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爲什麼不和清朝打仗?

韓國國父瓢一生


蒙古不和清朝打仗,那真是一個林丹汗聽了會流淚,噶爾丹聽了會沉默的命題!

由於清朝實行的是滿蒙聯姻共治天下的政策,所以很多人認為清朝和所有的蒙古部落都進行聯姻,與所有的蒙古部落分享統治天下的權力,這是比較片面的。

簡單說來,自明朝後期以來,原來的韃靼和瓦剌再次分裂,其中瓦剌在明朝中期以後西遷至西域,也稱衛特拉蒙古或厄魯特蒙古,分為綽羅斯(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大部,另有輝特等小部。習慣上將衛特拉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他們佔據了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南至喜馬拉雅山,北至俄羅斯的廣大區域。

而韃靼由於長期活躍在蒙古高原,與瓦剌相對,在明朝後期以大漠被界,分為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其中漠南蒙古分為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安、烏拉特、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分佈在“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的區域,是內蒙古的前身。

而漠北蒙古分為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分佈在“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北至俄羅斯”的區域,是今日蒙古的前身。

概括起來,除長城以南,青藏高原、橫斷山脈以東的漢人區域,在蒙古高原、西域、河西走廊以及青藏高原的廣大地區,都是蒙古的勢力範圍,面積達800多萬平方公里。

如此巨大的區域,清朝不可能一視同仁,根據歸降的時間,自然有遠近親疏之分。從1616年後金建立,到1759清軍徹底平定天山南北,清朝對蒙古的征服用了100多年的時間。

那麼,清朝對蒙古各部如何統治的呢?靜夜史認為:

1、漠南蒙古:武力征服+滿蒙聯姻

漠南蒙古大致分佈在今日的內蒙古區域,隔長城與明朝對峙。1571年隆慶和議後,明朝和漠南蒙古的戰爭基本宣告停止,邊境互市逐步興起,漠南蒙古因此繁榮起來,經濟水平好於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由於靠近中原地區的緣故,漠南蒙古也成為民族融合的重點區域,大量漢人越過長城,使得漠南蒙古人數出現大量增長,農業也因此獲得極大發展。

因為經濟的發展,明朝末期的漠南蒙古在蒙古諸部中實力最強。

對於後金而言,漠南蒙古緊鄰長城,如果征服就可以繞過關錦防線,對明朝形成巨大威脅。而且因為察哈爾部是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征服漠南蒙古則意味著可以徹底讓蒙古各部低頭。

而此時的察哈爾部林丹汗也雄心勃勃,想要統一蒙古各部,稱霸草原,因此後金和察哈爾部的衝突迅速升級。

努爾哈赤稱汗後,開始了對漠南蒙古的征服,為了合力對抗察哈爾部,努爾哈赤拉攏科爾沁等部,通過聯姻結為同盟,逐步擴張勢力。林丹汗因統一蒙古的野心招致蒙古各部不滿,所以勢力逐漸削弱。

1634年,林丹汗敗亡青海大草灘,後金對察哈爾的戰爭取得最終勝利。1635年,林丹汗兒子投降後金,漠南蒙古正式歸降蒙古,這也標誌著蒙古帝國的徹底覆滅。

征服漠南蒙古後,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立清朝。同年建立八旗蒙古軍,將漠南蒙古精銳編入八旗,同時清朝和漠南蒙古擴大聯姻規模,正式結為同盟。

2、漠北蒙古:懷柔政策+利用外敵

林丹汗的敗亡震驚了其餘蒙古各部,尤其是漠北蒙古。韃靼分裂後,漠北蒙古由於位置偏北,雖然佔據面積較大,但是無論人數還是戰鬥力都難以和漠南蒙古相比。而漠南蒙古的失敗也加劇了他們的恐慌,於是在1638年,喀爾喀三部“遣使來朝”,此後每年各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由此清朝和漠北蒙古確立了宗藩關係。

征服漠南蒙古後,清朝開始入關,對於蒙古各部的征服也暫告一段落。此時的清朝忙於征服中原、平定三藩、收復寶島、抵禦沙俄入侵黑龍江,注意力也從蒙古各部身上移開了。

而此時的沙俄卻加緊了對喀爾喀蒙古的入侵。在1600年到達貝加爾湖後,沙俄不斷南侵,蠶食喀爾喀蒙古的遊牧領地。

不僅如此,崛起的準噶爾汗國也和沙俄沆瀣一氣,準噶爾臺吉噶爾丹趁沙俄入侵,大舉東進。猝不及防的喀爾喀蒙古迅速潰敗,不得不選擇南遷,清朝將其安置在漠南蒙古邊上。

此時的喀爾喀蒙古面臨的局面非常危急,北部是沙俄,西部是準噶爾,南部和東部是清朝,因此不可能獨善其身。

權衡利弊後,庫倫活佛認為清朝和自己同宗同源,關係上更親近,因此決定歸順清朝。

1691年,康熙皇帝和喀爾喀四部王公等在多倫諾爾舉行會盟,標誌著喀爾喀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清朝仿照漠南蒙古,在喀爾喀地區設置盟旗制度,強化對喀爾喀地區的管理。

