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如此严重,留美人才能否大批回国?

中鹏天地


美国疫情严重归严重。我国政府的政策和平民百姓的的心态又是另一回事儿。你们没看到听到网上对华人华侨留学生的言论吗?你们也没看到听到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反应吗?如果是我,我觉得寒心!


钱谦是我


经过这次重大新冠疫情,中美之间显示了完全不同的治理理念及效果。那么是否会因此导致留美华裔人才的回国潮呢?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尽管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控制住疫情传播的国家,但个体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有人因为封城遭受重创,比如有人被滞留武汉不能出城回家、有人被隔离在城外不能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医护人员因为封城走路几个小时去医院上班,某些人甚至因为不遵守封城出行被扭断胳膊,…,在这些人看来,宁愿承受美国的疫情传染,也不接受中国这样的“失去自由”和“铁面无私”。因此,特朗普的支持率一度攀升。

其次,对于死亡率10%以下的传染病,许多人认为属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种疫情期间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那些老弱病残是违反进化论的,他们的辞世是“健康社会”,是自然规律所然,让医护人员为了这些人丢命是不值得的,除非他们足够健康,“抢救病人”需要有所选择和适可而止。因此,他们认为一定的死亡未必是坏事。

第三,由于宗教信仰,一些人把瘟疫归结为“上帝的惩罚”,愿意通过祈祷接受上帝的庇护,即使得不到庇护,死亡也是为人类赎罪,人力所为,治了病治不了命,属于宿命论者,这些人也不喜欢中国政策,甚至攻击中国没有人权、没有人道。

由此可见,站在个体的角度,到底哪种政策更受百姓欢迎,仍然不能确定,这取决于个体在疫情期间收益还是受阻,取决于个体喜欢受到“足够的尊重”还是喜欢“被强制封闭”。或许,站在个体的角度,疫情后更多人喜欢去美国而不是回国。

当然,中国的防疫效果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民众的感受制定一系列“关注个体需求”和“关注个体感受”的配套措施,在取得防疫效果的同时,尽量满足个体的实际需求,尽量实现对个体的人格尊重,不仅赢得对疫情的控制,又没有造成对个人的“藐视”;不仅阻断疫情的传播,又能够增加“人情”的体验。

其实,在封城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同时完成,因为多数人被要求呆在家里,什么都别做,而不是“行动起来共同抗击疫情”,这种简单的、把全民视作病毒源的、缺乏智慧的组织方式确实伤害了很多人。有许多智慧方案可以大大改善这些弊端并不影响疫情控制效果。比如,同时组织检测抗体,发放“抗体证”让具有抗体的人恢复正常出行;比如安排好疫情期间工作人员的公共交通,包括医护人员及所有为了疫情及社会运转必须在疫情期间出行人员的公共交通;比如,对特殊情况进行分类,并建立有效、合理的处理流程,假如高龄父母染病需隔离两地的子女回家照顾、孕妇与老公被隔离两地需要丈夫回家、隔离在武汉的出差人员进行必要的检验及14天隔离后的回家流程等,都可以组织力量同步实施,不能把关注“感染病人”而作为“漠视”其他人极端需求的理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特别需求的阻滞”,尽量满足人们被尊重的心里需求,把“一封了之”变为“系统性防疫”,把看似混乱的局面通过系统分类治理纳入高效的全民防疫体系,把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为了人民作为人民战役的指导方针,做好组织、协调和分类,让全民在防疫中成为主角和功臣,并通过高度的“智慧方案”赢得疫情战役,并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体的认同和良好感受。


全视界AcmeView


心中有家有国有担当的人,不是疫情原因学成后也会回归报效祖国,比如像钱学森、郭永怀等先辈,近期有黄大年等科学家,就因祖国需要放弃国外高新回国报效。如果因疫情原因大批回国的未必是留学人才,很多人就是因为现在国内相对安全躲回来避险的,他们已经没有家国概念,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才会有像许可馨之类不断出现。再说很多留学生很小被送出去就是为了国外的绿卡,他们的父母脊椎骨没有挺直,能教育出有家国情怀的孩子?只是香蕉人罢了。从澳大利亚出台政策疫情期间离开澳大利亚要么放弃绿卡要么大笔罚款,否则不得再回,看看有多少人真的回来了?

江山如此多美,需要我们共同建设爱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