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米價創新高,國內會出現屯糧現象嗎?

人到中年不得了


國際米價創新高,國內會出現屯糧現象嗎?

國際大米價格在前期越南、泰國等東南亞發生旱情的影響下,就已經在上漲了,再加上最近這一段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大米出口國在疫情影響下國內米價進一步上漲,且收購難度增大,於是先後採取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推高了國際米價漲至近年來的新高。但無論國際米價創新高,還是進口可能減少,都對我國大米產生不了多大影響,更不至於因此就紛紛去採購屯糧。

一、國際大米價格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持續堅挺上漲,其中泰國、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國的報價已經達到近幾年的高位,如作為國際大米價格基準價的泰國白米價格目前已經創下7年來新高,截至目前泰國破碎率5%的大米報價每噸555-580美元。但從交易來看,且不說越南等採取限制大米出口,最近又反轉繼續出口大米,只不過採取每月審批的方法,如計劃4月份出口量40萬噸已經獲得總理批准。

二、大米出口國的出口限制措施,更多是基於當前因為疫情影響導致本國供應可能存在擔憂,再加上部分國家物流中斷,使得近期大米的交易量明顯下降。特別是出口國本國的民眾也發生了搶購、屯糧的情況。但畢竟這些國家大米的出口資源優勢還在,一旦疫情形勢緩解,民眾恐慌情緒消退,大米出口市場的競爭還會存在。比如最近泰國就很“憂傷”,大米出口報價大幅上漲,再加上疫情原因,買家報價採購的很少,一旦越南、印度等國家出口管控的風向改變,加之疫情好轉,相信國際米價會隨之下調。

三、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無論民眾對國家公佈的產量數據和庫存數據信任與否,國內的大米供需格局多年來都是比較好的。可能在水稻主產區的人們體會更直接。我國每年2億噸的水稻產量,按常規摺合大米的話差不多在1.4億噸左右,能夠滿足60%以上人口的大米口糧需要。而且還有剩餘,剩餘的這部分,產區的農民朋友都清楚,會被國家通過託市收購進入到臨儲庫存。有不完全統計數據,截至目前國家還有1.2億噸的託市陳稻穀還在庫存裡。

四、我國對大米的進口量並不大,2011年之後的幾年,東南亞的大米特別是越南大米大量進入國內市場,並不是因為國內的需求增加了,自己產的水稻不夠了,而是因為價格,低價進口大米的價格優勢太明顯,以至於有幾年在東北就能看到東南亞低價進口大米的身影。但其實常年來看,我國大米的進口量每年也就二三百萬噸的量,這部分大米以中高端為主,比如泰國、緬甸等的香型大米,用來滿足一部分群體的改善型消費需求。

綜上,糧小咖覺得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最近這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出現的搶購大米、恐慌性屯糧的心態,真的沒有必要。且不討論到底庫存數據、產量數據等的真假,只需要去看看購買大米的超市、商店,看看他們的備貨情況就知道了。


糧小咖


國際米價創新高,國內會出現囤糧現象嗎?

由於少部分國家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導致人們對糧食的擔心和恐慌,出現了國際米價創新高的局面。同時,疫情也波及國內民眾對糧食的憂慮,個別人也開始囤積糧食、食用油等。

那麼,國際米價創新高,國內會出現囤糧食現象嗎?我認為多數人不會囤積糧食,原因如下:

首先,我國連續多年農業大豐收,國家糧食儲備充足,就小麥、稻穀兩大主糧,可使全國十四億人口吃一年以上的供應量,這裡還不算農民手中的糧食。因此,人們不必為糧食下步會出現短缺和大幅上漲的問題。

再是,過去每當遇上疫情或災害,民眾都會囤積糧食,那是受傳統觀念影響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過去國家存糧不足,關鍵時期糧食確實比較緊張。現在時代不同了,國家儲備大量糧食,在中國可以說不存在糧荒問題。

以往每逢疫情或災害,民眾會大量囤積食鹽、食用醋、藥等等,導致不少家庭鹽醋吃了四五年,後悔莫及。

其次是大量囤積糧食,一年後變成為存糧,米會變質,賣都沒人要,只能自己吃。再說糧食存放易生蟲子,夏天潮溼大,稻穀也會腐爛或變質,損失較大。

總之,這次疫情雖然對農業有影響,但不大,疫情很快過去。因此,民眾吸取以往囤積物資的教訓。這次疫情除極少數人囤積糧食外,多數民眾是不會跟風囤織糧食的,國內也不會出現囤積糧食現在發生。


沙塵暴5478


現在網上到處各地都在說已經形成了搶糧大戰,有的把超市也搬空了,我相信做今日頭條的各位朋友們都在自媒體上應該看到好多都發消息出來說都在搶糧食,究竟該不該搶該不該存這個個人心裡面有個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