因為喀爾喀蒙古位置相對較遠,所以清朝對喀爾喀蒙古的統治方式也和漠南蒙古不一樣。簡單說來,清朝有意利用沙俄和噶爾丹,特別是沙俄勢力威脅喀爾喀,使喀爾喀不得不緊緊依附清朝。

通過這樣的方式,清朝解決了困擾我國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3、漠西蒙古:不斷驅逐+堅決消滅

相比於漠南蒙古的根正苗紅,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是蒙古的外人,因此清朝對他們的態度也不如漠南蒙古親密,特別是對漠西蒙古。

1688年,噶爾丹大舉進犯喀爾喀蒙古,因為兵強馬壯,噶爾丹一心想要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現大元的榮光,但是很快於1690年在烏蘭木通被清軍擊敗。

1696年,清朝在昭莫多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經此一戰,清朝取得了在漠北的軍事優勢。

不過準噶爾並未因此衰落,特別是策妄阿拉布坦在噶爾丹死後重新讓準噶爾強大起來。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進軍拉薩,殺死拉藏汗,佔據了整個西藏。清軍首戰失利,1720年,康熙遣皇十四子胤禵進軍拉薩,驅逐準噶爾,扶持達賴班禪歸位,至此清朝控制西藏。

1723年,雍正派大將軍年羹堯平定和碩特蒙古首領羅卜藏丹津叛亂,清朝控制青海,擁有了整個青藏高原的控制權,準噶爾汗國被限定在西域地區。

不過在1731年,清朝和準噶爾在博克託嶺、和通泊展開激戰,清軍慘敗,不得不放棄了消滅準噶爾的目標,轉而和準噶爾以杭愛山為界。

此時的準噶爾,利用和沙俄接近的優勢,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使得準噶爾的火槍火炮技術遠超清軍。另外,準噶爾也依託西域,擺脫了單一的遊牧為生的狀態,這使得準噶爾空前強大。

不過,由於準噶爾人口太少,只有幾十萬人,這使得在持久的拉鋸戰中,準噶爾勢必經不起消耗。

1755年,準噶爾內亂,又恰逢準噶爾內部天花肆虐,乾隆皇帝當機立斷,命令清軍進軍準噶爾,終於在1757年消滅準噶爾汗國,統一天山南北。隨後,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徹底將新疆納入版圖。

由於嚴重的天花等流行病,準噶爾人口銳減,再加上戰爭的消耗,到清軍消滅準噶爾時,準噶爾人口所剩無幾。清軍將準噶爾部強行分散,將男性青年編入八旗蒙古軍,至此,準噶爾只剩下準噶爾盆地的歷史見證了。

隨後,清朝在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新疆地區。

所以清朝和蒙古各部絕對不是一團和氣的情況。滿蒙一家的背後,是無數血火的拼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蒙古和清朝的戰爭,由於教科書上不講,所以很多人並不清楚。事實上,蒙古和清朝不僅一直都在打,而且還打了一百多年。最後蒙古被清朝和沙俄兩面夾擊,最終被沙俄和滿清一起瓜分。被沙俄侵吞的蒙古,就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被清朝吞併的蒙古,則成為現在的內蒙古和外蒙古

蒙古和清朝的戰爭,最早要追溯到明朝。先看一張明末的局勢圖。


上圖中用紅圈圈出來的名字,都是明朝末年的蒙古部落。其中吐魯番、葉爾羌以及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屬於蒙古的察合臺汗國一脈,其餘的全部都是從元朝分裂出來的部落聯盟。那麼為什麼蒙古會分裂的如此之厲害呢?這個跟明朝有一些的關係。

明朝驅逐元朝後,仿效了當年元朝打南宋的辦法,既用軍事手段打擊蒙古,又以金錢攻勢相拉攏,搞得蒙古內部離心離德,不斷有人跳槽到明朝。而那些沒有跳槽的部落也對大汗的領導能力不信任,紛紛自立門戶。到了明末清初時,原本是一個整體的蒙古汗國就分裂成了三大塊:漠南蒙古聯盟、漠西蒙古聯盟、喀爾喀蒙古。而這三大塊又分成十幾個部落聯盟,每個部落聯盟之下還有若干小部落。這小部落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係,互不相干,打起仗來各顧各,一點都不團結。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當年興起時,跟他同時代的蒙古部落看似人多勢眾,但其實是一盤散沙,連個強有力的領導人都沒有




