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疫”之後,生鮮電商還能否拼過傳統菜場?

過去的2019年,生鮮電商的日子並不好過,呆蘿蔔陷困局,吉及鮮融資失敗,淘吉吉破產;盒馬開業三年來首次關店、永輝旗下超級物種因虧損被剝離、美團小象生鮮戰略收縮。


被迫裁員、關閉門店……生鮮電商負面消息頻出,一句2019年網絡流行詞“我太難了”,足以概括某些生鮮電商玩家的心情。

不過,在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生鮮電商迎來了意外的轉機!

“一菜難求”!有個朋友在朋友圈這樣感慨:以前每天半夜起來QQ農場裡面偷菜,現在每天早上起來搶菜,叫醒我的不再是鬧鐘,而是我對新鮮蔬菜的渴望!

現在,家裡的長輩也開始線上買生鮮,每天甚至定好鬧鐘在線蹲守搶菜,時間也越定越早。網上暗暗流傳著搶菜攻略,標註好了各家生鮮電商APP的庫存更新時間,大家的搶菜鬧鐘也從早上5點提前到了凌晨12點。

在這個特殊時期,生鮮電商平臺能否突破此前瓶頸、釋放增長潛力的機會,風口之下,也是一次新的檢驗。甚至有分析認為,此次的疫情會讓生鮮電商猶如2003年非典時期崛起的淘寶一樣得到真正的發展。

此“疫”之後,生鮮電商還能否拼過傳統菜場?

不過筆者認為,現階段生鮮電商們取得的成績,只是階段性的,不代表生鮮電商會加速走向真正的繁榮,生鮮電商還是通過燒錢的模式來搶佔市場,沒有找到盈利模式。

疫情過後,菜市場還是菜市場,生鮮電商依然拼不過菜市場


//贏在政策支持//

如果說生鮮電商有資本的支持,可以不斷的燒錢。那麼菜市場有政策的支持,可以不斷的被關照。在此次疫情中,多部委多次強調菜市場的重要性,菜市場在疫情期間不得關門及縮短營業時間,菜市場肩負著“穩物價、保供應、穩民心”的關鍵角色。

追溯此次疫情病源,來源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類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管理不到位、環境髒亂差的市場,在國內還有很多很多。關停市場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

此“疫”之後,政府會更加註重

消費升級、城市更新後的民生工程建設。

此“疫”之後,對菜場的變革將是一場倒逼,菜市場將會變得更規範、更乾淨、更便民。


//贏在食材新鮮//

生鮮生鮮貴在“鮮”。生鮮蔬果需要冷鏈物流、倉儲保鮮、鎖鮮包裝、冷鏈配送等幾個程序,但是送到顧客手中,依然時不時有質量問題。

生鮮的鎖鮮是最燒錢,最難根本解決的。

而菜市場的生鮮品類,都是經營戶夫妻商販凌晨從各大批發市場挑選來的,用最新鮮的食材拿菜市場進行銷售,中間減少了很多環節。同時,在售賣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生鮮不同品相售賣不同的價格,所見即所得,這是生鮮電商所不能媲美的。


//贏在價格實惠//

B2b的生鮮電商,都基於對冗長的傳統農業供應鏈的共識:農產品流通從個體農戶開始,經由生產合作社——產地批發市場——銷地一級批發市場——銷地二級批發市場——社區農貿市場——最終抵達餐廳或是個人

其本質的商業邏輯認為:

一、農產品批發環節量大價優,如果集合採購訂單,可以從上游拿到巨大的議價空間,產生額外利潤。

二、農產品價格隨行就市,供需信息高度不對等,如果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打通供需關係,可以減少損耗。

三、農產品流通鏈條長,層層加價,因此需要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工作效率,做到產地對接餐桌。

事實上,諸多生鮮品類以本地自產自銷為主,交易中並無如此多冗長的流通環節,外來的生鮮也沒有那麼不合理的利潤。市場、分銷商、貨老闆、菜販、夫妻店,有的付出了資源和資金,有的付出了經驗和勞動,有的承擔了風險,他們都是按照自己的貢獻獲取利潤,甚至是微博利潤。如果要從裡面擠出不存在的泡沫,不太實際。

加上鎖鮮、倉庫、包裝、配送、人員的成本,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生鮮電商一直在燒錢,然而貨品的價格還比菜市場貴的原因。


//贏在品類豐富//

與菜市場相比,目前的生鮮電商的品類還太少。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生鮮電商一般都會設置一定數量的SKU,然而也造成生鮮電商在選品上的侷限性。

生鮮電商可以買到高端進口生鮮,卻很難買本地當季野生時蔬。

隨著菜市場的業態升級,更多的現場體驗加工類業態的引入,也是生鮮電商所不能比擬的。


//贏在人間煙火//

古龍說:“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場,因為不論怎麼心如死灰的人,一進菜市場,再次真實地嗅到人間煙火的氣息,也必定會重新萌發出對生活一絲眷戀。”

菜市場,一座城市裡最接地氣、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與各種熱辣新鮮的食材相遇,也可以在嘈雜中清晰而深刻地感知生活的真切,可以從風物特產中分辨不同的地域風貌,也可以找尋存放在此處的城市記憶……

菜市場外圍有很多人在打牌、閒聊,一群人圍著,80、90後記憶中最熟悉的場景,也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人文一面。

菜市場處於熟悉的鄰里環境中,買菜不僅僅是買菜,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疫”之後,生鮮電商還能否拼過傳統菜場?


//“疫”後反思//

疫情期間,寧波一家菜市場,消費者相互短暫逗留15秒被傳染。菜市場作為人員密集場所,特別容易被感染,然而還是有很多人選擇菜市場而非線上生鮮。

說明什麼?菜市場有它存在的必然性,生鮮電商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取代不了!

疫情結束之後,短時期內暴漲的生鮮電商需求必然面臨回落,生鮮電商的未來,還有很多瓶頸需要突破,選品、冷鏈配送,小區恆溫自提櫃設置,配送區域覆蓋面等等都還不健全。

菜市場還是菜市場,是你生鮮電商無法取代的菜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