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政治口號「迎回二帝」到底有沒有威脅到宋高宗?

Sunchild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謠言,說岳飛沒有政治頭腦,因為一直喊“迎回二聖”而遭到宋高宗的忌恨,所以被殺。

但是這一謠言忽視了這兩個事實:

第一,“迎回二聖”正是宋高宗自己打出的政治口號。

宋高宗剛登基時,為了凝聚人心,彰顯自己的合法性,喊出了“迎回二聖”的口號。

有一次,金兵入侵,宋高宗嚇得逃到了海上避難。金兵退去後,大臣們向他稱賀,宋高宗卻說,金人退兵不足喜,迎回二聖才足喜。

可以說,“迎回二聖”是當時的基本國策、最高綱領,岳飛跟著喊一喊,絕對是正確的,因為當時所有人都在這麼喊。

第二,後來岳飛用“迎回天眷”來代替“迎回二聖”。

岳飛改口,並不是因為宋高宗忌諱,而是因為他發現金人有送欽宗或其兒子回開封登基稱帝的企圖。於是岳飛立刻改口,只說迎回天眷,當然那時徽宗也已經死了。

所以,“迎回二聖”並不是岳飛的死因。

岳飛之死,是因為宋高宗這個軟蛋並不想北伐,而是一心要和金人議和,要得到金人的冊封,其實就是向金人投降。而對金人來說,岳飛是他們的心腹大患,因此提出了殺岳飛才能議和的條件。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真的迎回二聖,還都開封,宋高宗的地位會受到威脅嗎?絕無可能。

首先,我們看看欽宗與高宗的聲望對比。

在欽宗之時,發生了大宋的國恥——靖康之變,都城被攻破,太上皇、皇帝以及許多宗室、大臣、百姓被俘,大宋損失半壁江山,這是曠古未有的奇恥大辱。誰來負責?當然是當時的皇帝宋欽宗了。

而宋高宗若能北伐金人,收復故土,還於舊都,這叫再造之勳,到時候宋高宗的聲望,絕對力壓北宋除了太祖趙匡胤外的所有皇帝。一個俘虜皇帝,又怎能動搖他的地位?

其次,再看看大臣、將領們會支持誰?

宋欽宗的親信大臣們,基本都在靖康之變中被一網打盡了,而南宋的大臣,特別是領兵的將領們,基本都是從高宗趙構手下出來的。你想他們會對欽宗有感情嗎?欽宗回來後會支持他復辟嗎?

所以,欽宗絕不會成為高宗的威脅。宋高宗趙構不願北伐,不惜殺岳飛以求和,完全是因為他被金人嚇破了膽。


夢露居士


“迎回二聖”這個政治口號,不但是宋高宗首創提出的,而且還列入在宋、金首輪談判議和的條款裡,差點成功了。宋高宗當時還下令臨安知府,給宋欽宗收拾休養的房子呢!即使“二聖”真的迎回來了,經過這麼些年的非人折磨,早已物是人非身心憔悴,還能威脅到高宗的皇位?概率幾乎為零。

宋高宗必須高舉“迎回二聖”的政治大旗,那是他親爹親哥呀!這是道德的制高點。那怕是口是心非,也必須喊。有些網民說,宋高宗怕死是投降派。這話欠妥。要說恨金國,宋高宗趙構排前五,因為在“靖康之恥”中,他的老婆與5個女兒全被金擄去啊。他自己也差點命喪金兵之手。可宋、金議和是歷史大勢,和則兩利,戰則兩敗。岳飛是憤青,喊打喊殺不講政治。

當時,在首都臨安的主要城門牆,都刷寫著“迎回二聖”的顯著標語!不僅岳飛高喊“迎回二聖”,韓世忠在黃天蕩圍困金丌術十萬兵馬48天,兀朮三次乞和 ,韓世忠的條件之一是放回“二聖”,被兀朮拒絕。可以說,在南宋初的二十年,“迎回二聖”與“收復失地”就象是兩面旗幟兩個燈塔,是激勵被佔領的“金統區”民眾鬥爭的號角,具有很大的煽動性與號召性。岳飛作為統帥,要打敗金兵,要激勵將士,用“迎回二聖”是很高明的戰略口號。因為金國輸理,違反“國際準則”。

