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宋人称皇帝为官家?

清秋茗烟


最早用“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讲的是石虎对石勒的不满,他准备学习冒顿单于杀死父亲取而代之的意思,不过石虎是石勒的侄子。 对于这段内容中的“官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三年》注解为:“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不过胡三省是南宋末年之人,对于这段历史也有可能是经历宋朝皇帝之后的附言而已。

官家最早就是公家的意思,见于白居易的诗歌《青石》:“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及《喜星郡》:“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唐朝时候太监一般称皇帝为“大家”,而从后蜀皇帝孟昶的花蕊夫人《宫词》:“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可见那时候对皇帝的称呼就有“官家”一词。 真正全面普及称皇帝为“官家”的则是宋朝,这是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其实这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赵匡胤是因黄袍加身而得的皇位,有很多人不服气,称官家可见是说明自己来位比较正,自己是唯一的公家; 其次曹魏时期蒋济的《万机论》中有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三皇五帝是中国最副盛名和最贤德的圣君,二者兼得就是官家了,这与秦始皇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为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提升了不少; 最后就是宋朝皇帝有一个约定,那就是“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宋朝对士大夫是绝对的好,所以士大夫也愿意只认准宋朝皇帝为官家(此处为公家的意思)。 可见宋朝皇帝对于“官家”的称呼也是煞费苦心


玉润万古


最近随着《清平乐》的热播,宋朝的热度也渐渐上来了,“官家”一词也仿佛成了新鲜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确实很奇怪,在宋朝,大臣不称皇上为天子、皇帝,反而称之为官家,且只有宋这一朝代如此称呼,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君权神授”。所谓“君权神授”便是指自己是上天派来管理凡间的,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

关于这“君权神授”最具代表性的称谓莫过于“天子”了,“天子”最早的出处在《尚书》,即“天子作民父母, 以为天下王”。

后来,随着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又合“三皇五帝之尊”为“始皇帝”,也是自此之后,皇帝与天子并列,都成为了之高统治者的称号 。

而"天子”、“皇帝”之间又有所不同,“天子”是所谓的上天之子,君权神授这一观念已达到了顶点。

而“皇帝”则不同,它是秦始皇从道德 、功业的角度立意的,天命色彩并没有那么严重。

宋朝所谓的“官家”也是如此。

在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什么?是乱世。

五代十国短短53年,换了五个朝代、十三君王,真的可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在那个年代就是谁实力强,谁就可以做皇帝。

你说,这个时候所谓的“天子”有多么荒唐。在这里 ,几乎已经看不到“君权神授”的影子了。

也是如此,五代十国结束之后,赵匡胤才会呼自己为“官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君权神授”的变化。

何为官家?

在古代,大多称医者为“医家” ,宦者为“内家”,僧侣为“禅家”,诗人为“诗家” , 酒保为“酒家”, 田舍翁为“农家”,这里的“家”是职业,而“官家”也顾名思义,只不过它是宋代皇帝的专称而已。

总的来说,宋朝皇帝之所以被称呼为“官家”,跟前朝的环境因素和“君权神授”这一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历史


随着这些年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最近的电视剧《清平乐》的大火,大家对宋朝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


这两部电视剧中,把当朝的皇帝称呼为“官家”,以往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大多数都是直接简单明了的称呼为“皇上”或者是“陛下”等。

那么称呼官家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只有宋朝称呼皇帝为官家。

宋代文人孔平仲笔记《孔氏杂说》

中有这样的记载:

谓天子为官家,萧梁时已有此语。梁简文《诸子传》:建平王大球见武帝礼佛,谓母曰:“官家尚尔,儿安敢辞。”

宋朝大致是在宋真宗时期开始流行此称谓。

宋真宗曾和侍读李仲容对饮,因为李仲容非常能喝酒,宋真宗就要用大酒杯来让李仲容喝,但李仲容说了句:“告官家免巨觥。”

宋真宗可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称呼天子的,就问了原因,李仲容说道:

蒋济《万机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皇帝之德,故曰官家。”-《谈苑》

作为皇帝对这样的“马屁”自然是高兴的,上一个自比三皇五帝的人,是千年之前的秦始皇帝。

虽然后世都纷纷以皇帝为号,但功比三皇五帝的能有几人,臣下把宋真宗吹捧如此之高度,欣然接受。

真宗之后,仁宗赵祯即位,此后官家之号流行开来。

不过,就以上而言,虽说李仲容把真宗皇帝叫为官家,但可见在东汉时期已经有类似的说法了。

《万机论》的作者蒋济,即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人,为曹魏之臣。

又因东汉时期对天子的称呼为“国家”,而西汉则为“县官”

汉俗谓天子为县官,亦谓为国家。--《资治通鉴注》

当然西汉的“县官”称呼中的县,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取之“赤县神州”之县的意思。

汉朝司马迁在史书《史记》中有记载:“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皇帝为当时的中国之主,称县官自然是合适的。

唐朝时期除了称呼天子为“圣人”“大家”之外,也称呼为“宅家”。现在我们知道有“宅男”一词,把皇帝称呼为“宅家”,仔细想想其实还算挺贴切的,毕竟皇帝绝大部分时间确实都是宅在那大大的家里。

可能就是因为从两汉时期的一个演变,唐朝时已经产生这种称谓,把“县官”和“国家”各取一个字,则把天子称呼为“官家”。

唐时宫中率呼天子为「宅家」。又群小呼之为「官家」。--《资治通鉴注》

不过唐代的这种称谓并未得到流行,只是一部分人这样称呼。

以致在五代时期,官家还有女性的婆家的意思,因为在当时的江浙一带公公称为“官”,而“婆婆”则称为“家”。

「自家官,自家家,何用多拜耶?」元宗笑,于是百官进秩有差。-《南唐书》

因此我认为,所谓的官家其实是公家的意思,也就是说官==公。

所谓五帝官天下,其实是五帝公天下的意思,毕竟在五帝时代多为禅让。

刘向《说苑》中有记载:

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继。

说的就是天下如果是“公”则是让给贤能之人,如果是家天下,则世世代代继承。

另外,东汉以“国家”为君王称呼,也把“官势”称为“国势”,既然此两者相等,那么官家==国家==皇帝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