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鬆 2

一、佈列松在北平

解讀01【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1】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從內容上看,這是一個集會的場景,一個人站在前面講話,在大群人集中在講話者的對面,這是一種常見的場景。片子中,前景為一主體的清晰背影,並且通過地面上中景為依稀可辯的人群,還有零星走動的人(也可能是維護秩序的人),遠景用霧氣朦朧的建築,烘托了會場的地點環境和氣氛不同平常。根據畫面的視角,一定是標頭加中光圈並且對焦在人群得到的效果。通過這種近、中、遠景的安排處理來反映現場的特殊氛圍,是值得學習的。

=================================================================

解讀02【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2】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圖片給我的最一印象是老人形象打扮和搜尋的眼光,把老者安排在一群行進的部士旁並且處理畫面正中央顯得特別突出和高大。本來是一個人群較多的場面,通過幾個人影反映出來,既使畫面簡潔,又不失單調,作者還運用了多與少、黑與灰、嚴肅與活潑表情的對比,刻劃了人物的不同情態。

=================================================================

解讀03【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3】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現在看來這是一張普通的霧片,大師選擇這樣的天氣和紫禁城這樣特殊的地點拍片肯定有其特定的目的。難道是想在這樣的天氣裡尋找往日的寧靜,彷彿在畫面裡已完全表現出來了!偌大的廣場,只有一個人在走動,還是戴著口罩,可見當時的 們還是很注重生活質量的。後面的幾個固定廣告或者告示的地墩說明這裡熱鬧過。灰白色與行人的黑衣衫形成反差使畫面有了對比。

=================================================================

解讀04【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4】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這也許是和上圖同一天拍的。一個人低頭獨行在皇宮裡,這不正說明了此處的冷清和寧靜麼?這個構圖和用光特別講究:漢白玉的欄杆高低錯落,由近及遠形成之字形構圖。地面上微微的反光與遠處的光形成呼應。雖然是黑白照片,但整個畫面通過左側逆光,使色調層次過渡豐富,立體感強。

=================================================================

解讀06【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5】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這是一張讓我看後就不能忘記的作品,攝影語言盡顯其中

從構圖上看,近景、遠景選擇合理,採用高院紅牆作為視覺引導線;元素選擇了前正後背的兩個人物,對焦前實後虛,尤其是主體人物的形象特別、表情豐富,讓人過目不忘,刻劃了人物那種喜悅友好的內心和性格。

=================================================================

解讀06【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6】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這是一張近景環境人像。大光圈既虛化背影又清晰主體,大師抓住了人物在交談的姿態神態:一胖一瘦的身材、一說一聽的姿態、一正一側的方位、一舉一放的手勢、一光一冠的穿著(雖然一看就是普通平民,但沒看出兩人的職業身份,只怪自己對那時代的人文知之太少)。構圖簡潔但又能說明環境,我即使是於次剪裁也做不到這一點,真佩服大師的一次構圖的能力(據資料顯示,老布倡導拍攝時就要構圖準確也從不二次剪裁)。

=================================================================

解讀07【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7】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這種街頭景象不僅那個時代常有,現在也不少見。可我一般都不敢直面別說拍照了。畫面上婦女懷抱著的小孩,是片子的亮點。豎構圖運用使得前後陪體

相得益彰

=================================================================

解讀08【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8】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這也是一幅我很喜歡的作品。大師選擇了一個多人物、光線較低(應該是早晨吧)、適合攝影的茶館的熱鬧場面。大師採取稍高角度,側逆光,使整個茶館的氣氛強烈,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各異,充分體現了北京地方茶館文化特色焦點放在畫面前三分之一處,最大限度使每個人物清晰。另外,雖然畫面人物多,但選取的瞬間沒有重疊的現象,不能不佩服大師的決定性瞬間的抓取能力。

=================================================================

解讀9【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9】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從構圖上,大師是用的倒三角形對稱構圖,使畫面一種穩定感。在人物的瞬間動作選取上很講究,左側、右側、正面,各不相同,三人的動作姿勢也各不相同,光線好象用的是左側光吧。值得學習的還有就是拍環境人像時背影的選擇和頭部位置的控制,讓兩個人物處於城樓門洞間,以呼應畫面對稱構圖的要求。從色彩上看,利用了上深下淺的對比使畫面更加充實和平衡,使人物的特徵表現更加充分。機位選擇用的是半低位,讓前景人物更加高大。

=================================================================

解讀10【攝影大師佈列松的影像中國(1)北平10】

我的《大師作品》系列解讀--佈列松 2


用光上採用了現在很常用的窗戶自然光,這對於我想拍陶瓷人文是很值得學習的,因為平時看到陶瓷生產的很多場景都是這樣的。大師把焦點放在中間表情最突出、光線最好的人物上,而且四個人物不重疊,且有實有虛,讓觀者的目光自然落在作者要想表達的地方,這是我要特別學習的一點。看得出這張作品的作者的機位靠得近,正是驗證了“如果你拍得不好,,那是你靠得不近”這句名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