但“直搗黃龍府”就另當別論了。言為心聲。在宋、金兩國議和的大政治背景下,這個口號讓金國皇帝聽見晚上睡不著覺,芒刺在背,最容易給金國以口實,尤其在主戰派的代表岳飛這兒喊出來。黃龍就是金國的都城,你要直搗人家的都城,不就是要滅掉金國嗎?就象“靖康之恥”一樣。這個口號讓南宋主和派的宋高宗與秦檜聽了,同樣象吃進了螞蚱一樣總是大不爽、大難受。岳飛與中央唱反調,不經請示皇帝隨意喊口號——與中央總體部署相左的口號,缺乏大局意識(政治頭腦)。於是,岳飛的兵權被剝奪。當然宋高宗做的巧妙,韓世忠與張俊作為陪襯也同時被剝了兵權。三名主戰大將同時明升暗降當了樞密副使。再之後,岳飛“憤然”辭職回廬山閒居,時年38歲。



我本狂草人


可以說啊,政治上的幼稚害死了岳飛,也充分說明了軍事家必須也要精通政治,韓信也是政治上的低能害死了他。

趙構這個皇帝是徹徹底底的撿來的,整個大宋嫡傳宗室也就剩下了這個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逃亡到江南以後,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

由於在行房的時候受到驚嚇,導致陽痿,讓趙構徹底沒有了後代(唯一的兒子也嚇死了),自己當皇帝,卻沒有兒子可以繼承,那麼,這個皇帝以後還是別人的。趙構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岳飛做為一個武將干政本身就不對,北宋太祖皇帝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最終得以黃袍加身。趙宋對於武將的防範是最嚴格的,甚至達到了病態的地步。猜忌武臣,是宋朝傳統政策。岳飛讓趙構早立太子,這簡直是給趙構傷口上撒鹽,由於病情的隱晦,趙構一直在秘密而積極的治療,趙構是最希望生個兒子出來,但這不是你個武將應該考慮的問題,你所考慮的,讓任何一個帝王都是無法接受的,何況還是心胸狹窄的趙構?再就是和岳飛一樣的武將的權力不斷膨脹,趙構也就越來越坐臥不安,想起祖宗的經歷也使得趙構越發覺得祖宗家法的好處。

岳飛的政治口號“迎回二帝”更是讓趙構怒火萬丈,但又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真的迎回自己的父親與大哥,自己算個啥,只有讓位。就算不讓位,自己又沒有兒子,還能如何。其實,岳飛就是一個口號,一個宣傳而已,誰也不會相信,但只要趙構相信那就可以了。岳飛越優秀。越清廉,越得人心,趙構就越害怕,越心驚,就越得讓岳飛去死。況且岳飛還關注帝王家事。而且是自己最羞恥的事情。從這個方面來說,岳飛死是咎由自取。自找的。

不僅如此,岳飛還反對議和,反對國家的現行政策,作為武將你只有執行的權利,而沒有反對的權利,岳飛不僅反對議和,而且性格固執,意氣用事,一味主戰。嚴重地干擾了宋金議和,也使得趙構的很難堪。但在當時的 情況下,南宋根本沒有能力殲滅金朝,岳飛不體諒國家困難也是不應該的,岳飛只從軍事上考慮問題,但趙構必須從軍事上、經濟上等等綜合方面考慮問題,根本沒有大舉興兵反擊金國的本錢。金國幾乎每隔年就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入侵,讓趙構苦不堪言。而岳飛的不v理解,也是讓趙構誅殺岳飛的理由之一。

但總體來說。岳飛的被害趙構是元兇。秦檜是幫兇。趙構的生理上已經陽痿了。但精神上和靈魂上也徹底陽痿了,如果生理上的陽痿也許可以治好,但精神和靈魂上的陽痿是永遠不會陽剛起來的了。岳飛的被害是兩宋和古代歷史的最大悲劇,這種悲劇是封建歷史不可避免的。


