我們來看看,唐朝的詩人,又在成都留下了哪些佳作?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在成都寫的詩實在太多了,還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客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來說說其他詩人。

首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白: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通過上面的文章,我們可以說:長安、洛陽、揚州、成都這四個城市是唐詩中的四大一線城市。其他的地方只能算是二線或者三線,我們再來細數一下。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玉門關

敦煌的絲路交響,玉門關周邊城市群。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泱泱大國的雄渾的民族精神在唐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邊塞成為了詩人相望的旅行 ,而以西北的玉門關一帶,即敦煌、天水、武威一帶城市群成為了唐詩的噴發地,也產生了邊塞詩人這一獨具一格的創作群體。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戴叔倫《塞上曲》: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 白 《關 山 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唐代的邊塞詩,佳作確實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邊塞詩的壯美,陽剛之美,令人感到一種極為向上的生命力,在中國詩歌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除了邊塞詩,還有一些詩人偏愛的城市,主要是因為這些城市都有著名景點,比如擁有黃山的徽州;擁有黃鶴樓的武漢;擁有八百里洞庭的岳陽;擁有廬山的九江,擁有西湖的杭州等等,都有著名的唐詩,甚至成為地方文化名片,但總的來說不能和四大城市和邊塞城市群相比。如果還想了解跟多唐詩相關知識,歡迎和作者探討。

唐朝詩人最偏愛的城市,你去過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