降服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由於離清朝最近,所以跟清朝最早開戰的就是漠南蒙古。當時漠南蒙古大致分了七八個部落聯盟,各自為政。值得一提的是,漠南蒙古是有汗王的(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當時的汗王是林丹汗,正根的成吉思汗後裔。但是成吉思汗後裔的這個身份沒有任何的卵用,根本沒人鳥他。

生活在外蒙古的喀爾喀蒙古不承認他的汗位;遠在新疆的漠西蒙古部落跟他公開分裂;就連同處於內蒙古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等蒙古諸部也都不服他。所以林丹汗雖然名義上是蒙古大汗,但他的地盤僅僅只有隻能察哈爾蒙古這一部而已。

這種局面對於林丹汗來說當然不能忍了,於是林丹汗發動了統一蒙古的戰爭。結果林丹汗忙乎了大半天,一個部落都沒有被他降服,而像科爾沁等部,反倒還跑到了努爾哈赤一邊,與滿洲人結成了生死同盟,一起揍林丹汗。截止到努爾哈赤病死之前,漠南蒙古基本都跟滿清眉目傳情,就差擁戴努爾哈赤當蒙古大汗了。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崇禎元年,皇太極一徵察哈爾,在清軍西征前,林丹汗就已經率部退到了內蒙古的河套,只留了一小部分人在察哈爾。這點人怎麼可能抵得住清軍呢?於是當年九月,滿洲八旗正式吞併了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失去了根據地,勢力大大受挫。

被清軍揍了,林丹汗就想在明朝身上把損失的再找回來。於是他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差點攻佔大同城,結果惹到了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為後來明朝對他見死不救埋下了伏筆。


崇禎五年,皇太極二徵林丹汗。臨行前,皇太極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來會。於是科爾沁、扎魯特、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等十幾個漠南蒙古諸部紛紛齊集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約十萬,與滿洲八旗一同會剿林丹汗。當時林丹汗駐帳於宣府邊外,聽說皇太極帶十幾萬人來找自己玩命後,非常震驚,於是率眾西奔。皇太極則分兵三路窮追猛打,一直追殺了四十一天,從河北一直殺到了寧夏,硬是把林丹汗給攆到了青海。

兩年後,林丹汗在青海病死。他的兒子額哲率餘部從青海返回河套地區,漠北外喀爾喀的車臣汗碩壘致函額哲,讓他移帳漠北。這個消息被皇太極知道後,立刻派多爾袞、嶽託、薩哈廉、豪格領兵一萬,第三次遠征察哈爾,趁著大霧將額哲的營帳團團包圍。最後額哲抵抗不住,帶著傳國玉璽向八旗兵投降,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被後金降服。

皇太極得到傳國玉璽後,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四的十九個封建主一同尊奉為『博格達徹辰汗

』,也就是說,漠南蒙古人墮落到給自己找了一個滿洲人當大汗。皇太極成為蒙古大汗後,於第二年將國號從金改為大清,建立了大清帝國。

後來皇太極將察哈爾蒙古諸部分化,分設左右翼察哈爾八旗,封額哲為親王,並將皇女馬喀塔格格嫁給他。三藩之亂的時候,察哈爾部的首領布爾尼舉兵反清,遭到清軍鎮壓,於是林丹汗的後裔被殺淨。漠南蒙古也就再沒有與清軍開戰了。

縱觀漠南蒙古被清朝征服的過程,完全就是蒙古人自己不爭氣造成的。自從明朝將蒙古人趕出中原後,蒙古內部就四分五裂,如仇人一般相互攻擊,結果給了清朝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的本部的機會。最終清朝殺絕了正根的黃金家族,蒙古的正統汗權被滿人攫取,普天下的蒙古人也就沒有自己民族的大汗了。

比較搞笑的是,蒙古人雖然打不贏滿清,但是在嫁女兒這方面很成功。清朝前三任皇后都是科爾沁部落的郡主,最有名的就是孝莊皇太后了。而當八旗子弟墮落之後,漠南蒙古的騎兵部隊就成了滿清統治的絕對中堅力量。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僧格林沁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血戰的部隊,就是科爾沁的蒙古騎兵。



瓜分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其實不是正根的蒙古,他們的祖先是札剌亦兒部,早年為了爭奪牧場跟蒙古人多有徵戰。後來被成吉思汗七世祖海都打敗,成為蒙古部的世僕。等到蒙古人征戰四方後,這些人就霸佔了草原,成為草原的霸主。

明朝末年,喀爾喀蒙古分化,一部分留在了草原,一部分則南下,被稱為內喀爾喀。

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時,內喀爾喀東部諸集團也臣服於滿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居住於現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內。而草原上的喀爾喀人則只是接受了清朝的冊封,沒有正式歸順清朝。一直到準噶爾汗國興起之後,受打擊的喀爾喀蒙古才內遷,向清朝請求內附。