清水空流


迎二聖是高宗皇帝提出來的,迎二聖回來,對高宗有百利而無一害,1137年徽宗就死了,欽宗剛剛登基就亡國被抓,南宋是高宗皇帝親手建立,滿朝文武都高宗親信,老百姓也不會為一個亡國之君,來反對中興之主,迎二聖回來,不但,可以提升高宗威望,還少了金國利用欽宗建立偽政權的威脅。

岳飛1141年3月就丟了兵權,4月就因為提議放棄淮西,被降職為節度使,7月被御使彈劾,並且御使們將彈劾內容,抄錄給岳飛,讓岳飛準備申辯,岳飛辭職是無奈之舉。

一個丟了兵權,丟了所有官職的岳飛,既沒有能力去迎二聖回來,更是無兵可擁,更談不上“直搗黃龍”,金國也不會無聊到必須殺一個對自己國家根本無害的人,來做議和條件,談“迎二聖回來”談“直搗黃龍”簡直就是個笑話,編造這些什麼“迎二聖”“擁兵自重”“金國必須殺”的謊言,無非是想混淆視聽,掩蓋岳飛犯罪被處死的真相。

為吹捧一個岳飛,你們喪心病狂的摸黑整個南宋,摸黑自己的祖國,摸黑中興之主高宗,摸黑南宋名相秦檜,摸黑真正一直戰鬥在抗金第一線的張俊,可謂無恥下作,1140年,1141年,連續兩年大規模,南宋和金國會戰,都因為岳飛抗旨畏敵,南宋損失慘重,1140年南宋丟失河南全境,1141年南宋損失六萬精銳之師,連高宗皇帝的御林軍都全軍覆沒,而且,金國出動的只是四個軍中的一個軍,南宋是除岳飛抗旨沒參加,其他舉國之力都打不過,高宗皇帝是清楚認識到靠岳飛,張俊,韓世忠這幾個軍閥各自為戰,根本打不過金國,才聽秦檜的重組軍隊,把幾個軍閥的部隊收編國有,編為御前軍,由國家統一指揮,南宋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這個決策減弱,反而是戰鬥力大幅提升,這不過金國軍事力量,是明顯強過南宋太多,不得不議和。

北宋比南宋強大,遼國比北宋軍事強大,都抵抗不住金國六萬鐵騎,南宋高宗和秦檜在北宋滅亡之後,花十年時間一直抵抗金國十萬精銳的進攻,能議和已經是了不起的功績了,偏偏有居心不良的人,為了證明一個抗旨畏敵,參與謀反的亂臣賊子是“清白”的,不惜,編造謊言,摸黑整個南宋,整個國家。


曉風2016



如果歷史能夠假沒,那我們假設岳飛打敗金朝從而將淪陷的國土收回。迎回了他心中政治理想“二帝”那麼將出現一個主要問題,皇帝由誰來當的問題。由二帝一人擔任那麼趙構所付出的一切都只會為他人做嫁衣。如果由趙構當皇帝那“二帝”怎麼辦,殺將背上誅殺父皇曆史罪名。不殺將”二帝”推祟為”太上皇”。忠於“二帝”的大臣世俗能允許嗎?“二帝”又願意去做太上皇嗎?歷史就是歷史。將岳飛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前提是岳飛己經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將開始戰略反攻的時刻。由此可見一般,秦檜為什麼會得趙構寵信。難道趙構不知秦檜勾結金朝嗎,為什麼趙構會屢次與金朝談判求和。我們不難發現,趙構心裡根本就沒有想過收回淪陷的國土,而只想偏安一隅當他的皇帝。而岳飛的政治口號“誓迎二帝”在戰爭未取得勝利之前只是一個口號或夢想。在取得戰爭勝利之時才會有十二道金牌召回。因為岳飛己經打亂了趙構的夢想。威脅到了他的帝位時才會允許秦檜以“莫須有”即“也許有,大概有”的罪名而被殺害。秦檜的命運我們己知曉,並且長跪於嶽王廟。趙構卻在南宋滅亡時駕著海船出洋了。我們在歌頌岳飛民族英雄時又不得不產生另一種悲嘆。當一個國家的掌權者已沒有信心振興國家時,幾個人努力與信仰是無法改變其結果。即變成功了,但其從根上濫掉的王朝還是會在歷史長河中消失。英雄或許應該學會審時度勢吧!



