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與喧囂中,教育如何堅守初衷,正本清源?需要一顆思考的心

在教育的纷乱与喧嚣中,离教育本质渐行渐远,也慢慢失去了教育个性

古有哲言:未经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当我们在分数至上理念的支配下习焉不察地麻木与疯狂,其实我们既伤害了学生,也伤害着自己,由此也失去了道德的高地,甚至会走向初衷的反面,或有违法与幻灭的产生。


纷乱与喧嚣中,教育如何坚守初衷,正本清源?需要一颗思考的心

教育受着多重因素、观念与价值的影响与制约,现行较公认的对教育的定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这里就有一些需要思考之处:预期的变化是哪些?是谁的预期变化?是符合个体利益还是社会利益的变化?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教育行政和教育理论是存在巨大分歧的,单是教育理论界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育一线的教育实践实施者——学校和老师,在前些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热潮中被弄得茫然失措,丢下旧有的应试教育的一套,却难以建立起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时候兴起的私立民办学校,紧紧扭住“分数”这个牛鼻子,把练习与应试技能推向极致,在仍然“分数取人”的背景下大放异彩,赢得了众人的趋之若鹜。一些公办中小学校难以摆脱衰微之势,于是想了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方法:民校办名校(校中校)。新一轮的应试教育竞争更加剧烈起来。


纷乱与喧嚣中,教育如何坚守初衷,正本清源?需要一颗思考的心

新一轮的教育竞争带有更多方面的利益博弈:举贷办学的是背水一战,非生即死,他们会把招生工作做到学生家里,大打亲情牌,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机械记忆和疯狂训练;动辄花费上亿的是财大气粗的老板或财团,他们秉承的是投资理念,而资本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通过豪华的设施、送人干股、高薪挖掘教学能手、董事会管理等手段在一方土地上呼风唤雨。这两种虽然是民办,但是办学审批、业务管理、规范评价等仍然受制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突然间有了更大运作空间,公办教育的衰微命运便不可避免了。但是教育行政本身是因为公办教育才具有存在的法理性,所以很多时候,会决定将部分公办学校和公共资源集中以支持其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公办和民办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发展格局。目前存在着的县市的公办中小学大多数艰难求存,勉力支撑,部分试图“民办化”,但是现在又严厉打击收取择校费,实行公共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审批制,公立学校生存境遇更加艰难。


纷乱与喧嚣中,教育如何坚守初衷,正本清源?需要一颗思考的心

教育个体一一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应试教育过程中纠结挣扎,教师以所教学生的分数来定义等次,学生以考取的分数区分高下。因为分数造成了几多学生的性格扭曲、心理压抑、片面发展、灵性丧失;同样因为分数造成了几多老师戾气横生、老态毕显、思维迟钝、毫无情趣。分数主要是通过考察精致的精英文化而获取,而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情境化的个体知识。老师传授的是肤浅的、老生常谈的、以书为纲的知识,了无新鲜感与创造性,加上很多常态的制度及规约以及班级整体管理的需要,你说,老师还能有几多灵活与灵性可言?当老师完全成了被动的执行者和没有思想的听话者,教师也就渐渐趋同了,个性化的“以智启智、以情激情”也便无从谈起。


纷乱与喧嚣中,教育如何坚守初衷,正本清源?需要一颗思考的心

教育难以绝对化和正本清源,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弄清她的内涵与外延,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教育思考的理由。思考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份独立和清醒,敏锐地体察到教育教学行为的利弊,在对应试教育之弊集体无意识的迷局中尽一己力去淡化其危害,保护孩子的天性,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来增强自己的理性与气质上的从容优雅。

教育上的坚守初衷,需要一颗思考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