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北方的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形成了很大的威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大漢王朝被匈奴欺負到和親的地步。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殊不知在歷史上戰國時期匈奴是被中原完虐的節奏。當時的匈奴被還算不上強大的燕國虐的體無完膚,保證了中原諸侯能專心爾虞我詐。

為何強大的漢朝卻被欺負到和親?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兩者差距如此懸殊呢?

我們先分析一下燕國和匈奴作戰時雙方選手的實力。

第一;戰國時期的燕國作為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和強大的秦趙魏齊相比確實弱了一些,屬於“弟弟級別”的諸侯國。但是畢竟是當時的戰國七雄之一,而且燕國的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同,生產力和軍事實力在中原各國中墊底但是生產技術和兵種配置和其他六個國家是相似的,畢竟是經歷過春秋時期洗牌的佼佼者之一,燕國總體來說綜合國力並不俗。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第二;燕國只有一小部分面積直接和匈奴接壤,受到的威脅不大。並且除了燕國以外,還有秦和趙實力排名前二名的老大哥和匈奴接壤,趙國大將李牧和秦國大將蒙恬都是響噹噹的英雄人物,他們帶領的軍隊破匈奴總是凱旋而歸,這對於燕國來說就是強大的助攻,三個獨立的軍事集團一同作戰的效果不容小噓。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第三:當時北方除了匈奴還有月氏和東胡兩個民族部落,匈奴人主要是放牧和中原各國的摩擦主要是一些小規模的交換和掠奪,主要兵力也只有騎兵,離開馬背的戰鬥力就不足為懼。匈奴人沒辦法大舉進攻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時候的匈奴人都是各自為戰,並沒有完成統一大業,而且也不需要統一,這樣簡單的掠奪就已經餵飽自己,沒必要和中原王朝大動干戈。

而戰國七雄忙著相互競爭,但是在修長城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抵禦這種不成氣候的匈奴人,遊刃有餘。

再來看漢朝和匈奴的作戰歷程:

首先:歷史上的遊牧民族真的非常多:匈奴、東胡、突厥、蒙古、契丹、女真……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從商周開始匈奴和東胡就開始競爭了,當時在地圖上的版圖大概是1:1佔據在如今的內蒙古,兩者平衡到了戰國時期。這時匈奴逐漸強大,不僅壓縮了東胡的版圖還導致東胡分裂成了鮮卑和烏桓兩部分,這時的領導者就是冒頓

冒頓單于就是北方的秦始皇,在劉邦和項羽還在楚河漢界爭奪時,他一步一步使匈奴成長起來,當時唯一有實力和冒頓抗衡的蒙恬也已經歸西了,獨孤求敗般的冒頓單于一鼓作氣,帶領匈奴逐漸擴大疆土佔據了現在的內蒙古、新疆、青海和蒙古國的大部分面積,於是乎,北方草原完成第一次統一,變成了一個強大的騎兵集團。

當劉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的時候,正是匈奴最得意忘形的時候。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接著,匈奴強大了,對中原的侵略不再是小打小鬧的搶奪了,開始窺探中原富饒的土地和物資,想要把疆土逐漸向南擴張。當時劉邦剛剛稱帝,血戰剛結束,國庫空虛,甚至沒有足夠的資金新建宮殿。所以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匈奴,但是作戰中實力懸殊太大,慘敗且幾乎被俘,於是不得已採取了婁敬建議的和親政策,自以為把公主嫁過去,以後匈奴世世代代的王都是外甥便不會再攻打中原。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和親換回了”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鼎盛,於是開始展開全力反攻,衛青、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帶領數十萬大軍深入漠北,數次擊敗匈奴主力使其影響日益縮小。其間張騫等使節出使西域,說動受到匈奴侵擾的各個國家組成統一戰線,共同對敵,匈奴的勢力這才逐漸衰弱下去。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最終:強大的漢王朝收復了疆土,匈奴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面積,被趕回了最初的老家,還分裂成立了南北兩個部落。現在大漢比匈奴強大了,但是為了這個戰局漢朝也付出了很多犧牲,畢竟這是一場漫長的消耗戰,漢武帝時期雖然將領人才濟濟,但是隨著戰馬消耗殆盡,富餘的國庫也日漸空虛,漢武帝下詔賣爵也破壞了漢朝的官僚系統。所以雖然這場民族保衛戰讓漢武帝名留青史,使得匈奴進了衰弱期,但是漢朝也過了鼎盛期。之後為了維護兩者之間的友好關係,雙方需要一個“載體”——和親。匈奴現在需要漢朝的保護,因而呼韓邪提出請求,想娶大漢國的公主,由於有了王昭君的故事,此後的六十年間,漢匈之間友好相處,西北無戰事。

戰國“弟弟級別”的燕國,能完虐匈奴,為何漢朝被欺負到和親?

所以一個國家不能僅僅靠戰爭的勝利與否來判斷強大和弱小, 燕國和漢朝面對的對手不是同一級別的,和親也並不是只意味著示弱和受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