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現如今,過大年人們大都不寫“對子”了,這似乎又成了新的“習俗”,那些印刷對聯看上去咋也不順眼。一個多少年流傳下來的“年俗”不見了。不知別人對此咋看待,反正筆者心裡不暢。不過不暢也沒辦法,人家都買不寫,你要不嫌麻煩就寫去,沒人管你?筆者倒似不嫌麻煩,手寫“對子”的習俗保留至今。進城工作後每年臘月回村手寫,老母親年邁也隨兒女進城居住,這下就沒地方再寫了。好在筆者離崗後給原單位管理了一個駐地在農村的二級小單位即:榆林供水管理站,這下不愁沒地方寫了。供水站有處大院,辦公正房十來間,還有庫房、泵房、鍋爐房,車庫、炭房、配電室。每年過年得張貼不少“對子”,這下筆者可鬧沾了,寬大的辦公室成了寫“對子”的好地方,桌上書寫,地下襬亮,廚房一煮骨頭,又像在故鄉家裡手寫,照樣有往常過年的味道。


【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寫罷,喜歡手寫對聯的工人還拿來自家買的硬紅紙捎帶給寫兩幅,自己還不忘往城裡的樓房拿一幅。整個樓裡唯有筆者的門上是黑字紅紙手寫的“對子”,別人都是齊刷刷買的對聯,他們看後感覺失笑……甚至還說甚年頭了還手寫“對子”。是新鮮、是笑話、是挽惜、是誇獎,莫非都在笑聲裡邊?


【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到了退休的年齡,筆者主動提出不再管理這個供水站,離崗5年加上任職時4年多,一共有近十年的時間就在鄉下供水站寫“對子”、貼“對子”,繼續感受這份不願忘記的情結。到了退休年齡,供水站不幹了,又沒地方寫了。不過筆者早有準備,在任職的時候,便在大青山前坡榆林段的三應窯“飲羊溝”生態建設清潔小流域蓋了幾間房子,當作筆者的寫作基地,這樣筆者又有了一個新的寫“對子”場所。從2016年至今又到5年了,過年手寫“對子”沒有間斷,讓這份欣喜、這份歡樂、這份感受、這份情傃縈饒在心頭。這不,文中插圖就是筆者今年寫“對子”時候用手機拍下的照片,且還製作了一個小彩視發到網絡,友人看到回覆說:是不呼市地區就你一個人手寫對聯了?看看這些人們,似乎他們感到“新奇”。


【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老的習俗,不聲不響地不“俗”了,新的習俗又“俗”開了。莫非這就是社會發展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嗎?反正筆者是說不清、道不明。後又想,你到了不能舉筆之時又怎麼辦?筆者也知道,過大年不可能再回到以前只寫不買的境況了,但還是回憶那個年代的過年習俗。寫一年算一年,這到不是堅守,這只是一個有過民俗文化經歷老者的心願所在!

【未完待續】


【鄉村記憶】•過年寫“對子”(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