當時噶爾丹率三萬準噶爾精兵突襲外蒙古蒙古本部,將喀爾喀三部打的大敗。後經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倡議,喀爾喀蒙古舉旗投清。康熙皇帝與內外蒙古各部首領,齊集於多倫諾爾舉行會盟。在會盟期間,清廷宣佈保留喀爾喀三部首領的汗號,實行札薩克制。成為清朝的一部分,併入清朝版圖。

備註:札薩克制是一種官制,用蒙古人的話說就是執政官的意思。清代將蒙古族住區分設為若干旗,每旗旗長稱為札薩克,由蒙古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臺吉等貴族充任,管理一旗的軍事、行政和司法。受朝廷的理藩院和地方將軍、都統的監督。


需要說明的是,喀爾喀蒙古與併入清朝的這個過程,也正好是沙俄東擴的高峰期。當時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裡就對人說:現在清國正在對準噶爾用兵,他們有求於俄國。這個時候不能讓步,應該儘可能的為俄國謀得更大利益!言外之意,就是要乘清朝與準噶爾死磕的時候,乘機把喀爾喀蒙古的北部領土給吞噬掉。

當時的雍正皇帝為了打垮準噶爾,在與沙俄的談判中放棄了很多蒙古部落的宗主權,等於白送了一大片土地給沙俄。不過還是要說明一點的就是,雍正皇帝主動割地給俄國人,並不是因為他大方,而是他覺得割出去的那些地,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裡,自己跟沙俄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是一個瓜分條約。也就是大清與沙俄瓜分不歸順的蒙古部落的條約

最後被瓜到清朝的喀爾喀蒙古,就是現在的外蒙古國,被沙俄瓜分的蒙古,就是現在俄羅斯的

布里亞特共和國



征服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早年在新疆建立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後來這群蒙古人都被突厥化了。二是明朝末年西遷的瓦剌部落,當時這股西遷的蒙古人分為五大部群,史書上稱為厄魯特蒙古五大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準噶爾部和土爾扈特部。但是實力最強的不是他們兩部,而是和碩特部。而且該部落的首領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裔,因此和碩特部憑藉實力和血統的優勢,擔任了漠西蒙古的老大。而當時的準噶爾還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義上歸順於和碩特部領導。

皇太極暴揍林丹汗的時候,漠西蒙古受到了喀爾喀蒙古和沙俄的兩面夾擊,和碩特部為了尋求清朝的支持,採用了遠交近攻的計策。在皇太極榮登蒙古大汗的時候,也遣使向皇太極歸順。於是,漠西蒙古也在名義上歸順了清朝。

之後,和碩特部向青藏高原發展,它原先的地盤就留給了準噶爾。於是準噶爾的大汗噶爾丹東征西討,建立了疆域面積高達四百萬平方公里的準噶爾汗國。




之後準噶爾汗國迫於生存壓力(受到清朝和沙俄的兩面夾擊),汗王噶爾丹以成吉思汗當年創立的偉業為目標,挑起了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首先捱打的是喀爾喀蒙古,噶爾丹三萬精兵就橫掃了大半個喀爾喀蒙古。這也直接導致喀爾喀向清朝歸順,納入清朝的版圖。後來噶爾丹被康熙擊敗,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告一段落。

備註:噶爾丹東征喀爾喀時,他的侄子策妄阿拉贊布坦在後方篡位,斷了噶爾丹的退路。導致噶爾丹沒有後方支援,只能靠自己帶去東征的幾萬人跟清軍血戰,最後雖然失敗,但其實是輸在了實力懸殊。如果是整個準噶爾跟清朝死磕,勝負難料。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贊布坦在一段時間內與清朝保持了友好關係。但是沙俄的侵蝕沒有緩解,為了轉移壓力,策妄阿拉贊布坦向南滅掉了和碩特汗國。這一下也就挑起了準噶爾與清朝的戰爭。在之後的雍正和乾隆兩朝,清軍步步緊逼,用了三十年終於將準噶爾吞併。不過在清朝吞併準噶爾汗國的過程中,準噶爾的西北和北部領土很多被沙俄蠶食了。這些領土屬於現在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蒙古分成三大塊。早期與清朝開戰的是漠南蒙古,後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被皇太極擊敗,漠南蒙古便納入了清朝的版圖內。三藩之亂時,察哈爾蒙古乘機叛亂,但後來被鎮壓。至於其它的漠南蒙古諸部,他們對清朝的統治還是比較擁護的。後來滿州八旗的戰鬥力下降後,維護清朝統治的恰恰是這群漠南蒙古人。因此可以這麼說,漠南蒙古是真正貫徹了清朝“滿蒙一體”政策的蒙古人,屬於滿洲人的合作伙伴。

相比於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和清朝的關係就要差一些了。宣統退位後,喀爾喀蒙古迅速宣佈脫離中國,後來在蘇聯的支持下,演變為現在的外蒙古。比較搞笑的是,外蒙古一直宣稱自己受到清朝的欺壓,把噶爾丹視為蒙古人的驕傲。但問題是當年恰恰就是因為噶爾丹的侵略,喀爾喀才投順清朝的。足以可見,外蒙古在很多方面都很矛盾。他們不是不想反清,而是不敢反。