小龍談天說地


我曾是軍人!在職十七年的退役軍人!一日從軍,終身為軍!時刻聽從國家召喚!吃瓜群眾與磚家叫獸針對嶽武和秦討論的那個叫熱鬧,各種立場都出來了,味道越來越不對!甚至在惡意的別有用心的指桑罵槐,根本不是就事論事,討論研究歷史的態度。亂七八糟的我不說了,就事論事的說些自己的見解,歡迎指正。首先我們軍人對嶽武是非常佩服和敬重的!但絕對不能是軍人學習的榜樣!確立的前題嶽武是現役軍人,還是高級將領,相當一位方面軍司令。軍人的天職是什麼?是服從!軍事是必須服從於政治的!因為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現代對將領來說軍人必須懂政治!可懂的前題是服從!軍事歷來是為政治服務的!你單講政治就脫下軍服,穿著軍裝首先要服從!不懂服從的軍人絕對不是純粹的軍人!嶽武僅不服從軍令就達四次之多,命令對不對不在討論之列!軍事上有能力,政治上有想法的軍人都沒好下場!無論古今中外。唉!別的就不多說了,拒絕惡意揣測。單純討論可私聊,僅限軍事,拒談政治!謝謝!


tw680627


把岳飛說迎回二聖說成威脅了高宗皇帝的地位,用了沒有的“事實”作說詞且為最大的理由,由此得出趙抅必殺岳飛的結論,而奸賊秦檜主謀變為從犯,從而洗白。 這種思路真是無知,首先,迎二聖高宗趙構首提的政治口號,這是為了搶佔道德的制高點。登基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即迎二聖最早的政治口號;建炎四年,韓世忠向高宗趙構上賀金兵退去,當時朱勝非、趙鼎、張浚、張俊等好多大臣都在,趙構回:此不足喜,他日復中原,迎二聖,才可喜;第二、紹興五年,徽宗趙佶已死,僅剩“一聖”趙桓,趙桓庸懦,本是靖康元年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時,趙佶為撂挑子命人強架趙恆上位(進宮途中嚇暈了),韋后南歸時,趙桓哭求韋氏給趙構帶話“若南歸,願為一平民,絕不爭位”,可知其人亳無野心。說岳飛“迎二聖”不過是欲加之罪罷。 宋欽宗的性格也比較懦弱,在宋高宗的生母韋后被金人放還時,宋欽宗挽住韋后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兩宋之際,整個國家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以宋欽宗的才能與膽魄,即便宋高宗讓位給他,他都未必願意再當那個皇帝,更別用說去爭帝位。第三,你真以為迎回二帝就能威脅到高宗的皇位嗎?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更替,當朝大臣哪個不是高宗提拔的?吃誰總得向著誰吧。這麼做主要是洗刷大宋的恥辱!皇帝還是趙構的。當時徽宗已死,不即使不死回來也只能做太上皇,欽宗是硬被徽宗逼上皇位的,他心志在道,只求做個道人。第四、岳飛所提是“迎回天眷”,而某些對歷史一知半解的網友往往人云亦云,我建議他們先深入的研究歷史再發言才能更客觀,更有說服力。所以現在有人人自做聰明的下此結論實在是替古人擔憂。



用戶53340908296



何止沒有威脅,簡直是致命威脅,徽欽二帝是正統皇帝,按照正常流程登基的,宋高宗趙構是靖康之恥後,徽欽二帝及其徽宗諸子皆被虜去金國,就剩下康王趙構碩果僅存,被大家推舉為新帝,繼續抗金,也就是說不管趙構有沒有能力,他本就不是皇帝人選,是大家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推舉成為皇帝的,正統皇帝徽欽二帝若是回到南宋,趙構正統之名不保,隨時有可能爆發宮廷政變。

