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所施,下所效"


當今社會,是個快節奏的時代,大人們都是四處奔波,忙於工作,忽略了家庭,更可怕的是,還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有的人說,自己不用管孩子,好好掙錢就行了,到時候把孩子送進名校,在學校自然會有好老師教育孩子。


名師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師”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孩子的微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又是怎麼養成的?為什麼名校出來的很多人才最後總會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好好想想。兒童教育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發展為孩子的好習慣或者壞習慣,家長對此應該敏感,時刻謹記,更要用心,不要等壞習慣長成蒼天大樹時,再去給予糾正,那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同樣的一件事情,家長的不同處事風格,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


情況大致講的是媽媽突然看見孩子在動電源插排後作出的不同反應。


第一種處理方式是:


媽媽氣勢洶洶的對孩子說道:“你幹啥呢?這是電啊,這個很危險,會電死人的啊!”


孩子:“我想試試看”。


媽媽:“你試啥試,以後再動,動一次打一次!”


這個對話是不是很像現實中的我們,有沒有戳痛你的痛點。


這種方式有很大的不可取之處,首先孩子被你一吼,肯定第一反應是很無辜,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其次就是孩子以後可能會不自信,不懂得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更不要說勇於嘗試什麼新鮮事物了。


“上所施,下所效"|育兒的最高境界


另一個處理方式是:


媽媽說:“誒,寶貝,不可以碰這裡哦”。


孩子:“為什麼呢?”


媽媽:“這是電啊,觸電會有生命危險的”。


孩子:“觸電是什麼感覺?”


媽媽拿出了一個小電池,說道:“看,這是打火機裡的電池,電一下就會很痛,你要試試麼?”


孩子:“我不敢”。


媽媽:“那我放在這裡了,你想試可以試試”。


孩子猶豫再三,拿起了小電池試了一下,“啊,好痛啊”。


媽媽:“看,你剛才摸的是插排,如果觸電,就像有一萬個小電池電你,你覺得你會怎樣?


孩子:“會痛死的”。


媽媽:“對呀,所以千萬不要碰電源,也不要洗完手不擦手去按電燈開關。這些行為都很危險”。


孩子:“媽媽我知道了”


“上所施,下所效"|育兒的最高境界

“上所施,下所效"|育兒的最高境界


這種處理方式我們看來是不是效果好很多,可是現實中,又有幾個家長是這樣在做呢?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有時候我們的“好心”孩子可能不能理解,或者給孩子帶來困惑。


小孩其實最懂事,大人只要把正確的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還是能夠聽懂的。育兒是我們一生都無法辭去的工作,既然不想逆來順受,那我們何不乘風破浪,迎難而上呢?


有時候孩子的一些做法、壞習慣,又何嘗不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呢?


我們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是否應該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按著要求在做!


給大家舉個生活中的例子,這是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情。


這是個單親家庭,媽媽就是我說的那種每天都在拼命的工作、掙錢,想著以後把孩子送去讀好學校。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孩子在家裡的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觸到的最早的教育,教與不教,你覺得會沒有區別麼?


因為回家也在忙的原因,所以在孩子纏著媽媽玩的時候,她總是給孩子扔一個手機讓孩子自己玩去,然後給孩子說不要吵著她。


然後,孩子後來總是愛玩手機,媽媽又開始批評孩子就知道玩手機。是不是很矛盾?我們大人有時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集合體”。


因為媽媽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所以在家中和孩子沒有什麼有效的互動。


慢慢的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了一段時間,不見改善,萬般無奈下,媽媽就去找專家諮詢,說自己的孩子除了玩,幹啥都沒法專注怎麼辦?


專家:“因為我們父母日常沒有為孩子做過專注訓練,被吵翻了,就扔個手機給孩子。這樣孩子是沒辦法在學習時集中精力的。”


媽媽:“那怎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度呢?”


專家:“很簡單”。


媽媽回家後帶著寶寶開始做遊戲。“寶寶,我們做個遊戲吧,媽媽讀到水果的名字,你要拍一次手,好不好?”


孩子:“好的啊”。


媽媽:“大象,獅子,老虎,蘋果!”說道蘋果時,孩子拍了一下手掌,然後媽媽繼續“小汽車,小房子,機器人,草莓!”說道草莓時,孩子又拍了一下手掌。


“你真棒,這次媽媽讀到顏色的名字,你就拍手好不好?”媽媽又換了一種遊戲。“好的”孩子很快的答道。


邊聽邊拍手,讓孩子用心聽你說的話,思考詞義,再判斷是否拍手,這就是對孩子注意力最簡單有效的訓練!


是不是很簡單,而且不費事,可是這個糊塗的媽媽忽略了這個。指望以後學校老師去教你覺得可能麼?


所以,家庭教育絕對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更是教育環節中的重中之重。


正如那句老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狠”。事出必有因,百因必有果,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你對孩子何等用心,你的教育手法又是何等的自然有效,你的孩子就將會取得何等的成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心無痕,在陪伴中教育,在遊戲中成長。


一個有心的小廚師可以成為一名大廚,一個有心的媽媽可以成為一個育兒專家。孩子就像一個花骨朵,想要把它培養成蒼天大樹,離不開我們家長的用心培養、澆灌、施肥。我們既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更要無條件的愛孩子,給孩子做出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事關孩子無小事,在大人眼裡再小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大事。


陶行知先生寫過這麼一首詩,這首詩我覺得大人們應該牢記心中,它是這樣寫的:大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上所施,下所效",我想育兒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心無痕吧。

“上所施,下所效"|育兒的最高境界

“上所施,下所效"|育兒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