最後是漠西蒙古,這一支蒙古人也分為三股勢力。其中土爾扈特部被準噶爾擠走,流落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定居,後來受到沙俄欺壓,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回到清朝(還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留在了沙俄)。這一支漠西蒙古人與清朝沒有恩怨,關係比較好。另外一部分就是和碩特部,他們與清朝的關係比較好,基本沒有矛盾。現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巴州和碩縣的蒙古人,就是這一支蒙古人的後裔。

最後就是準噶爾,絕對的清朝死敵。與清朝死磕了七十年,清朝自三藩之亂後,平定準部之前,幾乎所有的大戰役都是在跟準噶爾打。因此在平定準噶爾後,清軍在伊犁大開殺戒。這也導致蒙古人在新疆的勢力大大被削弱,維吾爾人獨霸了新疆。


Mer86


事實上,蒙古和清朝曾進行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戰爭。只是最後的結果是清朝勝利,三大蒙古全部臣服於清朝。

明朝末年時,蒙古主體分為三大部分:大漠以南有16個蒙古部落、大漠以北有12個蒙古部落、大漠以西有5個蒙古部落。根據地理的劃分,我們可以分別稱它們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的漠南蒙古的林丹汗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

第一、清朝與漠南蒙古的戰爭

明朝萬曆年間,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清太祖)統一了女真族各部,並在東北建立了後金汗國(清朝)。明朝為了打壓反叛的努爾哈赤,一度想要扶持漠南的蒙古各部對抗後金。

當時漠南蒙古之中,以察哈爾部的實力最為強大,林丹汗擁有精銳騎兵數萬,對努爾哈赤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全力對付漠南蒙古,並剪除明朝的外援。

公元1632年,皇太極從東北率兵遠征內蒙地區,徹底擊敗了林丹汗的蒙古騎兵,迫使察哈爾部西遷青海一帶。公元1634年,逃到青海地區的林丹汗患病而死。他死後,察哈爾部群龍無首,因此全部被皇太極所兼併。從那以後,漠南的16個蒙古部落全部臣服於女真族(滿族)。

明朝原本想依賴漠南蒙古牽制女真的計劃因此落空,那些投靠女真的蒙古鐵騎反過來成為了明朝的邊患。

第二、清朝與漠北蒙古的戰爭

漠北蒙古共有12個部落,又稱為喀爾喀蒙古,他們就是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祖先。漠北蒙古遠離中原,以大漠以北的廣袤地區(包含貝加爾湖)為主要牧地。當漠南蒙古逐漸被清朝所滅後,漠北蒙古認為受到了威脅,於是轉而對清朝進貢稱藩,並保持了一年一貢的慣例。


清朝入關以後,一直十分重視與漠北蒙古的關係,希望以此作為阻擋沙俄的一面屏障。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準噶爾汗國的軍隊開始攻擊漠北蒙古各部。漠北蒙古並不願意投靠北面的沙俄帝國,而是選擇了投降清朝,請求庇護。清朝康熙30年(公元1691年),漠北蒙古各部首領與康熙皇帝通過“多倫諾爾會盟”,宣佈歸於清朝管轄。從這個時候開始,清朝才真正統治外蒙古地區(漠北蒙古遊牧地)。

清朝在外蒙古地區(漠北蒙古)設置了烏里雅蘇臺將軍,一直到清朝滅亡後,外蒙古才獨立出去。在清朝所設置的13個地方將軍之中,只有5個將軍享有地域管轄權,他們分別是烏里雅蘇臺將軍(管理外蒙)、黑龍江將軍(管理黑龍江)、吉林將軍(管理吉林)、盛京將軍(管理遼寧)、伊犁將軍(管理天山南北)。

第三、清朝與漠西蒙古的戰爭

相對漠北蒙古而言,漠西蒙古因為更加遠離中土的戰火,得以穩定地發展。漠西蒙古本來有5個部落,至清朝時已經只剩下4個。

4部之中,準噶爾部落演變為了統治新疆、中亞的準噶爾汗國;和碩特部落演變為了統治青海、西藏的和碩特汗國。相對於漠南蒙古與漠北蒙古而言,漠西蒙古的實力要強得多,對清朝的威脅也更大。

和碩特汗國全盛時期據有青海、西藏等地,與清朝的關係較為友好。清世宗雍正時期,清朝派遣大將嶽鍾琪、年羹堯等人出兵佔據青海,剿滅了叛亂的和碩特部落,但並沒有消滅和碩特汗國。

