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項鍊》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說,曾被選入中學語文的課本,因此,大部分人都讀過這部作品。

對於《項鍊》的解讀,亦是數不勝數,有一個觀點,卻是大部分讀者所持有的。那就是“《項鍊》講述了女主人公馬蒂爾德因為愛慕虛榮,最後引發了自己的人生悲劇”。

小說故事情節簡單,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莫泊桑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在馬蒂爾德身上,我們看到了他人,也讀到了自己。

馬蒂爾德長相甜美,擁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美貌,馬蒂爾德也一直以此為傲。奈何,她的丈夫只是一個小職員,與富貴無緣。馬蒂爾德整日豔羨那些來往於高級宴會的貴族們,想要擠進上流社會,卻又對自己的經濟感到自卑。

終於,丈夫羅瓦賽爾千方百計地拿到了一張貴族舞會的邀請函,馬蒂爾德欣喜若狂。但是,一個難題擺在眼前:沒有參加舞會的服裝和首飾。馬蒂爾德用盡家裡僅有的400法郎,製作了一套名貴的晚禮服,接著,她向貴族好友借來了一條夢寐以求的項鍊。

在舞會上,馬蒂爾德豔壓群芳,魅力四射。當人們過於開心時,厄運之神便開始降臨。馬蒂爾德弄丟了朋友的項鍊,為了償還項鍊的錢,馬蒂爾德傾家蕩產,為此付出了十年的光陰。

終於還清欠債後,馬蒂爾德再度遇到友人,向友人坦誠自己的經歷,結果出人意料:友人借出的項鍊其實是假的,但是,馬蒂爾德為此消磨了所有的青春。曾經的纖纖玉手不再,她已經與普通勞動婦女無異。

很多人通過這個故事看到了馬蒂爾德的虛榮,但是小說要表達的遠非如此。

《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01物質賦予人們的,不是虛榮,而是自信

很多人認為,馬蒂爾德整日渴望進入上流社會,這是一種虛榮。試問,何人不想更上一層樓?像馬蒂爾德這種美麗動人的女子,如果不是命運捉弄,將會享受更好的生活。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於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

一個“也”字,說明馬蒂爾德對自己外貌的自信,由於出生並不高貴,她無緣認識上流社會的人,也沒有任何希望。可是,對於丈夫的平庸,馬蒂爾德從不抱怨,也不逼迫丈夫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生活。

“沒有陪嫁的資產,沒有希望,沒有任何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瞭解她,愛她,娶她。”


《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項鍊》劇照

馬蒂爾德之所以在舞會上大放異彩,不只是因為她的服裝有多漂亮,也並非因為項鍊有多珍貴,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吸引了舞會上的目光,讓她成為全場的焦點。

都說愛笑的女生最好看,其實,自信的女性最有魅力。而這種自信來自於哪裡?女性的自信最直接的來源便是男性的讚美。一個從小受到大量異性追捧的女子,往往是自信的。除此以外,女性的自信便是來源於經濟實力。

文章結尾很有意思,特意點出這條項鍊是假的,可是假項鍊絲毫沒影響馬蒂爾德的魅力。試問,如果這條假項鍊是馬蒂爾德自己買的,她還會成為焦點嗎?我想是不會的。因為,項鍊賦予馬蒂爾德的,不只是裝飾,更是貴重物品所帶來的自信。


《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02 富人使用贗品也無人質疑,窮人買了真品也飽受質疑

小說有些問題並未交代清楚,而是給了讀者留白。《項鍊》的點睛之筆便是結尾的“項鍊是假的”的真相,作者為何要這樣安排呢?如果沒有這一結尾,我們可能只看到了馬蒂爾德虛榮又真誠的一面,可以理解為底層人虛榮的代價,也可以理解為讚揚底層人勤勞善良的品質。但這兩種理解,都不及“假項鍊”的張力。

面對這一結局,我們不禁要問:貴族為什麼會購買假項鍊?既然朋友知道項鍊是假的,當馬蒂爾德還給她真項鍊時,她會分辨不出來嗎?最後她知道真相後,是否會把馬蒂爾德歸還的真項鍊還給對方?

莫泊桑通過假項鍊告訴我們,肉眼所見的外在皆為虛幻,但是人們卻執迷於虛無的外在。

馬蒂爾德從借項鍊到還項鍊,從未想過這條項鍊可能是假的,因為在大部分心中,富人買的東西必然是好的。但是反過來,如果是窮人花盡全身積蓄,買了一個奢侈品,也一定有很多人質疑其真假。換言之,我們在評價一個商品時,依據的並非商品的價值,而是擁有者的身份。


《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正是因為社會有這樣的導向,人們才會去追逐奢侈品,哪怕大部分人都知道,奢侈品的價值與價格並不匹配。

富人買奢侈品,因為那是他們的象徵;窮人渴望買奢侈品,因為那是他們躋身上流社會的臆想。

物品本身沒有任何含義,無外乎使用價值和裝飾價值。就如同一件衣服,它本身的價值是遮羞和保暖,可是世人非要賦予它階級價值,因而產生了各種所謂的大牌。

歸根到底,不過是上流社會想要維持階級分層的現狀,因而借用外在奢侈品的外殼來滿足這一需求罷了。不然,何以證明他們是上流社會呢?何以證明他們的與眾不同呢?又何以獲得這種“身處高位”的愉悅感呢?

一個人的富有如果不被人知曉,那麼,這種富有的愉悅感會頓減。這就如同一個人的能力不被世人發現,會抑鬱不得志一般。


《項鍊》中揭露的社會真相,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

結語

初讀莫泊桑的《項鍊》,只看到了馬蒂爾德的虛偽,看到了她的渴望與無奈,也為她的人生感到悲哀。細讀之後發現,原來,莫泊桑要表達的,絕非這麼簡單。

上流社會製造了一種遊戲規則,讓大家覺得奢侈品是身份的代表,他們一邊製造價值與價格不相符的奢侈品,一邊從中獲取利益。遊戲的主動權掌握在上流社會手中,他們定義了這個世界。可悲的是,大部分平民也在無形中認可了這一規則,甚至成為了這種規則的推動者。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