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哪個皇帝的政績比較好,都有哪些貢獻?

曉霜文史論述


我認為是唐憲宗,他有“小唐太宗”之稱。

唐憲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即位之始就大力對強藩巨鎮進行鬥爭,企圖恢復中央集權。從元和元年(806)到元和七年,朝廷先後討平西川節度使劉闢、夏綏節度留後楊惠琳、鎮海節度使李錡迫使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歸命,在成德鎮自立的王承宗也輸貢賦、請官吏。憲宗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平定淮西。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恕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今河南汝南),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在這次勝利的影響下,很多藩鎮相繼歸命,後又平定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憲宗雖然能夠平定部分藩鎮的叛亂,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產生割據的根源,因而取得的成就並不鞏固。元和十五年憲宗去世後,短短的兩年中,盧龍、成德、魏博、淄青、澤潞、徐泗、汴宋、浙西等鎮又紛紛發生變亂或不稟朝命。


觀瀾聽雨潤物無聲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有作為的皇帝小編認為也只有唐憲宗李純了。

1.唐憲宗李純登基後經常閱讀唐朝以前的皇上的記錄,他十分仰慕唐太宗和唐高宗,並且自己也向著唐太宗學習。

2.認真總結過往唐朝衰落的原因,注重朝堂的團結,敢於任用宰相,並且經常和宰相議事到後半夜。

3.在位十五年中,每天勤勉於政務,君臣也是一條心,削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重振了中央政府的威望。

4.在位期間體恤人民,深深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多次減免賦稅,大力發展人口,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越過越好。

總結:唐憲宗李純是唐朝經過安史之亂之後的一位明君,他勤勉努力,挽回了當時搖搖欲墜的大唐天下,被後人稱為大唐的中興之主。


小空話歷史


綜合評價的話,估計也只能是唐宣宗李忱了。

李忱,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李忱於長慶元年(821年)獲封光王。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登基為帝。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宗室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對外方面,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復河湟之舉,為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李忱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他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所以直至唐朝滅亡,百姓仍思詠不已,稱李忱為“小太宗”。但亦有史家認為他“知為君之小節,而不知其大節”、“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最終招致“內臣爭立嗣君,幾至於亂”的後果。

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後加諡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