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75個紅軍師20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3個紅6師,分別是紅3軍團8軍6師(即前文介紹的紅3軍團2師)、紅3軍團6師和紅2軍團6師。本文介紹的是紅2軍團6師,,這支部隊由著名的洪湖赤衛隊發展而來。

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1934年10月26日,紅3軍與紅6軍團勝利會師後,在四川酉陽縣南腰界宣佈恢復紅2軍團的番號,原紅9師改編為紅6師,師長鍾炳然,政委袁任遠,下轄第16、18兩個團,16團長常善德,18團長賀炳炎。為了充實建制,原黔東獨立師一部也被編入第18團。

師長鍾炳然,1902年出生於湖南桑植,是賀龍的遠親,參加過南昌起義,曾任紅3軍9師師長。他雖然作戰勇敢,打仗仍是舊軍隊的那一套,後被調去紅軍學校學習。

師政委袁任遠,原名袁明濂,1898年出生於湖南慈利,參加過百色起義,曾任紅8軍政治部主任,上級調他來主要是為培養和提拔新的政工人員。工作一個月後袁任遠又被調回紅6軍團,政委仍由廖漢生擔任。

兩個軍團完成改編後,立即北返湘鄂邊,在十萬坪谷將湘西軍閥陳渠珍的主力全部打垮,紅16團一路尾追敵人,收復了永順縣城。之後紅16團便留在當地建設政權、清剿地主武裝,紅18團則隨軍團主力發起湘西攻勢。1934年12月,紅18團協助紅4師打垮湘軍獨立第34旅,包圍湘西重鎮常德,引得湖南軍閥何鍵匆忙調兵來救,減輕了紅一方面軍的壓力。

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紅2軍團6師第二任師長郭鵬,第三任師長賀炳炎

回師根據地後,紅6師收編了當地哥老會頭目李吉宇的游擊隊,將其改編為紅17團,團長還是李吉宇。李吉宇以前是賀龍的部下,後來被派出去組織游擊隊,其成員大多是本地出身的土匪。同時,郭鵬被任命為紅6師新師長,他於1906年出生於湖南醴陵,參加過秋收起義,曾任紅16軍連長、紅18軍營長、紅17師51團團長。

1935年2月,湘鄂兩省軍閥聯合調動10萬大軍,向剛重建的湘鄂川黔蘇區殺來。此時紅6師18團正在蘇區邊界休整,面對優勢敵軍,寡不敵眾,被迫後撤,團政委熊仲卿在遭遇戰中陣亡。之後由余導群接任紅6師師政委,餘導群,原名餘舜貽,191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31年參加紅軍,曾任紅18軍54師青年科長、紅6軍團18師53團政委。

為了調動敵人,紅2、6軍團放棄了大部分根據地,改以運動戰的方式與敵人周旋,並先後取得陳家河、桃子溪、忠堡幾次大捷。紅6師這期間被分散使用,紅16團留在後方清剿地主武裝,紅17、18團則隨主力作戰。在1935年6月的忠堡戰鬥中,被包圍的敵人抵抗較為頑強,紅6師政委餘導群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不久犧牲,紅18團的團長政委也都負傷。

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紅2軍團6師首任政委袁任遠,第二任政委廖漢生

賀龍見這股敵人久攻不下,命“救火隊長”賀炳炎代理紅18團團長繼續組織進攻,可賀炳炎這會卻鬧起情緒不幹了。為啥?原來之前賀炳炎本來是紅18團團長,但夏曦提出“改組派自首分子”不能擔任團以上職務,使得賀炳炎又被撤職。任弼時政委見賀炳炎鬧情緒,把他教育了一番,賀炳炎這才提著大刀殺上前線,很快解決了這股敵人。

1935年8月,紅2、6軍團又在宣恩縣板栗園伏擊了蔣軍第85師,敵師長謝彬帶著警衛營困守一個土圍子。謝彬這個傢伙是紅軍的老對手,非常反動,曾在江西蘇區屠殺過許多無辜平民。這會眼看大限將至,這傢伙更是拼命抵抗,友軍紅4師強攻幾次都沒有成功,師長盧冬生、政委方理明都先後負傷。

