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今天市场的大跌和持仓股年报读后感(江中药业、华帝股份)

这篇文章的绝大部分内容,完成于今天(5月6日)早晨7点40之前。7点44我分得到消息特朗普发推,一时手足无措,就像是脑袋里发生了爆炸。当时我就觉得这是我进入股市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利空,我先给很多朋友打电话确定消息的真实性,然后和他们商量对策,问他们会怎么办。直到9点前,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卖还是持仓,卖的话卖多少。我会很佩服那些在今天依然保持淡定的投资者,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真的是当头一棒。

最终我把我有疑问的股票全清仓了,留下了格力、福耀、平安银行、安琪酵母和双汇。明天会怎么操作我还不知道,暂时先保持着4成仓位。18年以来的所有盈利化为乌有,明天变成亏算是板上钉钉。

但……是……

谈一谈今天市场的大跌和持仓股年报读后感(江中药业、华帝股份)

这次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盘中我被那些优质股跌的心痒难耐。我最喜欢的苏泊尔差点跌破60元,招商银行跌破33元,说不想买是假的。我慌忙中还买了一些平安银行,至于什么时候买的,我都没有印象了,可见当时我慌张的程度(下午趁着涨了点,又赶紧卖出)。在这个节骨眼,我还不想加仓。至于接下来怎么办,我目前的想法是:

1.正视危机,25%的关税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个巨大的利空,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最坏的情况就是出口型企业倒闭,大量人员失业,消费力下降,危机传导至消费企业,加上人民币贬值,放水可能性不大,最终导致通缩和经济危机。当然,这毕竟是最坏的情况,而且这个最坏的情况很可能不会发生,毕竟25%这数字喊了10几年,贸易战也拉扯了1年,我们从上到下总归是有很多应对方案。

2.保持信心,面对贸易壁垒不必悲观,我们有一带一路,我们的出口型企业早就做好了准备,我们还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整空间,我们已经去了美国要和他们谈判,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举措,今时不比往日,我们不缺钱,就缺信心。

3.如果好股票到了合适的位置,我会加仓,但一切要等周五尘埃落定,哪怕错过几个反弹的点也没关系,所以这几天要开始疯狂选股,只买没有疑虑的优质大白马。

4.坚守投资纪律。我在进入股市前就告诫自己,股票资产不要超过总资产的50%。今天之前一直是45%的股权资产并保持6.5成的仓位,所以即便后期有损失,也不会很大。中间我一度想要把债券卖了换股票,现在我庆幸自己没有这样做。并不是我战胜了自己的贪婪,只是我懒。希望我一直记住当前的感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也是有5棵小树组成的小森林,把全部资产放在股权类资产中是赌博。

关于今天的事情就谈这些,毕竟明天究竟会怎么样,我会如何操作,现在完全不敢确定。至于下面的内容,还是早晨写的,除了几处语句不通的地方外其他均没有改动,也是想看一下自己一天之内心态的变化。

今天分享的是江中药业和华帝股份的年报。

在阅读企业年报的过程中,我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部分。企业的发展终归还是依赖人才,这一点并没有过时。好的机制需要人来建立和维护,研发与创新需要人来完成,一个企业家的决策再英明神武,也需要人来实践。一个企业终究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这群人有没有活力,处在什么状态,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对人力资源的重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变化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有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市场上最热门的5个就业岗位,在8年前根本就不存在。具体情况我没有取求证,8年来我一直在同一家公司,起码工作中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但走出“工作”,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到2030年,世界长什么样子,现在几乎无法预测,工作中对变化的迟钝,可能只是因为我自己和我们公司太麻木了。要知道2030年距今只有11年,企业要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持久成长繁荣,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充分的开发利用人才,让“我”这种员工清醒的看看世界。一家企业的机制会过时,企业家的思想会落伍,生产的产品即便拥有再宽的护城河也会被更加不可思议的技术革新所击败,当下最先进的设备、仪器,十年后很可能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在这个过程中,唯有人才是能不断成长,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

我之所以这么看重企业长期发展,是因为我投资股市是打算吃股息的。我的想法是,买入那些在15-30年后还存在,且持续成长的企业,届时依靠着股息来应对日常支出。当然,股价随着企业的成长自然也会提升。所以企业成长对我的投资标的选择来说至关重要,我相信只要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都会把企业成长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毕竟这是股价上升的根本原因。

年报中篇幅最重的财务报告反而越来越走马观花,虽然市面上财务暴雷的上市企业比比皆是,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员,想从财务报表中找到企业的问题,还是能力不够。目前对财报的态度,基本上不去找寻“精准的错误”。

一、江中药业

谈一谈今天市场的大跌和持仓股年报读后感(江中药业、华帝股份)

