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 來源:喬諾商學院整理自《規則》


編者按


每個創業者都有夢想,最初的時候整個團隊也都齊心協力,可一旦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團隊很快分崩離析。創業者們只有放棄夢想。


據IT桔子數據庫顯示,18%的企業死於行業競爭,16%死於商業模式匱乏。


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數據來源於IT桔子,注:一家企業有多個死亡原因,則重複計算


為什麼呢?


企業的成功,在於緊緊跟隨客戶需求,實現價值。可是客戶需求永遠在變,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上,企業缺乏一個抓手。


任正非在《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說到: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西方已實現了企業家的更替,不影響企業的發展。中國一旦企業家沒有,隨著他的生命結束,企業生命也結束了。


在組織中,要承載業務的不是個人或者團隊,而是流程。


流程是客戶需求的抓手,就像牽住風箏的那根線。優秀的企業,以流程的確定性,應對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


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客戶在變化,客戶的客戶也在變化


哈默在《企業再造》中,提出了3C力量,分別是customers(客戶)、competition(競爭)、change(變化),“客戶”獨佔鰲頭。


賣方不佔優勢,買方獲得支配地位,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買方決定買什麼、什麼時候買、支付方式等等。


時間過去幾十年,隨著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信息越來越透明,企業在專業信息上的優勢也不復存在,反而客戶的優勢地位日益加強。


客戶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嗎?有人說,以前的客戶很簡單,很容易看懂,現在的客戶已經看不懂了,對於企業而言,充滿了不確定性。


很多的乙方,怨聲載道,交出的方案,一改再改,甲方總是不滿意,而且要求還在變化。


為什麼呢?因為甲方的環境一直在變化,也許是他的領導的想法一直在變化。善變的客戶,是這個VUCA時代的核心人物,互聯網改變了一切。


客戶的不確定性還在於,客戶的客戶也在迅速變化。


有個交通廣播電臺的主持人說,以前一直跟音樂臺、體育臺競爭出租車司機用戶,後來發現被滴滴打車打敗了。


出租車司機重點關注有沒有乘客發單,沒空聽廣播了。滴滴打車出來之前,出租車司機的潛在客戶都在路邊,交通臺可以給他們提供很多信息。有了打車軟件後,出租車司機的潛在客戶,已經有的在線上,有的在路邊了,出租車司機的行為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在既往客戶分析模型中,都是靜態的看待客戶的需求,確認客戶需求的方式是探詢,客戶“猶抱琵琶半遮面”,等我們想方設法去了解。現在的客戶,已經不再“羞羞答答”,他們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等你探詢,他就和盤托出了。


關鍵是我們能理解客戶的需求嗎?客戶需求的關鍵已經不是清晰度,而是需求的變化了。


很多客戶或者領導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麼。”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工作環境,誰能把握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誰就能拿走大部分利潤。


客戶正越來越需要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需要客勤關係、回款合同、整體方案、定製技術,品質、按期交付……這些也是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這個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其實就告訴我們一個變化,客戶從單一產品的需求,正在變成解決方案的需求。


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企業家,不能讓企業之魂永存


無論多大的企業,都可以用有限的、非常明確的流程,去應對業務方面的不確定性。


客戶需求不確定,而企業流程就是抓住客戶需求的抓手。為不同客戶設計不同流程 ,而且流程能夠閉環,滿足客戶價值,流程的確定性就能應對客戶需求的不確定性了。


企業內部流程也一樣。1萬人的人力資源管理,突然有一天變成18萬人的人力資源管理,從表面上看,要增長18倍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流程管理通暢後,管理1萬人的流程,跟管理18萬人的流程,沒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流程就是管理的抓手,抓住了這個世界飄搖的不確定性背後的相對確定性。一家企業最多幾十條端到端的流程,就可以將企業內外客戶的需求鎖定,這是管理的本質。


有一段時期,IBM推出了電腦購買融資計劃。有客戶買IBM電腦,暫時沒有那麼多錢,IBM找個銀行來融資擔保,就觸發這個流程了。客戶經理申請融資,交給經辦員,交給信用,交給商務,交給估價員,交給文書……實際上文件在公司“旅行”,各個領導簽字蓋章。客戶經理著急上火,在銷售店面求客戶留下來等等,說正在走流程。


“正在走流程”,這句話非常耳熟能詳,大公司流程總歸會慢一點,其實這些都是大公司“找死”的理由。


客戶最後說,算了我等不及了,聯想、戴爾、惠普電腦也差不了多少,而且馬上就可以用。客戶經理白辛苦一趟,生意沒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銷售員一半的時間都花在公司內部走流程,做協調,沒有時間服務客戶,這種場景非常可怕。


更可怕的是,公司各職能部門還要管一線銷售,提供各種數據報告填表,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企業文化價值觀,銷售員的時間又切掉一半,只剩下四分之一,更加沒時間服務客戶了。連銷售員都沒時間服務客戶,誰來創造客戶價值?


但IBM電腦融資的流程再造是成功的。優化後,該流程只剩下了銷售代表、交易員和商務部參與,取消了“文件旅行”,週期只有4小時(時間減少約90%),降低了人力、財力的支出,業務增加了一百倍。


任正非在2003寫下文章《在理性與平實中存活》說到: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西方已實現了企業家的更替,不影響企業的發展。中國一旦企業家沒有,隨著他的生命結束,企業生命也結束了。


就是說中國企業的生命就是企業家的生命,企業家死亡以後,這個企業就不再存在,因為他是企業之魂。一家企業的魂如果是企業家,這個企業就是最悲慘、最沒有希望、最不可靠的企業。如果我是銀行、絕不給他貸款。


為什麼呢?你不知道他哪天坐飛機或許就出事了。


我們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於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


這個管理體系在它進行規範運作的時候,企業之魂就不再是企業家,而變成了客戶需求。


客戶是永遠存在的,這個魂是永遠存在的。


企業家在這個企業沒有太大作用的時候,就是這個企業最有生命的時候;企業家還具有很高威望,大家都很崇敬他的時候,就是企業最沒有希望、最危險的時候。


華為的宏觀商業模式中,產品發展的路標是客戶需求,企業管理的目標是流程化組織建設。華為以IPD流程基礎,堅定的走向了流程型組織的建設之路。


任正非:企業的生命不是企業家的生命

這3類企業,需要重新審視流程


第一類企業:覺得自己資源足夠,但是就是無法把好的想法落地的組織,沒有做事的方法,那麼

是時候考慮建立流程了。


第二類企業:這些企業,內部充滿了官僚氣息,工作相互推諉,員工做事出工不出力,給了激勵,也只能短暫見效,很快就恢復原樣。特別有些事業部制的企業,部門牆林立,部門之間象徵性合作,其實在內耗,整個公司效率低下,士氣低落。這樣的企業,往往還披著現代化企業的外衣,是時候拋棄幻想,重新認識自己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流程,看看是不是已經過時,成為了業務的束縛。


第三類企業:已經開始向流程型組織邁進。這些企業已經非常優秀,流程高效,業務飛速發展。他們有更高的夢想,希望成為世界級的行業領導者。他們需要不斷地挑戰自我、否定自我,不斷地放下自己的成功,開拓新的領域。這樣的企業令人景仰,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不僅僅是短暫的優秀,所以他們不僅僅需要建立好的流程,還需要建立好的流程優化機制,而且用流程牽引組織架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