這樣解決謝彬的重任又交給了賀炳炎,他親率紅18團強攻土圍子,終於解決了這股頑敵。當然戰後紅18團的傷亡也很大,三個營長犧牲了兩個,全團傷亡一半以上。戰鬥結束後,紅軍戰士抬著身負重傷的敵師長謝彬去治療,賀炳炎看到這傢伙居然還有這待遇,不由火冒三丈,咬牙切齒,上去一刀把謝彬的腦袋砍了,賀龍得知後把他狠狠地罵了一頓。

1935年11月,紅6師隨軍團部踏上長征之路,廖漢生被重新任命為紅6師政委。紅6師走在全軍的前衛,在突圍途中,紅17團團長範春生犧牲。為了強渡烏江,紅6師參謀王紹南帶領一支100多人的偵察隊,化妝成蔣軍成功奪取了烏江渡口,並派工兵搭起一座浮橋,使得紅2、6軍團僅用半天時間就全部渡過號稱天險的烏江。

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板栗園大捷紀念碑

1936年2月,紅6師隨軍團部進入畢黔大地區,這一帶群眾積極性高,紅6師補充了一大批新兵。為了打擊尾隨而來的蔣軍,紅6師和紅4師聯合設伏,將蔣軍萬耀煌部的司令部一舉端掉,萬耀煌也差點做了俘虜。此戰中,紅18團政委餘秋裡為保護團長成鈞,左手嚴重受傷,後因傷口感染而不得不選擇截肢。

為了掩護全軍渡過金沙江北上,紅6師又在雲南六甲與滇軍打了一仗,滇軍裝備比較好,紅6師雖然完成了掩護任務,包括師長郭鵬在內的不少人都在這次戰鬥中負傷。途經雲南祥雲縣時,紅18團俘虜了2000多名被滇軍拉壯丁的百姓,在廖漢生的安慰和勸說下,其中的1000多人都報名參軍,並被編為紅6師的新兵團。賀龍得知後,直誇廖漢生有辦法。

1936年6月底,紅2、6軍團抵達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隨後兩個軍團與紅32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紅6師師長郭鵬因為體罰紅軍戰士而被撤職,原紅5師師長賀炳炎接任師長。經過兩個月的艱難跋涉,紅6師終於隨方面軍主力走出草地,抵達甘南哈達鋪,之後按照成徽兩康戰役的部署,紅6師攻佔康縣,並留下紅17團在當地建立根據地。

賀炳炎鬧情緒,不聽賀龍命令,任弼時一番教育,提刀上陣

抵達陝北的紅2、6軍團一部

不過,由於張某人突然率紅四方面軍不辭而別,兩康戰役的計劃流產,周圍的蔣軍一股腦兒向紅二方面軍圍攻過來,為避免被蔣軍合圍,紅6師只得隨方面軍主力強渡渭水,迅速向北轉移,突圍途中,部隊的後勤輜重全都被丟棄,紅18團政委周盛宏犧牲。留在康縣發動群眾的紅17團由於沒來得及收攏,被蔣軍截斷,包括師政治部主任劉型在內的近千人大部犧牲。

1936年10月22日,紅6師隨方面軍主力抵達甘肅會寧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為了彌補在康縣的損失,陝北紅軍的一個團被調入紅6師,仍稱紅17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紅6師駐紮在富平一帶整訓。抗戰初期,紅6師與紅28軍一部合編為八路軍第120師716團,經過幾十年編制的變化,如今承襲紅6師衣缽的是軍改前的第1集團軍1師3團。

點評:

紅6師雖然是洪湖游擊隊的傳人,但作戰表現卻完全不像游擊隊,特別是該師第18團,從黔東到陝北,幾乎場場惡戰都少不了該團,這大概與勇猛善戰的第18團長賀炳炎有很大關係。綜合來看,紅6師的戰鬥力無疑是紅2軍團3個師中最強的,在整個紅二方面軍中也僅次於紅17師。

紅2軍團6師歷任師長

鍾炳然(1934.11-1935.02,離隊)

郭鵬(1935.02-1936.07,1955年中將)

賀炳炎(1936.07-1937.08,1955年上將)

紅2軍團6師歷任政委

袁任遠(1934.10-1934.11,湖南省副主席)

廖漢生(1934.11-1935.03,1955年中將)

餘導群(1935.03-1935.08,犧牲)

廖漢生(1935.08-1937.08,1955年中將)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