乾隆年間,準噶爾汗國從新疆攻擊西藏,消滅了和碩特汗國最後的殘餘力量,並將新疆、西藏連在一起對抗清朝。至此,清朝面對的主要對手只剩下準噶爾汗國。

早在17世紀後半葉(康熙年間),準噶爾汗國的君主噶爾丹就勾結沙俄俄國進攻清朝,結果被康熙所敗,退回西北。康熙在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中擊潰噶爾丹的10萬大軍,之後逐漸佔領了漠北各地。噶爾丹自殺後,準噶爾部落建立的準噶爾汗國依然還存在,並長期與清朝敵對。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準噶爾汗國陷入內亂,清朝才派出兩路大軍10餘萬人分取西北,將準噶爾汗國徹底消滅(乾隆收復新疆之戰),並在那裡設置了伊犁將軍。至此,漠南、漠西、漠北三大蒙古全部臣服於清朝,清朝的版圖也達到極盛。


古風吹落梨花捲


又不是沒打過,打不過人家,人家還給你臺階下,難道非要給臉不要臉?

都說蒙古鐵騎強大,但是滿清八旗軍也不比蒙古鐵騎差,滿族都是女真族人,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遊牧民族,長期和野獸廝殺搏鬥,尤其是騎射技術,戰鬥力絲毫不亞於蒙古人,隨著女真族的強大,蒙古人卻接受佛教,爭強好勝的精神慢慢流失。

(清朝疆域)

雖說鐵木真時期,蒙古人很強大,曾經讓歐洲人聞風喪膽,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嚇到努爾哈赤所帶領的女真族,不但如此,蒙古人還被努爾哈赤打的找不到北。

而蒙古人之所以如此狼狽,主要還是因為蒙古部落當時都成了一盤散沙,相反滿清女真族卻建立了統一的政權。

面對這樣的情況,蒙古族內部的爭奪越來越大,其中科爾沁等部落還投靠了滿清女真。

其次滿清從漢人手中學會了許多先進的戰術以及武器,因為女真人一直都很重視蒙古問題,畢竟要吸取明朝之前的所有教訓,他們用武力壓制蒙古人,還不斷派出間諜,一次分化瓦解蒙古族,為的就是保證自己所建立的政權不被蒙古族干擾。

做了完全的準備,確實蒙古族在和滿清女真打戰的時候沒有撈到一絲好處,因為當時的滿清佔據著中原腹地,有強大的資源支撐,而蒙古族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

到了後期,就更不用打了,滿清也知道蒙古族是個刺頭,順帶著給了臺階,用和親的方式來保證雙方的關係,更是獲得了蒙古族科爾沁部落的支持,清朝的發展越來越快,蒙古人只能望洋興嘆。

綜上所述,蒙古人不是不和清朝打,而是打不過。


羽評郡主


蒙古本身並不是鐵板一塊,這個應該分開來說!

在元朝時期就因為內鬥被朱元璋推翻,後來蒙古就處於不斷的分裂,在明朝中期的時候分裂成瓦刺和韃坦兩大部落,到明朝末年的時候進一步分裂成更多的部落,包括維拉特諸部、喀爾喀、科爾沁等部。

所以,到明末清初的時候蒙古只能是一個泛稱,並不是一個整體。

滿清一體的民族政策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過程中,為了共同反對明朝的統治和蒙古一直積極聯繫,保持良好的民族政策。

到皇太極時期的更是採取滿蒙和親的政策,皇太極的五大妃,全是蒙古人,從中可以看出滿蒙之間的關係。

除此之外,皇太極在編制八旗的時候,還將蒙古八旗編入其中,滿洲的統治其實並不是單純的滿族,而是採用軍民一體的八旗制度,只要進入八旗就是統治階級,所以,滿洲中,歸入八旗的蒙古也是統治階級。

在英法聯軍侵華時,僧格林沁領導的清朝最後的八旗騎兵就是蒙古騎兵。

而皇太極在1636年建立清國,除了是皇帝之外,也是大汗,皇太極即使滿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

清朝和準噶爾的百年戰爭

然而,這只是蒙古東部和清朝走的比較近的部落,在清軍入關一統中原的過程中,蒙古在西面形成了準噶爾、喀爾喀等兩大部落,他們和清朝之間,保持中立的關係。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後,收服了喀爾喀蒙古與準噶爾汗國形成對峙,在清朝的記錄當中,將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通常評價為平定準噶爾,是以內亂的形勢定義的,因為在清朝的統治者看來,自己已經是蒙古的大汗,而準噶爾只是蒙古的一個分部。

其實,準噶爾汗國當時已經是獨立存在的關係了,其首領葛爾丹帶領準噶爾迅速走向強大,當時東方三大帝,葛爾丹、康熙、彼得大帝並稱,說明人家根本就不虛清朝。

當時康熙也希望採取傳統的滿蒙政策對待準噶爾,並且不用準噶爾朝貢,但是,噶爾丹根本不為所動,甚至還有向喀爾喀進行活動,而當時喀爾喀部已經被收服,如果準噶爾奪下喀爾喀,那麼,北京就暴露在準噶爾的騎兵打擊範圍之內。

於是康熙兩次親征準噶爾,後來準噶爾部發生叛亂,康熙趁機打敗準噶爾,但是準噶爾並沒有被滅,一直持續到乾隆年間,才徹底打敗準噶爾。

清朝的蒙古的戰爭才算徹底結束。


史論縱橫


誰說蒙古沒有和清朝打仗,蒙古和清朝打了一百多年戰爭呢!

