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注:發生在20世紀,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

源起

公元541年,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一世治下的拜占庭帝國如日中天,橫掃整個意大利和地中海西部海岸,即將再現羅馬帝國往日的榮光。然而這次站在舞臺中央的,並不是這位君王。一場源於埃及的鼠疫就在這一年迅速蔓延,並很快吞噬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國的夢想也最終化為泡影。查士丁尼一世本人也沒能倖免於感染,只是僥倖躲過了死神最後的審判。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查士丁尼一世像》,聖維塔教堂,拉文納,意大利 By Petar Milošević - Own work, CC BY-SA 4.0,

鼠疫首先屠戮了埃及的培琉喜阿姆(Pelusium),然後一路奔襲,迅速蔓延至亞力山大,然後藉助水陸貿易網絡擴散至首都君士坦丁堡,最終肆虐整個拜占庭帝國。沒有人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這一場浩劫中喪生,有記載顯示瘟疫爆發時,君士坦丁堡每天有將近5千人失去生命,帝國也損失了1/4的人口(Cyril A. Mango (1980) , Byzantium: The Empire of New Rome)。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聖塞巴斯蒂安為遭受瘟疫的人代禱》,藝術家 Josse Lieferinxe

但是死神顯然並沒有就此得到滿足。從541年至717年,鼠疫沿海陸貿易擴散到了西歐與不列顛。首先是法國(Arles,543年),緊接著是愛爾蘭與不列顛西部(547年),不久再次回到法國(馬賽、亞威農、隆河流域,588年~590年)。鼠疫所到之處最終導致2,500萬~5,000萬人死亡,整個地中海貿易遭受重創(Rosen, William (2007), Justinian's Flea: Plague, Empire, and the Birth of Europe.)。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鼠疫對人類的威脅由來已久,《舊約》中有非利士人奪得了以色列人的約櫃,最終招致阿什杜德(亞實突)鼠疫爆發的記載。現存史料中,541年~542年“查士丁尼瘟疫”是人類記載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阿什杜德的瘟疫》

再臨

“查士丁尼瘟疫”之後,鼠疫似乎暫時收起了利刃,潛伏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但當它以“黑死病”之名再次露出獠牙之日,人類終將發現自己所謂的文明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圖爾奈市民埋葬瘟疫受害者》

有學者認為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源自中亞(Wade, Nicholas,31/10/2010, The New York Times)。1347年,往來於克里米亞與西西里島之間的熱那亞商船混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使得鼠疫不久便在熱那亞與威尼斯蔓延開來。1348年疫情蔓延至法國、西班牙和英國,1348年~1350年又肆虐了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最後於1351年蔓延到俄羅斯的西北部。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死亡的勝利》

詭異而恐怖的景象在歐洲比比皆是:相互交談著的人們忽然開始搖晃,然後倒地身亡;無數村莊被荒廢,再無人類活動的跡象;大都會中的人們成批死去,堆積成山的屍體甚至來不及處理。而敗血性鼠疫使得患者最終全身佈滿黑色斑塊,更是讓“黑死病”的名字不脛而走,成為整個歐洲的夢魘。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凱瑟琳二世的鼠疫騷亂》

親歷者薄伽丘在《十日談》這樣寫到:

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這場爆發於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已成為“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有許多學者把黑死病看作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經歷了黑死病後,歐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原來看起來非常艱難的社會轉型因為黑死病而突然變得順暢了。因而它不僅推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促使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從而改變了歐洲文明發展的方向。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在中國,明代萬曆和崇禎二次大規模瘟疫也被認為是這次全球大流行的一部分。崇禎十六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78)。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大明劫》劇照 影片講述了崇禎年間瘟疫橫行,李自成兵臨開封城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明軍將領孫傳庭率軍抗擊闖軍的同時,醫生吳又可也與瘟疫展開了殊死較量。】

有學者估計,僅在歐洲就有約2500萬人死於黑死病(Parker, Geoffrey (2009), Europe in Crisis: 1598-1648, Wiley),而歐、亞、非洲則共約5500萬—7500萬人在這場疫病中死亡(McNeill, William Hardy (1998), Plagues and peoples, Anchor; Hays, J. N. (2005), Epidemics And Pandemics: Their Impacts on Human History, ABC-CLIO)。由於當時缺乏對疫情正確的認識以及可靠的治療手段,只能使用隔離的方法阻止疫情蔓延。

