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專欄】從競爭到共生

社群將把傳統的以公司+員工

形式轉型升級到平臺+合夥人,這樣我們就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對此,我總結了三點:

1、社群經濟的運營,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推廣成本

因為在合夥人情況之下,在社群經濟情況下,在一個利益共同體情況下,在一個三百六十行提供優質服務的長板原理下,每一個人都是主體,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下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你會主動去宣傳,主動去推廣。所以說,真正龐大的社群是不需要養很多員工的。舉例來說,我一個朋友的企業,現在每天的銷售額一百萬,他的員工你知道有幾個嗎?三個人。怎麼實現的?全部是圈子,所有圈子的老大在不斷銷售,這三個人只是做了很多後勤工作而已。

【社群專欄】從競爭到共生

2、把會員當產品賣、把產品當禮品送

在社群經濟下,我們以後真正的產品是以人為中心,一定是人,是我們的用戶,是我們的圈子,而不再是我們產品。那麼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就不再是產品了,而成為了禮品,免費送。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傳統的銷售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3、在社群經濟下,不是說每一個社群都必須是一個強大的平臺、強大的理想領袖,而是從小開始,從小做起

今天我們很多中小企業、中小微企業都需要實行社群化運營才能夠真正可持續發展下去。

【社群專欄】從競爭到共生

社群發展有三個階段:企業社群化、社群品牌化、品牌生態化。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企業要實現社群化運營,要先把我們現有的資源充分結合和利用起來,不能浪費掉。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圈子,在社群經濟下,我們不僅僅把直接用戶連成一個群體,還可能把每一個用戶背後的圈層進行鏈接,而這種鏈接才叫社群化的運營。在一個不斷進行社群化的時代,就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你的客戶說不定就會被別人鎖定,成為別人圈子裡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有很多品牌湧現出來,形成社群品牌化。2019年剛剛是社群經濟落地形成趨勢和風口,這時候是我們最好的時機。

社群品牌化之後,所有的社群品牌還得進行品牌生態化,這是一個最關鍵的點。怎麼理解?假如說一個朋友有一個圈子,有一個社群,擁有100萬人。另外一個朋友也有100萬人,但這兩個圈子必須要相互導流,而不是相互獨立,一定要形成一個生態循環。我們沒有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品牌可以把三百六十行服務全部做完。一定要形成一個圈層式的、生態化的、相互導流的、相互結合的社群聯合體,而不是相互競爭的對手。

從競爭邏輯要轉換到共生邏輯,社群和企業之間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相互分層關係,這種相互分層關係就形成生態化的運營。下次課程我們分享到底如何操作,請大家持續關注。

【社群專欄】從競爭到共生

稻魚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