我國西北居住的蒙古部族分為漠南蒙古(又稱內扎薩克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又稱外扎薩克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漠北喀爾喀蒙古又分為土謝圖汗部、扎薩克圖汗部和車臣汗部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又分為準格爾部、和碩特步和土爾扈特部。

在清入關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清,接受它的各種封號,並與之保持聯煙關係。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關係密切。如喀爾喀的車臣、土謝圖和扎薩克圖三部領主,從崇德三年(1638年)起,每年向太宗皇太極獻白駝一、白馬八,稱作“九白之貢”。青海厄魯特蒙古的和碩特部部長顧實汗崇德二年也已向皇太極“通貢”,因此,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都早已和清朝維持著臣屬的關係。

漠西厄魯特蒙古的準爾部在17世紀中葉以後逐漸強盛起來。在噶爾丹統治時期時期,勢力日強。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滅了移居青海地區的和碩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蘭教派內部紛爭,佔領了天山南路的葉爾光等回城,還佔據了哈密和吐魯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並不斷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務。噶爾丹為實現其割據一方的野心,遂與沙俄相勾結。不斷佔領蒙古其他部落地區

面對噶爾丹分裂勢力的威脅,康熙帝三次親征,剿滅噶爾丹勢力,噶爾丹服毒自盡。蒙古各部回到原來的地方。

噶爾丹死後,其侄子又不斷擴大勢力,侵犯周邊地區,也走上叛亂道路。清政府派兵征服,經過艱苦戰鬥,打敗了噶爾丹侄子的勢力。

噶爾丹的侄子死了後,他的兒子又不服從清政府命令,1729年,雍正帝派兵對其進行討伐,這時候他開始請求罷兵和議,清政府同意。

乾隆時期,準格爾部內部又發生爭鬥,後來被乾隆帝平定了。

蒙古各部的叛亂一直斷斷續續一百多年,以後清朝在蒙古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派兵駐守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地,加強了對蒙古的管理。


縱橫國史


北元滅亡以後,蒙古四分五裂,其中很多都歸順了明朝(晚期)比如蒙古察哈爾部就曾經聯合葉赫部等攻擊建州女真,然而卻被建州女真所敗。察哈爾部中的科爾沁部落最終依附建州女真,而努爾哈赤為了分化察哈爾部,與科爾沁部進行聯姻。


萬曆二十四年,努爾哈赤次子巴圖魯貝勒迎娶內喀爾喀蒙古扎魯特部鍾嫩之女為妻

五子莽古爾泰迎娶扎魯特部內齊的妹妹為妻,四子皇太極迎娶科爾沁部莽古思之女等。

而努爾哈赤自己也迎娶了科爾沁部貝勒孔果兒的女兒為妃。而努爾哈赤也將自己的女兒與侄女先後嫁去了蒙古。

滿清與科爾沁部的聯合極大地分化了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在戰敗以後遠逃青海,而他的遺孀被皇太極收入後宮。至此,蒙古正統就此斷絕(林丹汗是蒙古最後一位大汗)。


而蒙古對於滿清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於蒙古的一個分支——衛拉特蒙古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這一支的統治者,其先祖正是當年土木堡之變中威逼京師的瓦剌太師也先。

康熙帝發動過“三徵噶爾丹”,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後,噶爾丹兵敗到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之戰後,準噶爾汗國主力被清朝消滅,噶爾丹次年自盡。康雍乾三朝,準噶爾汗國一直在青藏、西北地區與清朝對抗,直到乾隆年間才被徹底消滅。

清朝對於蒙古,主要採取了

“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三大政策。清朝與蒙古之間的聯姻始終都沒有中斷過,清朝先後有大量公主與八旗女人遠嫁蒙古,而蒙古出身的清朝妃嬪也數不勝數。清朝大規模分封蒙古諸王,使其內部四分五裂,並且強行讓蒙古男人出家為僧侶,導致蒙古地區人口銳減。


澹奕


清朝和蒙古的關係與當時漢朝和匈奴(遊牧民族)的關係完全不同,前者早在公元1624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是後金的藩屬政權了,並收編為蒙古八旗,也就是小弟。換句話說,當時的明朝是亡在後金和蒙古聯合部隊手裡了,在明朝尚未察覺他們聯合的時候,蒙古甚至做了好幾次內奸,比如在瀋陽城一役中假扮難民直接給後金開城門這種事。

但是漢族和匈奴卻是對立關係,當時的和親說白了是漢朝去討好匈奴,類似用女人當保護費,跟清蒙之間的關係完全不同哈。那麼當時尚還是後金的努爾哈赤,是怎麼收到蒙古這麼強大的小弟呢?