禍首

1855年,中國雲南首先發生了大型鼠疫。當時恰逢多事之秋,杜文秀於雲南起事,鼠疫病菌也就隨著人群擴散開來。1894年廣東爆發鼠疫,十日之內蔓延全城,並傳至香港。廣州和香港成為當時鼠疫流行的中心(曹樹基 (2005), 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廣州、香港和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3(4), 72-80.),藉由方便的海上交通,死神的腳步最終遍及全球,僅僅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但與前兩次大爆發不同,這次人類終於湊足了與死神抗爭的籌碼。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存放在倉庫中的鼠疫患者的屍體

作為一種動輒就可以奪走數千萬人生命的烈性傳染病,人們發現鼠疫病原體的歷史不過一百餘年。1894年,巴斯德研究所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耶爾辛(Alexandre Yersin)在香港的鼠疫患者身上分離出引致瘟疫的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1898年,法國科學家席蒙(Paul Louis Simond)在印度孟買首次證明鼠及跳蚤乃是鼠疫傳播的罪魁禍首。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鼠疫桿菌,直接熒光抗體染色 (DFA),

鼠疫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疾病,其主要的病菌媒介並非是齧齒類動物(如鼠)本身,而是寄生在它們身上的跳蚤。齧齒類動物對鼠疫大多有免疫力,但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致人死亡。按照感染症狀不同,鼠疫可分為三類:淋巴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 未治療的腺鼠疫注:所有的鼠疫,包括淋巴腺病不明顯的病例,皆可能引起敗血性鼠疫,經由血液感染身體各部位,包括腦膜。資料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抗爭

人類同死神的抗爭其實從未停歇,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未能踏入正確的軌跡。早期人們曾試圖通過吞下糞便與灰燼、將黑色腫塊直接切除或者把活著的蟾蜍置於胸前以治療黑死病。(D. Porter (1999), Health, Civilization and the State: A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Routledge)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路易十三的御醫Charles de Lorme發明的傳染病醫生防護服。面具類似鳥喙的結構中裝有香料或草藥,身披長袍以隔絕穢物,同時手持長棍以避免直接接觸病人。】《Doctor Beak from Rome》藝術家 I. Columbina (繪圖), Paul Fürst (雕刻)

隨著鼠疫桿菌的發現,人類第一次對鼠疫的發病機制有了正確的認識。而抗生素的發明進一步為人類對抗鼠疫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疑似鼠疫患者儘早接受正規的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臨床經驗表明,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黴素、氟喹諾酮或氯黴素均可以有效地對抗鼠疫桿菌。(Mwengee W et al. (2006). "Treatment of Plague with Genamicin or Doxycycline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Tanzania". Clin Infect Dis. 42 (5): 614–21.;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鼠疫抗生素治療建議表”) 對於鼠疫的恐懼催生了人類對於醫學與微生物學的研究,一些帶有現代醫學痕跡的防治手段也開始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黑死病的抗爭促進了現代醫學的興起,也使得人們對於公共衛生事業的關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為了對抗1894年香港鼠疫大爆發,疫情最為嚴重的上環太平山街的房屋最終被全部拆毀,此處現為卜公花園。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包括鼠疫在內的公共衛生事件,加快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步伐,同時也推動了公共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


昨天有一朋友問我:“有什麼好書,有關人類歷史進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人物記述,可以推薦一二。”

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美國國家地理《見證歷史》這本書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這本書描述了很多歷史偉人與凡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國王、詩人、探險家、科學家、農夫和書記官寫下的文字。每一章都有一篇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文檔詳解作為點睛之筆。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書中每一章均突出展示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例如《漢穆拉比法典》、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以及《物種起源》,還附上作者批註、歷史背景和深遠影響。此外,書中思考了歷史人物不同的命運——例如為何凱撒、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崙英明永垂,而其他人卻湮沒在暗淡的歷史洪流中。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這書最大的特色是

在縱向發展上以時間為序,在橫向發展上並行記述五大洲在帝國、階級與社會、軍事、衝突、宗教、藝術、哲學、科學、技術、領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具體發展狀況,並行介紹同一時期發生在世界各大洲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讀歷史。從史前到當今,從走出非洲到首批國家的建立,從漢穆拉比法典到論語,從成吉思汗到馬可·波羅……每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人物、地點、文獻都囊括其中。

黑死病:奪走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人人談“黑”色變

目前國內出版社也剛引進這套書,數量有限,售完為止。現在參團只需76,可以說是全網最低。這本書,無論自己看還是給孩子科普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