江中药业并非我的持仓股,属于备选的投资标的。这个公司让我异常纠结,想买和不想买的理由一大堆,结合年报来谈一谈。

年报中给“江中”品牌价值的定价为207.15亿,这家企业的市值才70亿,差值很大。而且“江中”这个品牌算得上家喻户晓,试想在当前的环境下,想要打造这么一个品牌,花费应该非常不菲,所以“江中”的品牌价值是个放在显眼处的宝贝。

作为投资对象,过去曾以为江中药业这家老字号企业进入了瓶颈期,甚至是下滑期,正常情况下不会去投资它,然而去年它换了东家,还是财大气粗的巨无霸,华润集团,突然让人有萌生了一些期待。

不过市场对江中+华润并不认可,起码没有明显持续的上涨,受大环境影响,最近几个交易日从高点跌了超过10%。毕竟华润在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很多,乱七八糟涉猎各种行业,买一家几十亿市值的小公司后会不会为其操心,操多少心,这个都不得而知。

江中药业还有个好处就是价格不算太贵且分红情况还算是理想,结合年报中所以买入它,哪怕仅仅是靠“健胃消食片”的市场地位,也不会有什么亏损的黑洞。在此基础上,企业发展若能有所突破,则可以顺势从中获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7年年报中,计划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最终结果是17.55亿。2019计划实现24亿,看上去有些好高骛远,会和去年一样,是个实现不了的目标。其实也不尽然,2017年的21亿目标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年均增长率计算出来的,2018年医药行业和整个宏观经济环境都遇到很多压力,最终没有实现目标有其偶然性,而2019年的目标理应是充分考虑了偶然性之后的结果,所以这个目标应该是理性的。起码一季度报中,营收已经有了明显复苏。

江中的问题也很多,多的没法一一列举,对成本控制,风险控制,2018年营收不及预期等问题都是一带而过,未来发展战略也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格局,人才开发和经营模式都乏善可陈,财务状况非常不错,但企业整体规模还是太小了。未来扩张潜力同样很小。

综上所述,对江中药业保持密切观望并保持购买倾向。以目前的价格买入底仓,依靠其本身的整体实力,肯定不会有较大的亏损。如果未来能够借助自身的品牌价值,加之华润集团的丰富资源,实现企业规模上的突破,是有可能从中获取丰厚回报的。起码市值和品牌价值持个平,股价也是翻三倍不是。

二、华帝股份

谈一谈今天市场的大跌和持仓股年报读后感(江中药业、华帝股份)

华帝的年报总结下来就两个字:失望。所以给出的评级是:卖出。好在成本不高,否则会很难受。

华帝将会是我进入股市以来第一只卖出的股票,我之前打算只要是买入的股票,不过个几年就不再卖出。当时买他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纯粹觉得价格合适,基本面还不错,所以华帝股份对我来说是个宝贵的教训。

卖出的原因如下:

首先对这个行业来说,烟灶属于买一次用一辈子的东西,我看好家电随着房地产周期在未来进入一波迭代高峰,但烟灶家电不在这个范围内,每人会轻易换烟灶。好在这种产品最看重的质量算得上华帝年报中唯一的亮点。年报中有8年保修的表述。

至于整个烟灶业,虽然年报中极力粉饰烟灶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其中披露的数据来看,烟灶行业还是在下滑的。华帝设计的厨房家电中,只有蒸箱、洗碗机的市场是在增长,但这部分收入只占了华帝全年营收不到15%,我在淘宝上看重的华帝垃圾处理器直接连提都不提。往好处想,华帝本身是知道这部分市场潜力,知道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往坏处想,能不能成功占据这部分市场并不好说,因为其产能不一定那么快的兑现。

决定要卖出华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营收虽然上升,但是销量明显下降。这部分还没有分析。不光是这部分,整个年报给我的感觉就是在避重就轻,强调一些如不知道实际价值的奖项和旗舰店面积这种细枝末节。风险和成本控制非常糊弄,还是我看到的第一家完全没有做公益的企业,同时他也是一个家族企业。

决定要卖出华帝的直接原因,是今年的净利润增加额几乎都是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构成的。并在“其他流动负债”中计了4亿的“市场推广费”,1亿的“广告费”和1.4亿的其他费用。我当时看到这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都可以?”华帝去年一整年的扣非净利润一共是6.52亿,其他流动负债这个科目总和是6.6亿,如果计入销售费用,则华帝全年是亏损的。我把华帝的年报往前翻到11年,这个会计方法是从11年就开始这么计的,我又去翻了翻其他企业的年报,在我看过的年报里,只有华帝和洽洽是这么计算的,且人家洽洽计入的钱可没这么多(同时对洽洽扣分)。

总之,华帝这个股,我不想留它到明天,这也是值得我一直铭记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