原來在明朝末年時期,蒙古由於內亂分裂為數十個部落,而明王朝對他們也只是藩屬關係,並不是實際控制關係,所以他們有相當高的自主權,有自己的部隊和政治。而分裂開來的蒙古各部中數察哈爾部的林丹汗最為強大,這勢必就引起蒙古其他部落對其地位的覬覦。幾乎在同時,後金的前身建州女真也開始了其在東北的統一女真之路,領近的蒙古科爾沁、喀爾喀等部自然也捲入了這場戰爭。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一統女真各部,並且在之前的戰爭中通過聯姻等手段和近女真的幾個蒙古部族結成了親密的關係,這直接危險到林丹汗蒙古老大的關係。由此,林丹汗聯合明朝,蒙古其他幾部聯合女真,開啟了明末風雲之戰。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場戰爭明朝和林丹汗敗了。公元1624年科爾沁部成為第一個臣服努爾哈赤的蒙古部落,接著其餘幾部臣服。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出降,獻元代傳國璽“制誥之寳”,蒙古最為強大的察哈爾部滅亡。次年,漠南的蒙古各部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漠北為外蒙古,其自有自治權,未參於明末的這場戰爭),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收編蒙古。

所以蒙古在清初之所以不攻打清朝,是因為同為遊牧民族的清朝使用了聯合中原北部勢力然後再統一南下中原的戰略方針,可以說這在中國歷史上都屬於首次,可見努爾哈赤之雄才偉略。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整個蒙古,包括漠北,除了布里雅特、卡爾梅克等幾個極北的蒙古部落由當時的沙俄統治外,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乾隆帝作詩曰:

“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


三觀粉碎機


其實蒙古和清朝之間,一直斷斷續續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葛爾丹平叛就是比較著名的一場清朝和蒙古的戰役。

其實蒙古文明一直不算髮達,一直處於部落混戰,征服毀滅其他文明這樣一個狀態,對待這樣的遊牧民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徹底征討,一次打服,參考漢武帝征討匈奴,清朝很明顯就明白這樣的道理,蒙古在清朝初期其實已經沒有昔日的輝煌,更像一個鬆散的聯盟,在1635年歸順清朝。所以後面葛爾丹奪取了準噶爾部落首領的位置,其實也屬於清朝屬臣。

之後葛爾丹勢力逐漸強大,葛爾丹統領了蒙古聯盟,建立了汗國。葛爾丹又佔領了南疆的葉爾羌汗國。這裡我們要說一下,在漠北地區,有個蒙古部落叫喀爾喀蒙古 ,他們每年都給清朝進貢,和清朝關係良好,在1688年葛爾丹突然進攻了喀爾喀蒙古,這時喀爾喀蒙古徹底投奔了清朝。

康熙三十年,康熙和蒙古多個部落首領舉行多倫諾爾會盟,康熙組織軍隊親征,葛爾丹敗逃,但是準噶爾部並沒消失,而是等待著實力逐漸恢復,在這期間30多年不斷和清軍爆發衝突,1716年,準噶爾部攻佔了拉薩,並在1718年殲滅前來增援的清軍,1720年清朝再次出兵才擊退準噶爾部。後來乾隆登基,1755年準噶爾部內亂,清軍抓住機會迅速出兵直接讓準噶爾汗國滅亡。

後來蒙古不在作亂,我們看個數據,明末蒙古人口約1200萬,清亡時蒙古人口50多萬,都快沒人還折騰什麼呢?


玄坤


所謂的滿蒙一家親,完全是滿清政府用武力實現的。事實上滿族和蒙古族諸部,進行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從努爾哈赤開始到雍正皇帝的弟弟和年羹堯都是對蒙古諸部,進行戰爭。努爾哈赤最早親自征戰收服了科爾沁部蒙古族人,努爾哈赤最後的大妃阿巴亥和皇太極的母親的是蒙古族進獻的美女。皇太極也納取了蒙古族美女海蘭珠和她的侄女,就是著名的孝莊太后。也是因此科爾沁蒙古部,是最早被滿族人征服的蒙古族人。後來皇太極又派多爾袞出征蒙古,戰勝了蒙古大漢林丹汗。把林丹汗持有的蒙元朝的傳國玉璽和金佛都繳獲了,皇太極在瀋陽的北市場建立起來皇寺來供奉金佛。康熙皇帝三次親征準格爾部,在晚年時又派14子征討羅不臧丹增。一直到康熙皇帝逝世都沒有完成,雍正皇帝繼位後。撤換了14皇子,以親信年羹堯代替。最終討平了蒙古諸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