參考君權高度集中的明朝奪門之變,明朝版靖康之恥“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代宗被立,一年後英宗回明,代宗經過北京保衛戰,立下威名,苦心經營早已控制朝廷,囚禁太上皇英宗後不照樣被“奪門之變”這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趕下臺,明朝君權高度集中尚且如此,宋朝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臣可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一旦代表正統的徽欽二帝回國,只要不死哪怕囚禁,保不準多會就會有忠心耿耿或野心家或投機妄想做從龍之臣的大臣聯合二帝再度復辟,到時候宋高宗趙構輕則被廢重則被殺,就好比一顆不定時炸彈一般,多會就炸的你粉身碎骨,政治就是這樣殘酷,宋高宗才不會迎回二帝。


岳飛之死,明面上因為秦檜的莫須有而被害,其實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北伐不只是要收復河山,還要迎回二帝,在政治上犯了致命錯誤,這點上來看,岳飛與後世的于謙是同樣的忠臣,一生為國,沒有政治上的投機,沒有什麼野心,自感身正不怕影子歪,卻在這個過程中觸犯了當權者的利益,無意間站在當權者的對立面,軍事上的天才,人臣中的完人,愛國的典範,政治上的幼稚兒,最終一生為國卻落的如此下場,宋之岳飛,明之於謙,莫過於此,千古奇冤,可悲可嘆,每每讀史於此,多感無情最是帝王家。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請關注我~


宋安之


應該這樣理解,暫時放開“迎回二帝”這一政治口號有沒有威脅到宋高宗不說,先說說岳飛提出這個政治口號行為本身是不是威脅到了宋高宗。

咱們換位思考,試想一下,你在一家大公司做分公司總經理,然後在沒有跟老闆溝通的情況下,突然有一天,你面對媒體宣佈本公司的經營戰略,老闆會怎麼想,他會感激你想的周到,做的漂亮嗎?

要知道,宋高宗可是經歷過“苗劉兵變”的啊,他曾被兵變的武將逼著退位,玩弄於股掌之間,戰戰兢兢曲意妥協,好歹保住了性命,做了幾個月的太上皇。那次兵變打擊,勢必深深刺痛了宋高宗的神經,成為他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陰影。

先補一下歷史知識:苗劉兵變――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

這苗劉二將可是以“清君側”高大上的理由犯上作亂的呀。

岳飛擅自提出“迎回二帝”的政治口號,把宋高宗置於何地呢?宋高宗能不高度警惕嗎?

實際上,從宋高宗的角度來看,“迎回二帝”並不可怕,未經自己的同意,手下的將領擅自提出什麼政治口號,才是他更擔心的。


吉祥有福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這個政治口號不是岳飛提出來的,是高宗皇帝自己做為當時的“基本國策”喊出來的。這在【宋史】上有多處記載,是毫無爭議的史實!很多人至今還拿這個“由頭”來說事兒,似乎這是岳飛的“獨出心裁”。是對歷史的無知!

既是基本國策,滿朝文武自然群起響應。但是,在“迎回太后(高宗生母)及二聖”的方法上,爭執強烈。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自然是以此懇求皇上,堅定北伐信心、以武力收復失地,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而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也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情況,脅迫、蠱惑皇上向金人投降。在岳飛遇害前三年,就發生了金人“誘降”,要高宗“拜接國書”。其許諾就包括送還太后、梓宮(徽宗靈柩),和淵聖(欽宗)。秦檜一夥立即緊密配合,向皇帝鼓吹:我(指皇上)一屈膝,則太后可覆,梓宮可還,淵聖可歸…。一時沸反盈天,朝野震駭!惹起滿朝文武大多數激烈反對。秘書監編修官胡銓,更是慷慨上書:臣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願斷三人(秦檜、王倫、孫近)之頭,杆之藁街…!

可見,迎回二聖,是皇帝的主張,也是他真實的願望。絕不是岳飛的獨創,更不是岳飛在獨唱。希望願意瞭解歷史真相的朋友,不要再執著此事。這是不明就裡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