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才有能力去照亮孩子!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老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望子成龍”。

這些,無一不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品行的塑造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受到來自身邊人的影響!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可能就會變成什麼樣!

成年人尚且受身邊人的影響,對於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孩子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而對一個孩子來說,受影響最大的,來自於身邊的人,對他施加的教育影響。

所以,這3個離孩子最近的人,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父親的格局,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愛無言,深沉而厚重;父愛如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格局!

父親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可以找到其父的影子。

父親的格局,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這個“九如巷張家”,就是民國世家張武齡家。

張武齡培養出的四個女兒——“合肥四姐妹”,被稱為是“宋氏三姐妹”之外,文藝界最有名的才女姐妹花。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張武齡有四女六子,四個女兒分別是:張元和(小生名角顧傳階之妻)、張允和(著名語言文學家周有光之妻)、張兆和(著名作家沈從文之妻)、張充和(著名漢學家傅漢思之妻)。

六個兒子分別是:張宗和、張寅和、張定和、張宇和、張寰和、張寧和,全都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之人。

張武齡在育兒過程中,始終以自己獨有的格局,深深影響著子女們!

從給孩子起名字就可以看出,張武齡希望自己的兒子心中都要有家,希望自己的女兒內心都要廣大。

並且,張武齡對自己嚴於律己,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

雖然出身於名門望族,但張武齡沒有一點紈絝子弟的模樣,煙酒不沾,酷愛讀書,從小嗜書如命,熱衷於教育事業,是個非常開明的教育家。

張武齡小時候就經常喜歡去書店買書,張家的藏書在蘇州也是出了名的多,各式各樣,橫貫中西。

在張家,兒女都酷愛讀書,就是受到了父親張武齡的影響。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但孩子們飽讀詩書,就連家中的保姆傭人也以學寫字、讀小說為樂。

相傳,張兆和嫁給沈從文後,一個在張家照顧孩子的保姆去看望她,順便把沈家書房裡巴金和茅盾的書都看了,臨走時還留下了“不過如此"的評語。

張家重視讀書的家風,由此可見一斑。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楊絳先生曾說:

“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

張武齡正是這樣,他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開放式的教育環境,用自己的格局、修養和以身作則,不動聲色地影響著每個子女,並伴隨了孩子們一生!

儘管最後,張武齡並沒有給子女留下豐厚遺產,但他開闊的眼界、高雅的志趣是留給孩子們最大的財富。

有父如此,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所以,身為父親的你,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心懷遠大格局,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真正影響孩子的未來!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母愛的柔軟,決定孩子心靈的溫度

著名作家老舍曾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

母親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保溫計,維持著整個家庭的氣氛與溫度。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

一個家庭,如果母親溫柔,善於調節氣氛,家庭環境就會和睦,家人心也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假若母親在家中脾氣暴躁、對人頤指氣使,那一家人都難言有好日子過!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今年上半年大火的電視劇,便深刻描繪了一個強勢、脾氣暴躁的母親,對於一個家庭毀滅性的打擊。

明玉的母親重男輕女,父親性格窩囊,一到母親“欺負”明玉的時候,就躲在一旁一聲不吭。

家裡兩個哥哥,也都是奇葩。大哥不顧妻女、死要面子逞強,二哥啃老、不負責任,甚至還對明玉大打出手…

所謂的家庭裡的溫暖和愛,在蘇家不見分毫。

這樣冷漠的氛圍,一地雞毛的家庭問題,在很多人的生活裡,也在赤裸裸地上演著。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家庭中,母親才是和孩子最親近的那個人,孩子也更加依賴母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比父親更大。

母親平和,善解人意,孩子才能變得溫和善良;

母親暴躁、易怒,孩子就會變得心靈脆弱,容易心態失衡,這給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創傷,可能在成年後都難以彌補。

母親,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溫暖,更決定了孩子成長成才後心靈的溫度!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老師的態度,影響著學生一輩子

作家威廉·達蒙曾說:“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裡說的那個家庭之外的成年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老師。

老師,是孩子離開家庭後,走進社會面對的第一個、也是接觸最多的成年人。

有名言說:“誠摯的心靈,是孩子情感的鑰匙;高尚的師德,是孩子心靈的明鏡。”

這說明,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可以說,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如果一個老師,總是對差生嗤之以鼻,冷言冷語,放棄調教,那麼孩子自然就會自暴自棄,成績自然搞不好;

如果一個老師,對孩子熱情似火,積極鼓勵,無論好生差生,都能做到一視同仁,那麼孩子自然會對老師心生好感,認真對待學習。

好的老師,能在學生心中“種花”,影響學生一輩子。

不久前,一則“94歲老師臥床不起,七名70多歲學生輪流陪護”的消息在網絡上熱傳,感動了不少網友。

94歲的孫書城老人此前在蘇州市原第二十一中學任教,擔任班主任。

2018年12月份,孫書城不慎摔跤,腰部骨折,生活無法自理。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因老人一輩子沒有結婚,也無一兒半女。於是,出院以後,孫書城進入當地一家護理院,他73歲的學生楊乃浩與6名同學自發制定排班表輪流陪護老師。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聲老師,就是一輩子!

一名五十多年前的初中老師,為什麼會贏得學生們如此愛戴和報答?

楊乃浩在孫書城的班上學習了三年。據他回憶,孫書城在擔任班主任期間,一直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

“他是全能型的老師,數理化樣樣精通,還兼職教生物、地理等科目。”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不僅如此,對於調皮的學生,孫老師不是靠揚起的教鞭戒尺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是以無比的熱心和耐心,課後經常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深得大家的擁戴。

楊乃浩曾經是個調皮的學生,但在孫老師的教導下,逐漸端正學習態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畢業生。

“學生們跟著他很享受學習的過程,大家都很尊敬他。” 學生楊乃浩回憶道...

難忘師恩,楊乃浩坦言,如果沒有孫老師當年的教誨,自己和很多同學的成長之路必將被改寫…這份恩情值得大家一生來報答。

離孩子最近的三個人,決定孩子的人生

好的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教授學生,更是以自己的態度和獨特人格魅力,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並進而影響著學生一輩子!

東野圭吾說:“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實都是命中註定,是為宿命。”

孩子所走過的每一段路,遇見的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深深映射出身邊最親近人的模樣。

父親,是孩子心中的太陽,引領著孩子目之所及、心之所向;

母親,是孩子心中的月亮,清新柔弱卻又溫暖人心;

老師,是孩子學習之路的星星,點點星光照亮孩子的前程。

願大人們,都能把自己活出光彩,照亮孩子前進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